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动用垫体结构
本技术是指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特别是指具有复数个颗粒的运动用垫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运动用垫体,使人运动时可为防止滑倒或撞击到硬地板而受伤。然而,习知的运动用垫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两黏着层A分别设置于基材层B的两表面上,两表层C分别设置于该黏着层A上,两该表层C分别透过该黏着层A与该基材层B结合,其中该表层C用PVC(聚氯乙烯)材质制成。唯习知技术的缺点在于当该黏着层A经长久使用后,该黏着层A与该表层C间的黏着性会有一定程度弱化,导致该表层C自该基材层B上剥离,因此习知的运动用垫体耐用性不高。为解决上述问题,业界发展出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如图2所示,具编织孔隙结构的该基材层B,该基材层B具有两该表面,两该表层C分别设置于该基材层B的两该表面上,其中该表层C为热可塑性发泡材料。当该表层C披覆在该基材层B表面上后,藉由高温加热该表层C,使该表层C软化并呈一熔融黏性状态,该熔融黏性状态的该表层C会渗入该基材层B的编织孔隙结构中,当该表层C冷却后,将与该基材层B达到一黏合作用,因此该黏合作用不需再外加任何溶剂型胶水或黏着层。唯,习知技术的该表层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材层(10),具有一上表面(101)及与该上表面(101)相对的一下表面(102);一顶层 (11),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上方,该顶层 (11)具有一顶层上表面(111)、一顶层下表面(112)及设置于该顶层上表面(111)该顶层下表面(112)之间的一顶层内部(110),该上表面(101)与该顶层下表面(112)连结;一底层(12),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下方,该下表面(102)与该底层(12)连结;以及复数个颗粒(13),布设于该顶层内部(110)或顶层上表面(1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基材层(10),具有一上表面(101)及与该上表面(101)相对的一下表面(102);一顶层(11),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上方,该顶层(11)具有一顶层上表面(111)、一顶层下表面(112)及设置于该顶层上表面(111)该顶层下表面(112)之间的一顶层内部(110),该上表面(101)与该顶层下表面(112)连结;一底层(12),设置于该基材层(10)下方,该下表面(102)与该底层(12)连结;以及复数个颗粒(13),布设于该顶层内部(110)或顶层上表面(1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颗粒(13)凸出、凹入或平于该顶层上表面(11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颗粒(13)完全没入于该顶层内部(11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颗粒(13)的硬度大于或等于该顶层(11)的硬度。5.如权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