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376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整体辊棒输送技术存在的难保证同心度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包括生产线机架,辊棒横跨在生产线机架上且两端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在辊棒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辊棒的凸轮调节支撑组件。优点:本机构,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有效地提高了辊棒的同心度。

Roller brackets with adjustable supp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ller bar bracket with adjusting support, and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Aiming at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concentricity that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 for the whole roller rod conveying technology. The technical scheme: a roller bracket with adjustable support, including production line frame, roller production line across the frame and the frame ends are arranged in the production line; at least one cam roller for supporting the adjusting support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ends of the roller. Advantages: this mechanism is easy to operate and has high accuracy; i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ncentricity of the roll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
技术介绍
目前辊棒均采用整体辊棒输送技术,此整体辊棒就是将在辊棒两端焊接传动轴和支撑轴,然后再将焊接好的辊棒放入机加工车床车出所需要的尺寸和精度。由于,辊棒加工好后安装维修需要将辊棒和轴整体抽出,如果只有辊棒和轴端任意一处损坏就需要整体更换,既浪费成本,又浪费时间,而且还影响整个生产线的整体工作。较长的辊棒对机加工的车床要求很高,又很难保证同心度,浪费了所需加工成型的轴的材料,在焊接时也很难保证两端轴与辊棒的同心。因此,提出一种满足辊棒同心度要求的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整体辊棒输送技术存在的难保证同心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设计思想是,提出一种一端固定,另一端可调的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包括生产线机架,辊棒横跨在生产线机架上且两端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辊棒的一端由两个转动辊支撑,两个转动辊均转动设置在第一钢支架上,第一钢支架的底部设置在滑杆,滑杆竖直贯穿第二钢支架,第二钢支架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滑杆底部设置支撑凸轮,凸轮由第一电机驱动,第一电机设置在第三钢支架上,第三钢支架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辊棒另一端插入连接套并且连接套与辊棒之间通过销轴固联;连接套设置在传动杆的一端,传动杆通过至少两个轴承座转动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从动轮,从动轮通过带联接主动轮,主动轮设置在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第二电机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在辊棒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辊棒的凸轮调节支撑组件;凸轮调节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生产线机架上的支撑底座,在支撑底座上设置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电机轴设置有用于支撑辊棒的调节凸轮。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入轴,减速器设置在第三钢支架上且减速器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通过锥齿轮组连接凸轮。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调节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入轴,减速器设置在支撑底座上且减速器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通过锥齿轮组连接调节凸轮。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支撑底座为采用型钢制成的呈“L”字型,在“L”字型支撑底座上设置倾斜的加强肋。加强肋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支撑底座的刚性。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在第二钢支架上设置导套,在导套设置压簧,压簧套在滑杆上,压簧上端紧贴滑杆顶端的环形限位凸台,压簧下端紧贴第二钢支架上表面。导套和压簧的设计,提高了在安装和拆卸过程的回复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构,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有效地提高了辊棒的同心度。附图说明图1是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为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包括生产线机架1,辊棒2横跨在生产线机架1上且两端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辊棒2的一端由两个转动辊3支撑,两个转动辊3均转动设置在第一钢支架4上,第一钢支架4的底部设置在滑杆5,滑杆5竖直贯穿第二钢支架6,第二钢支架6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在第二钢支架6上设置导套11,在导套11设置压簧12,压簧12套在滑杆5上,压簧12上端紧贴滑杆5顶端的环形限位凸台,压簧12下端紧贴第二钢支架6上表面。导套和压簧的设计,提高了在安装和拆卸过程的回复力。滑杆5底部设置支撑凸轮7,凸轮7由第一电机8驱动,第一电机8设置在第三钢支架9上,第三钢支架9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8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入轴,减速器设置在第三钢支架9上且减速器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通过锥齿轮组连接凸轮7。使用时,第一电机8将动力通过联轴器传递给减速器,经减速器传递给锥齿轮组,最后驱动凸轮7运动,达到调节滑杆5的高度,最终实现调节辊棒2位置。辊棒2另一端插入连接套13并且连接套13与辊棒2之间通过销轴17固联;连接套13设置在传动杆14的一端,传动杆14通过至少两个轴承座16转动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传动杆14的另一端设置从动轮15,从动轮15通过带18联接主动轮19,主动轮19设置在第二电机20的电机轴上,第二电机20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连接套13、销轴17、传动杆14和轴承座16的设计,大大节约了采用整体辊棒传动轴的成本,安装更换传动轴机构更便捷更轻型化。在辊棒2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辊棒2的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包括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的支撑底座21-1,支撑底座21-1为采用型钢制成的呈“L”字型,在“L”字型支撑底座21-1上设置倾斜的加强肋21-1-1。加强肋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支撑底座的刚性。在支撑底座21-1上设置调节电机21-2,调节电机21-2的电机轴设置有用于支撑辊棒2的调节凸轮21-3。调节电机21-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减速器的输入轴,减速器设置在支撑底座21-1上且减速器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减速器的输出轴上通过锥齿轮组连接调节凸轮21-3。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的设计,防止了辊棒2中间端的下坠,有效地提高了辊棒2的同心度要求。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在使用时,调节电机21-2将动力通过联轴器传递给减速器,经减速器传递给锥齿轮组,最后驱动调节凸轮21-3运动,实现调节辊棒2位置。本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操作简便,准确度高;有效地提高了辊棒的同心度。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线机架(1),辊棒(2)横跨在生产线机架(1)上且两端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辊棒(2)的一端由两个转动辊(3)支撑,两个转动辊(3)均转动设置在第一钢支架(4)上,第一钢支架(4)的底部设置在滑杆(5),滑杆(5)竖直贯穿第二钢支架(6),第二钢支架(6)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滑杆(5)底部设置支撑凸轮(7),凸轮(7)由第一电机(8)驱动,第一电机(8)设置在第三钢支架(9)上,第三钢支架(9)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辊棒(2)另一端插入连接套(13)并且连接套(13)与辊棒(2)之间通过销轴(17)固联;连接套(13)设置在传动杆(14)的一端,传动杆(14)通过至少两个轴承座(16)转动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传动杆(14)的另一端设置从动轮(15),从动轮(15)通过带(18)联接主动轮(19),主动轮(19)设置在第二电机(20)的电机轴上;第二电机(20)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在辊棒(2)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辊棒(2)的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包括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的支撑底座(21‑1),在支撑底座(21‑1)上设置调节电机(21‑2),调节电机(21‑2)的电机轴设置有用于支撑辊棒(2)的调节凸轮(2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调节支撑的辊棒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生产线机架(1),辊棒(2)横跨在生产线机架(1)上且两端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辊棒(2)的一端由两个转动辊(3)支撑,两个转动辊(3)均转动设置在第一钢支架(4)上,第一钢支架(4)的底部设置在滑杆(5),滑杆(5)竖直贯穿第二钢支架(6),第二钢支架(6)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滑杆(5)底部设置支撑凸轮(7),凸轮(7)由第一电机(8)驱动,第一电机(8)设置在第三钢支架(9)上,第三钢支架(9)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辊棒(2)另一端插入连接套(13)并且连接套(13)与辊棒(2)之间通过销轴(17)固联;连接套(13)设置在传动杆(14)的一端,传动杆(14)通过至少两个轴承座(16)转动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传动杆(14)的另一端设置从动轮(15),从动轮(15)通过带(18)联接主动轮(19),主动轮(19)设置在第二电机(20)的电机轴上;第二电机(20)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在辊棒(2)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辊棒(2)的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凸轮调节支撑组件(21)包括设置在生产线机架(1)上的支撑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水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腾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