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路调整机构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2月30日,申请号为201611257162.9,专利技术名称为“光路调整机构与光学机构”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路调整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各种影像显示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上。于一影像显示装置中,例如可设置一光路调整机构改变光线于装置内的行进光路,以提供例如提高成像分辨率、改善画面品质等各种效果。然而,已知光路调整机构的构件数目、重量、体积均较大,难以进一步微型化。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度高且可大幅减少重量及体积的光路调整机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一外框、一光学组件、一遮光件以及一线圈。光学组件设于外框内,遮光件设于光学组件的有效光路外,且线圈的轴线实质上平行光学组件的法线方向并多圈绕设于光学组件外。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包含一外框、一光学组件、一线圈组以及一控制机件。光学组件设于外框内,线圈组,绕设于光学组件外,且线圈组具有实质上沿光学组件法线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框;一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外框内;以及一控制机件,设于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外框之间;其中控制机件与所述光学组件接触部份形成一第一接触点,所述控制机件与所述外框接触部份形成一第二接触点,且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30 TW 105131692;2016.10.21 TW 1051341191.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框;一光学组件,设于所述外框内;以及一控制机件,设于所述光学组件与所述外框之间;其中控制机件与所述光学组件接触部份形成一第一接触点,所述控制机件与所述外框接触部份形成一第二接触点,且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具有不同的水平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调整机构还包含一线圈组,所述线圈组的轴线平行所述光学组件的法线方向,并多圈绕设于所述光学组件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圈绕出一范围,且所述控制机件位于所述圈绕范围之外。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件为弹簧、板簧、线簧、可挠式片状机件或可挠式叶状机件。5.一种光路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一连动件,包含一可偏折光线的光学组件;一线圈组,绕设于所述连动件上;以及一传动机件,具有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语宸,邱汉民,林维赐,云麒锥,林志健,
申请(专利权)人: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