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496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S1、将减震连接结构分为3个结构件;S2、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承重板模型图,通过激光切割制备相应的承重板;S3、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切片参数软件将三维实体模型转为打印机的打印参数,输入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中;S4、启动打印机,利用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制备每个结构件的打印件,并与步骤S2制得的承重板结合,制得相应的结构件;S5、将步骤S3制得的结构件进行组装得到减震连接结构。该方法通过3D打印件与承重板结合成型,使制备的结构具有外型多样化以及具有较强载荷性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3D打印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
技术介绍
山地越野或者速降类的极限运动,对于自行车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车子的避震系统,在路况很差的情况下,良好的避震系统会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车子本身以及个人身体的损耗。但是,传统的避震系统的连接结构的成型方法是金属开模铸造一体成型,这类方法的成型效率相对较低,因此目前采用3D打印技术替换金属开模铸造技术,以达到快速成型的目的。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属于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常是以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凳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即“积层造形法”。在申请号为CN201610615212.X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金属铸造件制备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采用3D打印技术得到目标金属铸造件的3D打印模型;(2)对所述3D打印模型进行抛光后处理;(3)将处理后的所述3D打印模型采用铸造工艺得到型壳;(4)对所述型壳加热焙烧,使所述3D打印模型彻底燃烧汽化消失,再将融化的金属液体浇注到所述型壳内得到金属铸造件。通过上述方式,本专利技术节约了模具费用,缩短了零件制作周期,可以方便实现复杂铸件的铸造,得到的铸件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和铸件一致性,特别适合于小批量复杂金属铸件的生产;但是这种方法制备的铸件较重,成本也相对较高。在申请号为CN201710571006.8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自行车车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车架分为多个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包括头管、插接侧板、上管和下管;所述头管、插接侧板、上管和下管均设置有插接式结构;B.利用3D打印技术标准化生产每一个结构件;C.将上管和下管分别与头管插接式连接;然后再与插接侧板插接式连接。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产品成品率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高,产品品质容易控制,标准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但是这种方法生产的结构件为碳纤维材料,成本相对较高,也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外形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该方法通过3D打印件与激光切割件的多种复合工艺结合成型,自动化程度较高,这种复合成型的方式能够使制备的结构具有外型多样化、重量轻、成本低以及具有较强载荷性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S1、将减震连接结构分为3个结构件;S2、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承重板模型图,通过激光切割制备相应的承重板;S3、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切片参数软件将三维实体模型转为打印机的打印参数,输入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中;S4、启动打印机,利用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制备每个结构件的打印件,并与步骤S2制得的承重板结合,制得相应的结构件;S5、将步骤S3制得的结构件进行组装得到减震连接结构。进一步,所述步骤S2中的承重板为相应的结构件的骨架结构,与打印件结合后能够支承相应的结构件的重量。进一步,所述承重板的材料为碳纤维材料或者金属,所述打印件的材料为热塑性材料。更进一步,所述承重板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所述打印件的材料为塑料。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所述打印件与承重板的结合方式为承重板嵌入打印件内或者承重板与打印件螺纹联接。更进一步,当承重板嵌入打印件内时,步骤S4中需要将承重板放入打印件内进行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更进一步,当承重板与打印件螺纹联接时,步骤S4中需要将熔融沉积成型制得的打印件取下后再与承重板螺接联接。更进一步,当承重板与打印件螺纹联接时,需先在承重板上与打印件结合的表面涂抹树脂胶。进一步,所述步骤S4中,所述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底部设有0.4mm内径的微细喷嘴;所述步骤S4中,微细喷嘴移动到打印机上的三维实体模型的指定位置,将熔融状态下的液体原料挤喷出来并最终凝固,并在已固化的材料上逐层堆积形成打印件。进一步,所述结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所述步骤S5的具体步骤为,将第一连接杆安装在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下部,并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且与第三连接杆铰接,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铰接,使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转动,得到减震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该方法通过3D打印件与激光切割的承重板的多种复合工艺结合成型,自动化程度较高,这种复合成型的方式能够使制备的结构具有外型多样化、重量轻、成本低以及具有较强载荷性能的优点;而且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结构是自行车后插双滑杆避震系统的连接结构,第三连接杆用于连接减震缸或者减震弹簧,自行车受力时,浮动转点转动压缩减震弹簧,起到减震的作用,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减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减震连接结构的主视图。图4为依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减震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5为依据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减震连接结构中第一连接杆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复数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1参照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S1、将减震连接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S1、将减震连接结构分为3个结构件;S2、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承重板模型图,通过激光切割制备相应的承重板;S3、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切片参数软件将三维实体模型转为打印机的打印参数,输入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中;S4、启动打印机,利用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制备每个结构件的打印件,并与步骤S2制得的承重板结合,制得相应的结构件;S5、将步骤S3制得的结构件进行组装得到减震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S1、将减震连接结构分为3个结构件;S2、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承重板模型图,通过激光切割制备相应的承重板;S3、建立每个结构件对应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切片参数软件将三维实体模型转为打印机的打印参数,输入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中;S4、启动打印机,利用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机制备每个结构件的打印件,并与步骤S2制得的承重板结合,制得相应的结构件;S5、将步骤S3制得的结构件进行组装得到减震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承重板为相应的结构件的骨架结构,与打印件结合后能够支承相应的结构件的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的材料为碳纤维材料或者金属,所述打印件的材料为热塑性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所述打印件的材料为塑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减震连接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所述打印件与承重板的结合方式为承重板嵌入打印件内或者承重板与打印件螺纹联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泳岐郭一讯孟改娇赵为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青野共和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