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630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0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物实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框架以及用于容置实验动物的固定筒;所述本体框架的中设置有隔板,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固定筒的后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供实验动物的尾巴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上设有能够照射所述实验动物的尾巴的红外光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能够轻易地将注射器扎进动物的尾静脉中,可以进行尾静脉给药或连续采血操作,不用反复操作抓去、固定动物,最大程度上避免反复抓取动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对试验研究造成不利影响。

Animal experiment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imal experiment device, the device includes a body frame and used for accommodating the fixed cylinder experimental animal; a baffle is arranged in the body frame, the fixing barrel is fixed on the partition board; the fixed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cover plate, the cover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for the experiment the animal's tail through the infrared light source; the baffle is provided with a can illuminate the animal's tail. The animal experiment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easily take the syringe into the tail vein of the animal, can b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r continuous blood sampling operation, without repeated operation to the maximum extent, fixed animal, avoid the stress response caused by repeated crawling anim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dverse eff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物实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物实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对小动物(小鼠、大鼠等)尾静脉给药或采血操作的动物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只有技术水平很高的相关人员才能进行小动物(小鼠、大鼠等)尾静脉给药或采血操作,难以满足药物药理学或者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时数量众多的小动物尾静脉给药或药代/毒代动力学试验研究时所需要进行大规模的连续采血要求。对所需的熟练技术人员培训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带教重复练习,所以急需简化操作要求,使得普通实验人员亦可以轻松完成此项技术难度极高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物实验装置,方便对大鼠和小鼠尾静脉给药或连续采血装置,解决大鼠和小鼠尾静脉给药或者采血难度较大的问题,方便技术不够熟练的人员进行动物尾静脉注射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包括本体框架以及用于容置实验动物的固定筒;所述本体框架的中设置有隔板,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固定筒的后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供实验动物的尾巴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上设有能够照射所述实验动物的尾巴的红外光源。优选地,所述固定筒的前端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能够在所述固定筒内前后移动。优选地,所述固定筒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后部镂空形成网状部。进一步地,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设有收集杯,所述收集杯置于所述网状部的下方,所述隔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网状部和收集杯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收集杯具有过滤网。优选地,所述隔板的后部向下倾斜,所述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度。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优选地,所述本体框架的前端设有饲料添加网和饮用水口。优选地,所述本体框架为长方体形状的笼状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能进行红外线可视化操作,能够轻易地将注射器扎进动物的尾静脉中,可以进行尾静脉给药或连续采血操作,不用反复操作抓去、固定动物,最大程度上避免反复抓取动物引起的应激反应对试验研究造成不利影响,且不影响动物饮食和饮水。本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可以直接收集尿液和粪便,可用于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尿液、粪便样本采集,进行药物药代/毒代动力学试验研究。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将更加显然。应当了解,这些附图仅是示意性的,未按比例绘制也并非意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动物置于固定筒中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指出时,相对动物实验装置以及固定筒的“前”、“后”是指置于固定筒中的动物为基准的“前”、“后”,也就是“前”是指动物头部朝向的一侧。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包括本体框架10以及用于容置实验动物的固定筒20,便于将实验动物放置在其内部进行固定。所述本体框架10的中设置有隔板11,所述固定筒20固定在所述隔板11上。所述固定筒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当然也可设置为多个,每个固定筒20可以固定一只实验动物。所述固定筒20呈不规则的圆柱形,所述固定筒20的底部设有底板21,底板21优选为平面,所述底板21的后部镂空形成网状部211,便于实验动物的尿液和粪便排放。所述固定筒20的后端设有盖板22,所述盖板22上设有供实验动物的尾巴穿过的通孔221,方便对动物尾静脉给药或药代/毒代动力学试验研究。所述盖板22可打开可关闭,方便实验动物进入固定筒20内,实验动物进入固定筒20后关闭盖板22。所述固定筒20的前端设有移动板23,所述移动板23能够在所述固定筒20内前后移动,用于驱赶实验动物便于其尾巴从所述通孔221伸出留在固定筒20外部。所述本体框架10的底部设有收集杯40,所述收集杯40具有过滤网,所述收集杯40置于所述网状部211的下方,所述隔板11上开设有开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网状部211和收集杯40之间,也就是所述开口与所述网状部211的位置对应,便于实验动物的尿液和粪便排放后进入所述收集杯40,所述收集杯40用于收集实验动物的尿液和粪便,用于药物药代/毒代动力学试验研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动物实验装置可以直接收集尿液和粪便,可用于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尿液、粪便样本采集,进行药物药代/毒代动力学试验研究。所述隔板11上设有能够照射所述实验动物的尾巴的红外光源30,所述红外光源30位于所述隔板11的后部,也就是位于所述固定筒20的后方。利用红外光源30穿透性好的特性,可以用来进行血管网识别,故在此装置中采用红外光源作为可视光源,将实验动物(大鼠和小鼠)尾部暴露于红外光源即可达到尾静脉血管可视化效果,在尾静脉给药或者采血时开启红外光源30达到动物尾静脉可视化效果,普通操作人员能够轻易地将注射器扎进动物的尾静脉中,从而解决大鼠和小鼠尾静脉给药或者采血难度较大问题,普通人员可以利用此装置简单操作成功。所述红外光源30的数量可以和所述固定筒20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所述本体框架10的前端设有饲料添加网50和饮用水口51,使实验动物可以正常饮食和饮水。实验动物饮食和饮水时,取出移动板23即可。所述隔板11采用透明隔板,便于观察隔板11下方的收集杯40。所述隔板11的后部向下倾斜,所述隔板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度,通常倾斜角度优选为15度。使固定在隔板11上的固定筒20保持倾斜,取下移动板23后,既可以不影响饮食饮水和呼吸通畅,也可以防止动物逃逸。所述本体框架10可以采用长方体形状的笼状结构,类似于饲养大、小鼠的饲养笼。所述本体框架10的后部可打开或者为没有遮挡,便于实验人员操作。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应当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意在使这些具体细节来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和特征进行等同或类似的改变,这些改变将也落在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动物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框架以及用于容置实验动物的固定筒;所述本体框架的中设置有隔板,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固定筒的后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供实验动物的尾巴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上设有能够照射所述实验动物的尾巴的红外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框架以及用于容置实验动物的固定筒;所述本体框架的中设置有隔板,所述固定筒固定在所述隔板上;所述固定筒的后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供实验动物的尾巴穿过的通孔;所述隔板上设有能够照射所述实验动物的尾巴的红外光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前端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能够在所述固定筒内前后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后部镂空形成网状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物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框架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徐斯翀孙祖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