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5397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发热体、线圈,上述容器壁面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沿容器的内侧面的切线方向导入水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加热效率不高,产品不能适应不同规模家庭对供热的需求,也难以适应此类包括水流、出水温度等等的多变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加热水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愈发提高,人们对用水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近些年来即热式热水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即热式热水器主要多采用的是传统电加热锅炉或电热膜的电磁加热管作为发热体,其电磁加热管发热密度大,热水供给快;但也由于热交换时间短,即热式热水器必须具备一个很好的热交换结构来保证流经发热体的水能吸收掉发热体的热量。当前的即热式热水器有采用圆盘形,因此采用S形管式回路往往难以充分围绕发热体从而利用其热能,造成了热交换效率不高水温不足等弊端;也有采用圆筒形发热体,采用多个圆筒形的发热体将待加热的水体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同时加热以提高加热速度,但是这样会导致加热装置长度或者体积过大。时下各类家庭规模条件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存在很大差异,不同规模的家庭对供热的需求也不同,现有产品难以适应此类包括水流、出水温度等等的多变需求,因此还不能满足市场上各种不同客户和消费群体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能够充分利用发热体的热能,并且加强水自身的对流,从而快速均匀的加热水流。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容器,该容器为旋成体,在容器的壁面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沿容器的内侧面的切线方向导入水流;发热体,该发热体为圆筒形,该发热体第二端贯穿上述容器的壁面,伸入上述容器内部,该发热体的旋转对称轴和上述容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水流经发热体加热后通过发热体的第一端排出容器;线圈,该线圈沿上述容器的外侧壁面缠绕而成,该线圈的旋转对称轴和容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为了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上述容器的进水口按照下述方向设置,该方向和容器的旋转对称轴基本相垂直。为了获得更加均匀的加热效果,上述容器为圆筒形,其两端封闭。为了获得更加均匀的加热效果,上述发热体的第二端贯穿上述容器第一端的壁面,伸入上述容器内部,延伸到接近上述容器第二端壁面的位置。为了获得更好的加热效果,上述容器的进水口设置于靠近容器第一端的容器侧面的壁面。为了满足不同的用水量需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包括: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多个电磁加热装置之间并联,每个电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并联进水,每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发热体的第一端并联排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包括:多个串联的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多个电磁加热装置之间按照下述方式连接,第一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发热体的第一端和第二个电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第二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发热体的第一端和第三个电磁加热装置的进水口连接,以此类推。按照该方案,获得以下效果:一、水流沿切线进入容器内,围绕发热体旋转,在发热体第二端进入发热体内部,经发热体第二端排出,水流的路径长,增加了水流的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果。二、水流沿切线进入容器内,围绕发热体旋转,在发热体第二端进入发热体内部,水流仍保持旋转状态,经发热体第二端排出;由于水流全程呈现旋流状态,利于破坏水流热水和冷水层流状态,加强水流内部热水和冷水的对流,从而加速水流的加热。三、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并联,可以满足不同用水量的需求,且在生产、安装、维护过程中更加的经济和便捷。四、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串联,可以满足对水温的不同需求,且在生产、安装、维护过程中更加的经济和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并联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串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到图3所示;标号1表示本技术的电磁加热装置,标号10表示容器,标号11表示进水口,标号20表示发热体,标号30表示线圈。如图1所示,电磁加热装置1包括:圆筒形容器10、发热体20、线圈30;圆筒形容器10两端封闭;发热体20第一端贯穿圆筒形容器10的一端伸入圆筒形容器10内部,发热体20的旋转对称轴和圆筒形容器10的旋转对称轴重合;线圈30设置于圆筒形容器10侧面外侧壁面,围绕圆筒形容器10缠绕而成。