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82333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风道和直膨式蒸发器,还包至少一个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热管蒸发管组成的蒸发盘管、至少两根热管冷凝管组成的冷凝盘管、热管蒸汽管,以及热管回液管,所述蒸发盘管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进风侧,所述冷凝盘管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出风侧,所述蒸发盘管、所述冷凝盘管、所述热管蒸汽管和所述热管回液管组成一个热管回路并且内部的管道构成一个密闭腔体,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全新风空调机组中,通过热管组件的热管回路降低进入直膨式蒸发器气流的温度,改善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运行环境,延长设备压缩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蒸发器设备领域,特别是用于冷却温度较高的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生产活动中,经常使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组,制冷机组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膨胀汽化产生冷量。有些场合,直接用蒸发器产生冷量来冷却处理空气,行业称之为直接膨胀冷却制冷机,简称直膨机组。在一些工况下,比如蒸发器的进风全部是室外新风,温度很高,制冷系统在恶劣工况下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导致压缩机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温度较高情况下使用的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风道和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直膨式蒸发器,还包至少一个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热管蒸发管组成的蒸发盘管、至少两根热管冷凝管组成的冷凝盘管、分别连通所述蒸发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的热管蒸汽管,以及分别连通所述蒸发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的热管回液管,所述蒸发盘管和所述冷凝盘管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蒸发盘管设置在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进风侧,所述冷凝盘管设置在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出风侧,所述蒸发盘管、所述冷凝盘管、所述热管蒸汽管和所述热管回液管组成一个热管回路并且内部的管道构成一个密闭腔体。优选地,所述热管蒸汽管和所述热管回液管均水平设置,所述热管回液管上具有下凹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上管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热管回液管其他部分的下管壁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工质,所述密闭腔体具有用于抽真空和充入所述工质的接口。优选地,所述蒸发盘管外设置有蒸发管翅片、所述冷凝盘管外设置有冷凝管翅片。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直膨式蒸发器具有换热管翅片,所述换热管翅片与所述蒸发管翅片、冷凝管翅片均不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热管组件设置有多个,自上而下层叠分布。进一步优选地,多个热管组件的所述蒸发管翅片相互连接,多个热管组件的所述冷凝管翅片相互连接。优选地,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支撑所述热管组件的安装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将安装架与风道1的内壁间的空隙堵住。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技术的全新风空调机组中,通过热管组件的热管回路降低进入直膨式蒸发器气流的温度,改善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运行环境,延长设备压缩机使用寿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一管路排布的主视示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二管路排布的主视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风道;21、换热管;22、换热管翅片;3、热管蒸发管;31、蒸发管翅片;4、热管冷凝管;41、冷凝管翅片;5、热管回液管;6、热管蒸汽管;7、安装架;71、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2、4所示,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风道1和设置在风道1内的直膨式蒸发器,还包三个热管组件,(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热管组件可以采用任意个数)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热管蒸发管3组成的蒸发盘管、至少两根热管冷凝管4组成的冷凝盘管、分别连通蒸发盘管与冷凝盘管的热管蒸汽管6,以及分别连通蒸发盘管与冷凝盘管的热管回液管5,蒸发盘管设置在风道1内直膨式蒸发器的进风侧,冷凝盘管设置在风道1内直膨式蒸发器的出风侧,蒸发盘管、冷凝盘管、热管蒸汽管6和热管回液管5组成一个热管回路并且内部的管道构成一个密闭腔体。