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652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属于水泥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领域。其特征是用麦秸秆纤维取代传统化学纤维,利用机械物理搅拌发泡剂发泡并使泡沫与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板材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先用高速机械搅拌发泡剂与水引发泡沫备用,然后将胶凝材料、石英砂、拌合用水、单独配制的特种减水剂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加入备用的泡沫与麦秸秆纤维快速拌合,混凝土制备完成后倒入板材模具内轻微振动,板面收光后送入养护室标准养护,24h后脱模。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轻质多孔腔麦秸秆纤维混凝土板材,质地轻盈韧性好、板面光洁无缺陷,是可作多种用途的绿色环保装饰材料。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ght porous and porous concrete with wheat straw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light porous hollow cavity wheat straw concrete sheet, which belongs to the preparation field of the cement concrete shee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replacing wheat straw fiber with traditional chemical fiber, foaming with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foaming agent and making foam and fiber evenly distributed inside the concrete slab. The present invention first with mechanical agitation of foaming agent and water bubble reserve, then cementitious materials, quartz sand, mixing water, separate special water reducer to stir, mix and add spare foam and wheat straw fiber rapid mixing, completed concrete poured into the mould plate board received slight vibration after the light into the maintenance room standard maintenance, after 24h release. The light-weight porous cavity wheat straw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heet manufactured by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weight, good toughness, smooth and clean surface, and is a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coration material capable of being used for many purpo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不完全统计每年生产近七亿多吨秸秆,其中麦秸秆1.2亿吨,且随着农作物单产的提高,秸秆产量也将随之增加。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污染小、热值含量高等显著优势,曾是我国农村主要的牲畜饲料和生活燃料。由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秸秆的利用受到收集方式、利用技术和运输成本的限制,目前主要采用田间焚烧和废弃的方式处理过剩的秸秆,导致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存在火灾和交通事故隐患,同时破坏土壤抗旱保湿能力。合理利用秸秆资源,保护环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古以来麦秸秆就被当作改善粘度、保温等性能的材料广泛的应用在农村房屋建筑中,因而将麦秸秆进行绿色、无污染处理,制备麦秸秆纤维并将其应用于建筑业中符合可持续发展之道。轻质多孔腔混凝土,即泡沫混凝土,具有质地轻、保温隔热性能好和稳定性优良等性能,主要应用于建筑体表面、夹层或者顶层,具有明显的技术、环境、经济等优势。在当前绿色建筑业高速发展的的阶段,其可使降低有限范围建筑内的噪音与能耗,因此,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利用麦秸秆纤维,既改善了混凝土板材韧性与自重等性能,还减少了化学纤维的使用与污染气体的排放,降低了污染与能耗,产生了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轻质多孔腔麦秸秆纤维混凝土板材是将农业上废弃的麦秸秆经过破碎、筛分等处理工艺后,得到的粒径为0-5mm的纤维,应用于泡沫混凝土中,试验表明麦秸秆经过加工处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泡沫混凝土的韧性,用其所生产轻质多孔腔混凝土的工作性、抗压强度良好,且合理利用了资源,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因此该技术的推广利用必将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搅拌机机械搅拌复合发泡剂与水引发泡沫备用,发泡剂与水质量比例为1:(65-75),高速搅拌转速≥980r/min,搅拌时间为150-180s;步骤2: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