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福连专利>正文

运动用垫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9651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至少包括:一基材层,具有一上表面及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一下表面;一顶层,设置于该基材层上方,该顶层具有一顶层上表面、一顶层下表面及设置于该顶层上表面该顶层下表面之间的一顶层内部,该上表面与该顶层下表面连结;一底层,设置于该基材层下方,该下表面与该底层连结;以及复数个颗粒,布设于该顶层内部或顶层上表面。该颗粒凸出、凹入或平于该顶层上表面,该颗粒的硬度大于或等于该顶层的硬度,因而使得该运动用垫体结构具有按摩舒压的功效及具有识别性。

Cushion structure for 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用垫体结构
本技术是指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特别是指具有复数个颗粒的运动用垫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运动用垫体,使人运动时可为防止滑倒或撞击到硬地板而受伤。然而,习知的运动用垫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两黏着层A分别设置于基材层B的两表面上,两表层C分别设置于该黏着层A上,两该表层C分别透过该黏着层A与该基材层B结合,其中该表层C用PVC(聚氯乙烯)材质制成。唯习知技术的缺点在于当该黏着层A经长久使用后,该黏着层A与该表层C间的黏着性会有一定程度弱化,导致该表层C自该基材层B上剥离,因此习知的运动用垫体耐用性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发展出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如图2所示,具编织孔隙结构的该基材层B,该基材层B具有两该表面,两该表层C分别设置于该基材层B的两该表面上,其中该表层C为热可塑性发泡材料。当该表层C披覆在该基材层B表面上后,藉由高温加热该表层C,使该表层C软化并呈一熔融黏性状态,该熔融黏性状态的该表层C会渗入该基材层B的编织孔隙结构中,当该表层C冷却后,将与该基材层B达到一黏合作用,因此该黏合作用不需再外加任何溶剂型胶水或黏着层。唯,习知技术的该表层采单一色彩的热可塑性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运动用垫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材层(10),具有一上表面(101)及与该上表面(101)相对的一下表面(102);一顶层 (11),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上方,该顶层 (11)具有一顶层上表面(111)、一顶层下表面(112)及设置于该顶层上表面(111)该顶层下表面(112)之间的一顶层内部(110),该上表面(101)与该顶层下表面(112)连结;一底层(12),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下方,该下表面(102)与该底层(12)连结;以及复数个颗粒(13),布设于该顶层内部(110)或顶层上表面(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材层(10),具有一上表面(101)及与该上表面(101)相对的一下表面(102);一顶层(11),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上方,该顶层(11)具有一顶层上表面(111)、一顶层下表面(112)及设置于该顶层上表面(111)该顶层下表面(112)之间的一顶层内部(110),该上表面(101)与该顶层下表面(112)连结;一底层(12),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下方,该下表面(102)与该底层(12)连结;以及复数个颗粒(13),布设于该顶层内部(110)或顶层上表面(1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颗粒(13)凸出、凹入或平于该顶层上表面(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颗粒(13)完全没入于该顶层内部(1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颗粒(13)的硬度大于或等于该顶层(11)的硬度。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福连
申请(专利权)人:吴福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