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02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电器电路防护设计,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MOS管,其漏极连接至输入端;续流电感,一端连接至MOS管的源极,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端;第一二极管,负极连接至MOS管与续流电感之间,正极接地;电容,一端连接至续流电感与输出端之间的连线上,另一端接地;电阻,一端连接至续流电感与输出端之间,且与电容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正极与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负极连接至MOS管与所述输入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在不影响电源转换电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能够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时短路电流引起MOS管击穿损坏,提高电源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
本技术涉及用电器电路防护设计,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
技术介绍
对于非隔离型式的降压电源转换装置,一般采用BUCK电路拓扑型式。在电路设计中,都会考虑输出端短路的情况,也会做相应的电路防护设计,避免电源失效和对输入源造成的影响。但是,参照如图1所示的一种BUCK电路输入端短路电流流向图(箭头表示流向),对于电源输入端短路的情况,一般没有专门的防护设计。当输入端Vin与接地端GND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I1流经输出电容C1、续流电感L1、MOS管Q1;电流流经MOS管Q1时,实际上是流经MOS管Q1的寄生体二极管D3,并非独立外接的二极管。从短路电流流经的路径可以看出,短路电流的大小实际上无法受控,直到输出电容的能量全部释放完毕,短路电流才会减小到零。进一步,参照图2所示的短路电流状态时序图,续流电感L1一般为高频电感,直流电阻小且易饱和,在短路发生的初始阶段(TO~T1),电感未饱和时,短路电流近似保持线性增长至Ip。在T1时刻,续流电感L1开始饱和,短路电流在T2时刻快速增大至Ipp,Ipp的大小由整个放电回路阻抗和此时输出电容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包括输入端(Vin)以及输出端(Vout),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OS管(Q1),其漏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端(Vin);续流电感(L1),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输出端(Vout);第一二极管(D1),负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1)与所述续流电感(L1)之间的连线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1),一端连接至所述续流电感(L1)与所述输出端(Vout)之间的连线上,另一端接地;电阻(R1),一端连接至所述续流电感(L1)与所述输出端(Vout)之间的连线上,且与所述电容(C1)一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二二极管(D2),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电源输入端短路损坏的电路,包括输入端(Vin)以及输出端(Vout),其特征在于,还包括:MOS管(Q1),其漏极连接至所述输入端(Vin);续流电感(L1),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输出端(Vout);第一二极管(D1),负极连接至所述MOS管(Q1)与所述续流电感(L1)之间的连线上,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电容(C1),一端连接至所述续流电感(L1)与所述输出端(Vout)之间的连线上,另一端接地;电阻(R1),一端连接至所述续流电感(L1)与所述输出端(Vou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斯彰郑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