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536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和墨容纳单元。墨容纳单元包括具有注入口的墨容纳部、具有位于侧表面的配合部和位于基表面的载置部并且覆盖墨容纳部的框架部以及包括密封部、固定部和纽带部的注入口塞。其中在配合部所在的侧表面与载置部所在的基表面的交线上,从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从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墨容纳单元和喷墨打印机,在固定部连接至配合部并且密封部放置于载置部上的状态下,纽带部不会位于注入口的上方,以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

Ink holding unit and ink jet printer with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技术介绍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2和墨容纳单元3。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1的一个示例。图1和图2均为喷墨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3为喷墨打印机1的墨容纳单元3的正视图(也即喷墨打印机1的右视图)。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1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使用者所在的方向定义为前方,与之相对的方向为后方,而使用者的左右手方向分别定义为左右方向。如图2所示,墨容纳单元3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2的某一侧面上(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右侧面上)。墨容纳单元3中容纳有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2的墨水。墨容纳单元3包括框架部20和盖体部40,盖体部40能够在关闭位置(图1)与最大打开位置(图2)之间相对于框架部20枢转。框架部20的内部设置有容纳用于供应至打印机本体2以记录图像的墨水的墨容纳部10,并且在墨容纳部10的外部覆盖墨容纳部10。墨容纳部10设置有用于向墨容纳部10内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1,注入口11具有与墨容纳部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注入口11向上延伸超出框架部20的表面,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注墨操作。位于关闭位置的盖体部40能够将墨容纳部10的注入口11覆盖,而位于最大打开位置的盖体部40使注入口11露出。参考图3,从墨容纳单元3的正面(即从右向左)看时,依次设置有四个墨容纳部10,分别容纳有黑色墨水和三种彩色(例如分别为青色、品红色、黄色)墨水。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墨容纳单元3还具有用于密封注入口11的注入口塞30。注入口塞30包括密封部31、纽带部32和固定部33。密封部31构造为延伸进入注入口11时密封注入口11。纽带部32构造为长条形的纽带状,其一端与密封部31连接,另一端与固定部33连接。固定部33设置有凹部,相应地,框架部20的侧表面24的位于注入口11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从侧表面24向外横向凸出的配合部(未示出),固定部33通过与配合部的凹凸配合而被固定。当使用者需要通过注入口11向墨容纳部10内注墨时,密封部31相对于注入口11可取下。另外,框架部20的基表面的靠近注入口11的位置设置有载置部23,使用者可以将取下的密封部31放置于载置部23上。注墨时,使用者首先将盖体部40从关闭位置枢转至最大打开位置,使注入口11露出,将注入口塞30的密封部31从注入口11取下并放置于相应的载置部23上,使注入口11的与墨容纳部10的内部空间连通的开口露出,然后将盛有待注入墨水的墨瓶的前端插入注入口11的开口,通过挤压墨瓶将墨水注入到墨容纳部10内。然而,如图3所示,在注墨时,将密封部31从注入口11取下并放置于载置部23上,固定部33连接至配合部,此时连接在固定部33和密封部31之间的纽带部32的一部分会位于注入口11上方附近,该部分容易与注墨的墨瓶接触,从而存在妨碍注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并且设置有供墨水注入的注入口;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构造为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所述框架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位于所述注入口上方的侧表面的配合部和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基表面的载置部;以及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构造为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并且能够放置于所述载置部上,所述注入口塞包括:构造为当其延伸进入所述注入口时密封所述注入口的密封部、构造为与所述框架部上的所述配合部连接的固定部、和连接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的纽带部;其中,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和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之间满足如下尺寸关系:A≥B,…(1),式中,A为从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和B为从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根据本技术的墨容纳单元,在水平投影线上,配合部与注入口的边缘的距离等于配合部与载置部的边缘的距离,或配合部更靠近载置部。由此,当注入口塞的固定部连接至配合部并且密封部放置于载置部上时,纽带部不会位于注入口的上方,以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可选地,A>B,…(2)。由此,在水平投影线上,配合部相对于注入口更靠近载置部,使得当注入口塞的固定部连接至配合部并且密封部放置于载置部上时,纽带部不会位于注入口的上方,以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可选地,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位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和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之间。由此,纽带部的长度可以同时较好地满足在密封部被放置于注入口和密封部被放置于载置部这两种情况下的使用要求,当密封部放置于注入口和载置部二者中距离配合部更近的一个上时,不会由于纽带部过长,而产生纽带部过分卷曲的现象。可选地,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位于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范围之内。由此,在水平投影线上,配合部落入载置部的投影范围内,也就是说,配合部位于载置部的正上方,如此使得当注入口塞的固定部连接至配合部,并且密封部放置于载置部上时,固定部和密封部之间的纽带部进一步地远离注入口的上方,确保在注墨时,纽带部不与墨瓶接触,从而不会妨碍注墨操作。可选地,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第一墨容纳部和第二墨容纳部,所述第一墨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墨容纳部相邻布置并且分别具有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第一注入口塞,所述第一注入口塞构造为用于密封所述第一注入口,并且具有第一密封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一纽带部;以及第二注入口塞,所述第二注入口塞构造为用于密封所述第二注入口,并且具有第二密封部、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纽带部;其中,所述第一纽带部满足如下尺寸关系:D≤C<E,…(3),式中,C为所述第一纽带部的长度;D为所述第一配合部与处于密封第一注入口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一注入口塞的所述第一密封部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和E为所述第一配合部与处于密封所述第二注入口的状态下的所述第二注入口塞的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的最小直线距离。由此,在墨容纳单元包括多个墨容纳部时,由于纽带部的长度受到上述限制,注入口塞的密封部只能密封相对应的墨容纳部的注入口,而不能密封相邻墨容纳部的注入口,从而可以避免,在注墨操作或其他操作完毕后,将该注入口塞的密封部错误地放置于相邻的墨容纳部的注入口的现象发生。可选地,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第一墨容纳部和第二墨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墨容纳单元及具有其的喷墨打印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并且设置有供墨水注入的注入口;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构造为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所述框架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位于所述注入口上方的侧表面;和载置部,所述载置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基表面;以及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构造为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并且能够放置于所述载置部上,所述注入口塞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构造为当所述密封部延伸进入所述注入口时密封所述注入口;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框架部上的所述配合部连接;和纽带部,所述纽带部连接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其中,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和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之间满足如下尺寸关系:A≥B,…(1),式中,A为从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和B为从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容纳单元,用于喷墨打印机,所述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墨容纳部,所述墨容纳部构造为用于容纳待供应至所述打印机本体的墨水,并且设置有供墨水注入的注入口;框架部,所述框架部构造为用于覆盖所述墨容纳部,所述框架部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位于所述注入口上方的侧表面;和载置部,所述载置部设置于所述框架部的基表面;以及注入口塞,所述注入口塞构造为用于密封所述注入口,并且能够放置于所述载置部上,所述注入口塞包括:密封部,所述密封部构造为当所述密封部延伸进入所述注入口时密封所述注入口;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框架部上的所述配合部连接;和纽带部,所述纽带部连接所述密封部和所述固定部;其中,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和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之间满足如下尺寸关系:A≥B,…(1),式中,A为从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和B为从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到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的边缘的最小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A>B,…(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位于所述注入口的投影区域和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合部所在的所述侧表面与所述载置部所在的所述基表面的交线上,所述配合部的投影中心位于所述载置部的投影区域范围之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容纳单元包括:第一墨容纳部和第二墨容纳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野太一平田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