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387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包括固定夹块、活动夹块、驱动系统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控制电路、红外编码发射电路、红外编码接收电路、马达驱动电路、光线检测电路、防误触发抖动抗干扰电路等。设置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和红外编码接收电路,可以对红外信号进行编码,使得红外编码接收电路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和阳光中的红外线不一样,从而规避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红外感应设备造成的干扰,提高了产品使用效果;设置光线检测电路,只有检测到的光线亮度在一个参考亮度以下时,MCU控制电路才会触发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工作,进一步降低阳光中的红外线造成的干扰;设置防误触发抖动干扰电路,可以应对光线突变情况造成的干扰,进一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
,具体是涉及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
技术介绍
:现有手机夹的种类很多,包括卡夹式和吸附式,现有的手机支架一般都是手动夹紧,但是在夹紧之前需要手动将活动块掰开,这样很费力气,通常情况下都是双手操作,因此腾不出手来拿手机,很不方便。为此,市场上又出现了可以自动夹紧的手机支架,省时省力。自动夹紧的手机夹需要设置感应器件来感应手机夹上手机的位置,从而控制驱动系统工作,现有的感应器件大多采用红外感应设备,红外感应设备在外面使用时,因为阳光中存在着红外线,红外感应设备容易受到干扰,影响其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用于手机夹的红外感应设备容易受到太阳光中红外线的干扰,影响其使用效果,从而提出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固定夹块和活动夹块、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夹块的驱动系统、设置在壳体下端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MCU控制电路、红外编码发射电路、红外编码接收电路和马达驱动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发送信号给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发射红外编码信号,所述红外编码接收电路接收红外编码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所述MCU控制电路,所述MCU控制电路判断接收到的红外编码信号是否与发送信号一致,所述MCU控制电路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马达驱动电路是否触发工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十六电阻R16、第五三极管Q5、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器,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MCU控制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12脚,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器的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器的正极连接+5V电压,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5V电压,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红外编码接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13脚,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发射极,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5V电压,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马达驱动电路包括MOTO接线口、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第十三电阻R13、第三电容C3,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连接MCU控制电路(6)中控制芯片U1的10脚,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5V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第三电阻R3后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第五电阻R5后连接控制芯片U1的9脚,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5V电压,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串联第四电阻R4后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电容C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MOTO接线口的1脚和2脚分别连接电机,MOTO接线口的1脚串联第十三电阻R13后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MOTO接线口的2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MOTO接线口的3脚接地,MOTO接线口的4脚串联第七电阻R7后连接+5V电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光线检测电路,所述光线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光线亮度,并发送检测信号到所述MCU控制电路中,所述MCU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是否触发工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防误触发抖动抗干扰电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光线检测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R17和光敏二极管D1,所述防误触发抖动抗干扰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R18和第五电容C5,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5V电压,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敏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光敏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连接所述MCU控制电路中控制芯片U1的1脚,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手机充电识别电路,所述手机充电识别电路包括第一USB连接器J1、第二USB连接器J2、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四电容C4,第一USB连接器J1的1脚和第二USB连接器J2的1脚分别连接+5V电压,第一USB连接器J1的5脚和6脚分别接地,第二USB连接器J2的4脚、5脚、6脚分别接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5V电压,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连接第二USB连接器J2的3脚,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USB连接器J2的2脚,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5V电压,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第一端连接+5V电压,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通过设置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和红外编码接收电路,可以对红外信号进行编码,使得红外编码接收电路接收到的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发射的红外信号和阳光中的红外线不一样,从而规避阳光中的红外线对红外感应设备造成的干扰,提高了红外感应设备的使用效果;其通过设置光纤检测电路,只有检测到的光线亮度在一个参考亮度以下时,MCU控制电路才会触发红外编码发射电路工作,进一步降低阳光中的红外线造成的干扰;其通过设置防误触发抖动干扰电路,可以应对光线突变情况造成的干扰,进一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后盖板隐藏后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电路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光线检测电路和防误触发抖动抗干扰电路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手机充电识别电路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限位开关电路。图中符号说明:1-壳体,2-固定夹块、3-活动夹块、4-驱动系统、5-电路板,6-MCU控制电路,7-红外编码发射电路,8-红外编码接收电路,9-马达驱动电路,10-光线检测电路,11-防误触发抖动抗干扰电路,12-手机充电识别电路,13-限位开关电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固定夹块2和活动夹块3、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固定夹块(2)和活动夹块(3)、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夹块(3)的驱动系统(4)、设置在壳体(1)下端的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MCU控制电路(6)、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红外编码接收电路(8)和马达驱动电路(9),所述MCU控制电路(6)发送信号给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发射红外编码信号,所述红外编码接收电路(8)接收红外编码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所述MCU控制电路(6),所述MCU控制电路(6)判断接收到的红外编码信号是否与发送信号一致,所述MCU控制电路(6)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马达驱动电路(6)是否触发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固定夹块(2)和活动夹块(3)、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夹块(3)的驱动系统(4)、设置在壳体(1)下端的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MCU控制电路(6)、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红外编码接收电路(8)和马达驱动电路(9),所述MCU控制电路(6)发送信号给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发射红外编码信号,所述红外编码接收电路(8)接收红外编码信号并将其发送到所述MCU控制电路(6),所述MCU控制电路(6)判断接收到的红外编码信号是否与发送信号一致,所述MCU控制电路(6)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所述马达驱动电路(6)是否触发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编码发射电路(7)包括第一电阻R1、第十六电阻R16、第五三极管Q5、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器,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MCU控制电路(6)中控制芯片U1的12脚,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器的负极,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发光器的正极连接+5V电压,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5V电压,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编码接收电路(8)包括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1,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13脚,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发射极,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5V电压,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受光器的发射极,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手机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驱动电路(9)包括MOTO接线口、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七电阻R7、第十三电阻R13、第三电容C3,第二二极管Q2的基极串联第二电阻R2后连接MCU控制电路(6)中控制芯片U1的10脚,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5V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第三电阻R3后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串联第五电阻R5后连接控制芯片U1的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北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