如图2所示,发热体20的第一端贯穿圆筒形容器10的一端伸入圆筒形容器10的内部,并临近圆筒形容器10的另一端的壁面。如图2和图3所示,圆筒形容器10侧面壁面设置有进水口11,该进水口11临近发热体20的第二端,进水口11沿圆筒形容器10内侧壁面切线方向导入水流,且该方向垂直于圆筒形容器10的旋转对称轴。上述电磁加热装置1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3所示,电磁加热装置1的进水口11可以和动力装置连接(例如:水泵等),电磁加热装置1的线圈30和电力装置(提供高频交变电流)连接,线圈30产生高频交变磁场;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热体20产生涡流并发热,水流通过进水口11沿圆筒形容器10内壁面的切线方向进入圆筒形容器10内部,水流围绕发热体20的周围旋转,水流到达发热体20的第一端时碰撞圆筒形容器10的内壁面反弹进入发热体20的内部,并旋转通过发热体20的第二端排出。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加热装置,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1.水流沿切线进入容器内,围绕发热体旋转,在发热体第一端进入发热体内部,经发热体第二端排出,水流的路径长,增加了水流的加热时间,提高加热效果。2.水流沿切线进入容器内,围绕发热体旋转,在发热体第一端进入发热体内部,水流仍保持旋转状态,经发热体第二端排出;由于水流全程呈现旋流状态,利于破坏水流热水和冷水层流状态,加强水流内部热水和冷水的对流,从而加速水流的加热。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由多个电磁加热装置并联组成;标号1、2、3、N代表电磁加热装置,标号11表示进水口,标号20表示发热体;电磁加热装置1、电磁加热装置2、电磁加热装置3和电磁加热装置N的进水口并联连接进水管,电磁加热装置1、电磁加热装置2、电磁加热装置3和电磁加热装置N的进水口并联连接出水管;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加热系统,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1.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并联,可以满足不同用水量的需求;2.生产时可以生产固定功率的电磁加热装置,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用户不同的用水量需求,进行多个电磁加热装置的并联组合,易于安装,且某个电磁加热装置损坏时不影响其他的电磁加热装置的运行,维护时替换损毁的电磁加热装置即可,维护成本低。如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系统由多个电磁加热装置串联组成;标号1、2、3、N代表电磁加热装置,标号11表示进水口,标号20表示发热体;电磁加热装置1的发热体的第二端和出水管连接,电磁加热装置1的进水口通过水管和电磁加热装置2的发热体的第二端连接,电磁加热装置1的进水口通过水管和电磁加热装置3的发热体的第二端连接,电磁加热装置3的进水口通过水管和电磁加热装置N的发热体的第二端连接,电磁加热装置N的进水口和进水管连接;采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磁加热系统,则获得以下这样的作用:通过多个上述电磁加热装置串联,有利于在实施中根据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加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容器,该容器为旋成体,在容器的壁面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沿容器的内侧面的切线方向导入水流;发热体,该发热体为圆筒形,该发热体第二端贯穿上述容器的壁面,伸入上述容器内部,该发热体的旋转对称轴和上述容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线圈,该线圈沿上述容器的外侧壁面缠绕而成,该线圈的旋转对称轴和容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加热装置,其包括:容器,该容器为旋成体,在容器的壁面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沿容器的内侧面的切线方向导入水流;发热体,该发热体为圆筒形,该发热体第二端贯穿上述容器的壁面,伸入上述容器内部,该发热体的旋转对称轴和上述容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线圈,该线圈沿上述容器的外侧壁面缠绕而成,该线圈的旋转对称轴和容器的旋转对称轴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进水口按照下述方向设置,该方向和容器的旋转对称轴基本相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为圆筒形,其两端封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容器第一端的壁面,伸入所述容器内部,并延伸到接近所述容器第二端壁面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进水口设置于靠近所述容器第一端的容器侧面的壁面上。6.一种电磁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磁加热系统包括:多个电磁加热装置,该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圆筒形容器,该圆筒形容器两端封闭,其侧壁面临近所述圆筒形容器第一端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口,该进水口沿所述圆筒形容器内侧面切线方向导入流体,且该方向垂直于所述圆筒形容器的旋转对称轴;发热体,该发热体为圆筒形,该发热体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为干邵奇奇潘伟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贝亚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