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767761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首先将浮游单胞藻液进行1~2级浓缩,成为膏状体-浓缩藻膏,然后对浓缩藻膏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即形成不含任何有可能对养殖动物幼体造成危害的化学药物、在水中可以分散成单个细胞藻体颗粒且藻体细胞完整的单胞藻干制品,最后以真空或充氮包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适用于所有水生浮游单细胞藻类。其制品包括扁藻、盐藻、小球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骨条藻、等鞭金藻和叉鞭金藻等。可取代活体浮游单胞藻和底栖硅藻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育苗和动物性饵料生物的培养和强化,尤其适用于投喂扇贝浮游期幼体、鲍鱼匍匐期至剥离后的幼体以及海参各期幼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品和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海水养殖动物育苗期的单胞藻供应主要是育苗厂家自行培养的活体单胞藻。由于单胞藻的培养常常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致使育苗期间经常发生饵料短缺,影响人工育苗的稳定性。特别是对只能摄食单胞藻的贝类幼体而言,情况尤为严重,甚至造成育苗失败。人们试图在非育苗季节里提前培养单胞藻,然后把藻液经过药物沉淀浓缩后,放在冷库中贮存起来,待育苗期取出使用。但这种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需冷冻保存且体积较大;二是存储时间短,存储8个月主要营养物质损失达50%;三是无论是无机药物还是有机絮凝剂都或多或少对养殖生物幼体有毒性。已有日本日清制油株式会社申请的一项专利“一种饵料在喂养甲壳纲动物和水生贝壳类动物幼虫中的应用”(专利号87104387)利用小球藻、硅藻、蓝绿藻,经喷雾干燥、超声、磨碎、酶溶解细胞壁处理再加工成板状物或膜状物,喂养甲壳纲动物和水生贝壳类动物幼虫,虽有一定应用价值,但由于其工艺使藻细胞壁破碎并需加有机分散剂促其分散,故用于直接投喂养殖动物幼体时,破损藻体有机碎屑及有机分散剂极易造成水质污染;而经再加工后的产品颗粒过大,也不能被贝类和海参浮游期幼体摄食,并且其工艺过于复杂。另外在制备中已有的单胞藻浓缩方法通常用的是药物浓缩,如“单细胞藻的浓缩方法”(专利申请号98110301)采用明矾沉淀浓缩方法。如此浓缩产品对养殖贝类幼体有毒性,不能用于贝类育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涉及药物的、有广泛适用性的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利用本方法制备的一类单胞藻干制品而勿需破碎细胞壁和再加工即可应用在水产育苗中。本专利技术的“单胞藻”是选自海水育苗常用的浮游单胞藻,包括扁藻、盐藻、小球藻、硅藻类(包括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和骨条藻)及金藻类(包括等鞭金藻和叉鞭金藻)。品种多,取材广。本专利技术的“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适用于所有水生浮游单细胞藻类。本专利技术的“制品”是指采用非药物浓缩法生产的、不含任何有可能对养殖动物幼体造成危害的化学药物的、在水中可以分散成单细胞藻体颗粒且藻体细胞完整的海水育苗常用的浮游单胞藻干制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首先将浮游单胞藻液进行包括初级浓缩和终级浓缩的一或二级浓缩,成为膏状体-浓缩藻膏,然后对浓缩藻膏进行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即形成在水中可以分散成单个细胞藻体颗粒且藻体细胞完整的单胞藻干制品,其中的任一工艺都不破坏单胞藻细胞壁,且都不添加药物和分散剂。最后以真空黑罐包装或铝箔袋充氮包装。用本专利技术能制成包括扁藻、盐藻、小球藻、硅藻及金藻等海水育苗常用单胞藻干制品,其藻细胞完整且能在常温条件下储存,保存期长,广泛应用于滤食性贝类(扇贝、牡蛎、蛤、蚶等)、舔食性贝类(鲍鱼)、甲壳动物(虾、蟹等)、棘皮动物(海参、海胆)等的苗期饵料以及动物性饵料生物(水蚤、糠虾、卤虫和轮虫等)的培养和强化。本专利技术的制品可替代活体浮游单胞藻,填补了目前贝类和海参浮游期幼体无代用干饵料的空白;而且可替代底栖硅藻用于鲍鱼育苗和稚参培育;作为剥离后的鲍鱼幼体的饵料与其他代用饵料比较更具优势。