拌合均匀;其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的质量比为1.10-1.25:0.80-1.05:0.10-0.15:0.75-0.85:0.03-0.06;步骤3:将备好的泡沫与麦秸秆纤维加入拌合均匀的水泥浆体中机械搅拌;其中备用泡沫、麦秸秆纤维的体积分别为水泥浆体的85-125%和2.25-3.25%;麦秸秆纤维长度尺寸为0-5mm,机械搅拌转速≥320r/min;步骤4:制备完成后将混凝土倒入板材模具成型,板面收光后送入养护室标准养护,24h后拆模得到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微珠和石灰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石英砂为粒径0.75-1.18mm的天然石英砂;特制外加剂为早强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板材成型步骤应在步骤3中混凝土制备完成后5-15min内完成,养护方式为标准养护。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微珠,石灰石粉、石英砂以及特制外加剂等辅料经搅拌、震动成型、标准养护等工艺后制备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其效果与优点明显:一是可增加混凝土板材韧性,减轻混凝土板材自重,强度满足施工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是利用麦秸秆纤维生产的轻质多孔腔板材,生产工艺简单,安全可靠,能耗低,能有效改善建筑物自重与保温隔热性能;三是麦秸秆本身作为农业废弃物,焚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在此应用中将其作为主要原材料有效利用,是作为一种绿色的环保材料综合应用;四是在当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轻质多孔腔麦秸秆纤维板材的有效应用,将造福社会,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与化学纤维制备的轻质多孔腔混凝土板材相比,工作性没有显著差异,7d抗压强度增加2.42%-6.27%,28d抗压强度基本持平,外观平整光滑,无异状。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原料:42.5级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微珠,石灰石粉,细度模数为0.75-1.18mm的天然石英砂,特制外加剂。采用上述材料分别制备1m3水胶比为0.42的轻质多孔腔麦秸秆纤维混凝土与轻质多孔腔麦秸秆纤维混凝土制备装饰板材。实施例1-3步骤1:使用搅拌机机械搅拌复合发泡剂与水引发泡沫备用,发泡剂与水质量比例为1:(65-75),高速搅拌转速≥980r/min,搅拌时间为150-180s;步骤2: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拌合均匀;其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的质量比为1.10-1.25:0.80-1.05:0.10-0.15:0.75-0.85:0.03-0.06;步骤3:将备好的泡沫与麦秸秆纤维加入拌合均匀的水泥浆体中机械搅拌;其中备用泡沫、麦秸秆纤维的体积分别为水泥浆体的85-125%和2.25-3.25%;麦秸秆纤维长度尺寸为0-5mm,机械搅拌转速≥320r/min;步骤4:制备完成后将混凝土倒入板材模具轻微振动成型,板面收光后送入养护室标准养护,24h后拆模得到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所述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微珠和石灰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石英砂为粒径0.75-1.18mm的天然石英砂;特制外加剂为早强型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表1混凝土板材配合比设计表2混凝土板材性能结果表明,在配合比相同的条件下,与化学纤维制备的轻质多孔腔混凝土板材相比,工作性没有显著差异,7d抗压强度增加2.42%-6.27%,28d抗压强度基本持平,外观平整光滑,无异状。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搅拌机机械搅拌复合发泡剂与水引发泡沫备用,发泡剂与水质量比例为1:(65‑75),高速搅拌转速≥980r/min,搅拌时间为150‑180s;步骤2: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拌合均匀;其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的质量比为1.10‑1.25:0.80‑1.05:0.10‑0.15:0.75‑0.85:0.03‑0.06;步骤3:将备好的泡沫与麦秸秆纤维加入拌合均匀的水泥浆体中机械搅拌;其中备用泡沫、麦秸秆纤维的体积分别为水泥浆体的85‑125%和2.25‑3.25%;麦秸秆纤维长度尺寸为0‑5mm,机械搅拌转速≥320r/min;步骤4:制备完成后将混凝土倒入板材模具成型,板面收光后送入养护室标准养护,24h后拆模得到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多孔腔麦秸秆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使用搅拌机机械搅拌复合发泡剂与水引发泡沫备用,发泡剂与水质量比例为1:(65-75),高速搅拌转速≥980r/min,搅拌时间为150-180s;步骤2: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拌合均匀;其中水泥、矿物掺合料、石英砂、拌合水、特制外加剂的质量比为1.10-1.25:0.80-1.05:0.10-0.15:0.75-0.85:0.03-0.06;步骤3:将备好的泡沫与麦秸秆纤维加入拌合均匀的水泥浆体中机械搅拌;其中备用泡沫、麦秸秆纤维的体积分别为水泥浆体的85-125%和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峰冯涛涛罗作球孟刚王继博任慧超姚源吴超王敏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