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与混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2206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卫生器械领域,公开了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与混匀装置,其中退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试管排运动的退料板,退料板的驱动行程包括带动试管排从第一位置运动至承载机构上的第一行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退料板的分段移动,可以在试管排的退料过程中完成试管排的姿态调整,全过程自动进行,无需额外的行程,有助于减少退料时间,增加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同时试管排经过承载机构翻转后竖直放置,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缓存平台的空间。

A test tube retreating device and mixing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appliances, discloses a tube row material returning device and mixing device, wherein the material returning device includes a drive mechanism and a bearing mechanism; the drive mechanism comprises a drive plate for back row tube movement, the driving stroke stripper plate includes a first stroke drive test tube movement from the first position to the carrying mechanism. The present invention by moving the step plate, can complete the adjustment of posture in the back row of tube material in the process of tube row, the whole process of automatically, without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travel, helps to reduce the discharging time, increase efficiency,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easy to imp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bearing mechanism after the turnover of tube row vertically, the platform can cache the maximum use of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与混匀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卫生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试管排的退料/收料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该退料装置的混匀装置。
技术介绍
试管排作为一种存放试样的常见载体,广泛应用于生化研究、医疗检测等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大量的检测、分析工作由自动化设备完成,以血细胞分析为例,将存放有试样的试管排放置在相关设备中便可以自动完成上料、混匀、穿刺、退料等步骤,现有技术中的退料装置多数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现有的退料装置一般仅能够实现试管排与设备上工作位置的分离,无法实现试管排姿态的调整,从而使其适用范围、场景受到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混匀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其中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试管排运动的退料板,退料板的驱动行程包括带动试管排从第一位置运动至承载机构上的第一行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退料板包括水平的第一承接板以及设于第一承接板首端的竖直的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承接板之间形成放置试管排的第一容置空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退料板为一叉体结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承载机构包括载物板,载物板可绕一转轴翻转,以调节试管排的姿态,退料板的驱动行程还包括从载物板处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行程。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载物板包括第二承接板与设于第二承接板尾端的垂直的第三承接板,第二承接板与第三承接板之间形成放置试管排的第二容置空间。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转轴设于第二、第三承接板的连接处。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第三承接板设于退料板的上方,第二承接板上设有一贯通其底部以及第三承接板的缺口,退料板可在第二、第三承接板翻转后由该缺口越过该第二、第三承接板。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第二、第三承接板在翻转之前,第二承接板相对退料板倾斜以便于试管排进入第二容置空间,第二、第三承接板在翻转之后,第二承接板处于竖直状态,第三承接板处于水平状态。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式,包括设于第二位置处的缓存平台。一种混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试管排退料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料装置结构简单,可有效的将试管排退至缓存平台,完成仪器的自动化进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料装置通过退料板的分段移动,可以在试管排的退料过程中完成试管排的姿态调整,全过程自动进行,无需额外的行程,有助于减少退料时间,增加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同时试管排经过载物板翻转后竖直放置,可以最大化的利用缓存平台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退料装置中试管排的接料、分离、退出,均可以由一个动力完成,节省动力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初始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退料板处于第一行程终点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承载机构翻转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退料板处于第二行程终点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专利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参照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包括驱动机构与承载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一退料结构,所述退料结构优选为退料板100,退料板可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直线移动,从而带动试管排运动,退料板具体包括水平的第一承接板110以及设于第一承接板110首端的竖直的第一限位板120,第一限位板120与第一承接板110之间形成放置试管排的第一容置空间,试管排从第一位置(退料位置)下落后直接落入第一容置空间内,由退料板100带动前进。承载机构用于承接试管排,其包括一载物板220,落入第一容置空间内的试管排由退料板带动并最后转移至载物板220上即完成退料过程。优选的,本专利技术中载物板还可以发生翻转,用于调节试管排的姿态,本实施例中是从水平姿态调节为竖直姿态,从而方便于试管排的存放。为适应载物板220的翻转,本专利技术中退料板100采用分段移动的方式,其驱动行程除包括带动试管排从第一位置运动至载物板220处的第一行程,还包括带动翻转后的试管排从载物板220处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行程,即试管排首先由退料板100推送至载物板220处进行翻转,翻转完成后再由退料板100推送至第二位置进行存放,通过退料板的分段移动,可以在试管排的退料过程中完成试管排的姿态调整,无需额外的行程,有助于减少退料时间,增加效率。进一步的,为平衡受力,退料板100的两侧各设有一组第一承接板110与第一限位板120。载物板220具体通过转轴210转动,载物板220包括第二承接板221与设于第二承接板221尾端的垂直的第三承接板222,第二承接板221与第三承接板222之间形成放置试管排的第二容置空间,转轴210则设于第二、第三承接板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第二承接板221与第三承接板222设于第一承接板110的上方,为避免驱动机构与承载机构之间发生干涉,第二承接板221上设有一贯通其底部以及第三承接板222的缺口,该缺口的高度应满足要求:退料板100在第二、第三承接板翻转后可带动试管排从该缺口中越过第二、第三承接板。当然,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效果不佳的方式解决干涉问题,如在退料板100的两侧各设置一个载物板,载物板之间的距离小于试管排的长度,且载物板可以同步转动;如在退料板100的叉体之间设置一个载物板,叉体间的距离小于试管排的长度。载物板220在图1中处于翻转之前的状态,此时第二承接板221的首端优选搁置第一承接板110之上,且相对第一承接板110倾斜,以便于试管排能够顺利的进入第二容置空间内。为方便、有效的将试管排推移至载物板上、与退料板100相分离,第二承接板221的首端具有向退料板100的叉体两边延伸向下的板体。其中,驱动机构与承载机构可以由同一动力源完成。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设于第二位置处的缓存平台300,该用于放置翻转之后的试管排。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三承接板222的尾端与缓存平台300间的距离不大于试管排的宽度。参照图2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工作流程,具体如下:图2示出了退料装置的初始状态,退料板100伸至最长,第一容置空间处于第一位置,试管排400从上方落在第一承接板110之上,第二承接板221的首端搁置在第一承接板110的上表面,并相对第一承接板110倾斜。图3示出了退料板处于第一行程终点时的状态,待试管排400落在第一承接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与混匀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试管排运动的退料板,所述退料板的驱动行程包括带动所述试管排从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承载机构上的第一行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管排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机构和承载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用于带动所述试管排运动的退料板,所述退料板的驱动行程包括带动所述试管排从第一位置运动至所述承载机构上的第一行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管排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板包括水平的第一承接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承接板首端的竖直的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一承接板之间形成放置所述试管排的第一容置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管排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退料板为一叉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试管排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一载物板,该载物板可绕一转轴翻转,以调节所述试管排的姿态,所述退料板的驱动行程还包括从所述载物板处运动至第二位置的第二行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管排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包括第二承接板与设于所述第二承接板尾端的垂直的第三承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江涛曾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