并且该产品入水后单细胞分散率高、藻体破损率低,且藻细胞颗粒大小均匀易于被养殖动物幼体摄食,残饵剩余量少,使其在使用过程中对水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本专利技术是将海水育苗常用浮游单胞藻,制成可常温储存的干制品。产品入水后可分散成单个体藻细胞(藻体长度5~20μm),分散率高达80%~100%,藻体破损率<1%,可取代或部分取代活体单胞藻作为贝类亲贝、浮游期幼体、匍匐期幼体、稚贝(鲍)、鲍鱼剥离后幼体、虾(蟹)溞状幼体、海参各期幼体、以及动物性饵料生物等的优质饵料。本专利技术的制品单位重量所含的藻细胞数是浓缩制品的4~200倍,且存储运输方便(不需冷藏或冷冻),保存期≥1年。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常规、强化或高密度培养(包括自养、异养和混养)的处于生长指数期的浮游单胞藻藻液进行浓缩,可包括初级浓缩和终级浓缩,其中初级浓缩可使用自然上浮浓缩、微滤机浓缩或碟片式分离机浓缩三种方法之一,浓缩密度达到原始密度的10~500倍;再使用管式离心机或台式大容量低速离心机对经初级浓缩后的浓缩藻液进行终级浓缩(培养密度高于常规大规模培养密度5倍以上的高密度培养单胞藻藻液,也可直接进行终级浓缩),浓缩成膏状体;然后对浓缩藻膏进行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产品为片状或颗粒状。上述的任一工艺都不添加化学药物,基本上不破坏细胞壁。最后以铝箔袋充氮包装或真空黑罐包装。上述包括离心在内的多种浓缩工艺的详细实施如下①自然上浮浓缩是利用有鞭毛的单胞藻自然趋光上浮的特性,人工或自制器具撇取上浮浓密藻液。撇取前1~2h藻液要停止充气,并使用光照调节装置(如遮光帘、网等)调节光照至所需适宜光强,使藻细胞自然游动上浮。待上浮藻液密度达原培养密度的10倍以上时,采用人工或自制器具撇取的方法收集。撇取出的浓缩藻液应连续大量充气(沸腾状)以保持细胞活性。上浮浓缩藻液必须在30h之内进行终级浓缩,放置时间越短产品质量越好。②微滤浓缩是利用滤材孔径≤5μm的微滤浓缩机械进行连续浓缩,出料为浓缩藻液。微滤浓缩藻液必须在1h之内进行终级浓缩,以防少量受机械损伤的藻细胞死亡分解影响产品质量。③碟片式分离机浓缩是使用转速为5000~7800rpm的碟片式离心(分离)机进行连续浓缩,出料为浓缩藻液。碟片式离心浓缩出料时间间隔15min~1h,浓缩藻液必须在1h之内进行终级浓缩,以防少量受机械损伤的藻细胞死亡分解。④管式离心机浓缩是使用管式离心(分离)机进行连续浓缩,转速为3000~16000rpm(根据不同藻种藻细胞的脆弱程度不同调节转速),最佳转速为扁藻和小球藻8000~10000rpm;硅藻4000~6000rpm;金藻和盐藻3000~4000rpm,出料为浓缩藻膏。每次连续离心时间应≤2h,以免藻体受挤压时间过长造成细胞破碎。为防止藻细胞死亡分解影响产品质量,浓缩藻膏必须立即进行干燥处理。⑤台式大容量低速离心机为非连续离心,转速为3000~5000rpm,一次离心时间为15~30min。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取出浓缩藻膏应立即进行干燥,以防藻细胞死亡分解。对浓缩藻膏进行干燥处理可采用烘干或真空干燥两种方法之一,具体实施方法为将浓缩藻膏平摊于聚乙烯薄膜上,厚度≤1cm。聚乙烯薄膜置于长方形浅盘内(高度2~3cm),浅盘交错摞叠放于干燥箱内。烘干温度为40℃~99℃;真空干燥温度为-40℃~99℃,真空压力≥0.08Mpa。干燥处理的温度必须<100℃,否则对产品在水中的分散率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既保证较好分散效果又保持较高干燥效率的最佳干燥温度为65℃。待上述浓缩藻膏完全干燥后,即可很容易地从聚乙烯薄膜上剥离,直接或压碎成适宜大小颗粒进行包装。为防止氧化造成营养损失和产品色泽改变,包装方式应为铝箔袋充氮包装或真空黑罐包装且不宜添加其他防腐剂,以避免对养殖生物幼体发育不利。实例1. 取常规培养的扁藻藻液(密度≥2×105/ml)放入敞口大型水池(槽)中,水池(槽)深度为60~100cm,藻液深度40~80cm,调节光照至光强为5000~10000Lux,静置1~2h后人工撇取表层藻液放入小型容器中,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胞藻干制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首先将浮游单胞藻液进行包括初级浓缩和终级浓缩的一或二级浓缩,成为膏状体-浓缩藻膏,然后对浓缩藻膏低温烘干或真空干燥,即形成在水中可以分散成单个细胞藻体颗粒且藻体细胞完整的单胞藻干制品,最后以真空或充氮包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秀生詹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