密闭腔体内设置有工质,密闭腔体具有用于抽真空和充入工质的接口,本实施例中的工质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合适温度范围的热管工质。蒸发盘管外设置有蒸发管翅片31、冷凝盘管外设置有冷凝管翅片41。直膨式蒸发器包括换热管21和换热管翅片22,换热管翅片22与蒸发管翅片31、冷凝管翅片41均不连接。不连接的翅片利于热管的运行。三个热管组件自上而下层叠分布。多个热管组件的蒸发管翅片31相互连接,多个热管组件的冷凝管翅片41相互连接。风道1内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热管组件的安装架7,一侧的安装架7固定热管蒸汽管6和热管回液管5,另一侧的安装架7固定热管蒸发管3的U型弯头和热管冷凝管4的U型弯头。同时,直膨式蒸发器也可以通过两侧的换热管21固定在安装架7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7上还设置有多个封板71,封板71将安装架7与风道1之间的空隙堵住,使得通过风道1的气流全部从两侧的安装架7之间通过,并全部流经换热组件和直膨式蒸发器的有效换热面,提高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可单独加工好热管组件,到使用现场再将热管组件和直膨式蒸发器按要求布置并固定。或者,热管组件与直膨式蒸发器先固定在一起,再送达使用现场。本实施例的直膨式蒸发装置停机时,蒸发盘管、冷凝盘管和直膨式蒸发器处于相同的空气环境中,温度相同,热管内部的工质处于汽液两相平衡。当本实施例的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组件工作时,室外温度高的空气依序流过:蒸发盘管、直膨式蒸发器、冷凝盘管。制冷机的制冷剂在直膨式蒸发器内汽化吸热,气流流过直膨式蒸发器后温度下降,再流过冷凝盘管,使冷凝盘管温度下降,冷凝盘管内的饱和气态工质会被冷凝变成液态工质,聚在冷凝盘管内,冷凝盘管内饱和液态工质增加,在重力作用通过热管回液管5流向热管蒸发管3。因冷凝盘管内的饱和气态工质变少,蒸发盘管内的饱和气态工质会补充到冷凝盘管,同时蒸发盘管内的饱和液体工质会汽化吸热,汽化的工质仍然补充到冷凝盘管,如此循环不断。蒸发盘管内的饱和液体会汽化吸热,室外空气经过蒸发盘管后温度降低了,再进入直膨式蒸发器,这样可以防止进入直膨式蒸发器的温度过高损伤设备的压缩机。实施例二:参见附图1、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热管蒸汽管6和热管回液管5均水平设置,热管回液管5上具有下凹的弯曲部,弯曲部的上管壁的高度低于热管回液管5其他部分的下管壁的高度。弯曲部内一直积满液态工质,能确保蒸发盘管内汽化的工质全部经过热管蒸汽管6进入冷凝盘管。上述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上述实施例的全新风空调机组中,通过热管组件降低进入直膨式蒸发器气流的温度,改善了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运行环境,延长设备的压缩机使用寿命。2.蒸发盘管、冷凝盘管、热管蒸汽管6和热管回液管5组成一个热管回路可以使得工质在回路中循环,换热效率较高,适合内外温差较大的工况使用。3.通过安装架7安装在风道1中可以保证气流通过有效的热交换面,提高换热效率。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风道和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直膨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至少一个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热管蒸发管组成的蒸发盘管、至少两根热管冷凝管组成的冷凝盘管、分别连通所述蒸发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的热管蒸汽管,以及分别连通所述蒸发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的热管回液管,所述蒸发盘管和所述冷凝盘管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蒸发盘管设置在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进风侧,所述冷凝盘管设置在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出风侧,所述蒸发盘管、所述冷凝盘管、所述热管蒸汽管和所述热管回液管组成一个热管回路并且内部的管道构成一个密闭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包括风道和设置在所述风道内的直膨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至少一个热管组件,所述热管组件包括至少两根热管蒸发管组成的蒸发盘管、至少两根热管冷凝管组成的冷凝盘管、分别连通所述蒸发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的热管蒸汽管,以及分别连通所述蒸发盘管与所述冷凝盘管的热管回液管,所述蒸发盘管和所述冷凝盘管均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蒸发盘管设置在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进风侧,所述冷凝盘管设置在所述直膨式蒸发器的出风侧,所述蒸发盘管、所述冷凝盘管、所述热管蒸汽管和所述热管回液管组成一个热管回路并且内部的管道构成一个密闭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蒸汽管和所述热管回液管均水平设置,所述热管回液管上具有下凹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上管壁的高度低于所述热管回液管其他部分的下管壁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新风机组的直膨式蒸发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腔体内设置有工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立升蒋伟尤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净安发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