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071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IC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稳压IC芯片的接地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一端接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共用端连接。该风扇控制电路可随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控制风扇的转速,同时电路简单、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风扇控制电路
,尤其是涉及风扇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现代各种演出场合使用的专业功放机大多使用恒压方式直接给风扇供电,风扇处于固定的转速,不管专业功放机的内部温度如何变化,风扇始终以固定的转速运行,导致风扇散热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IC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负温热敏电阻;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IC芯片的接地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共用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管;所述稳压管并联在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共用端与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非接地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负温热敏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二负温热敏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负温热敏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三负温热敏电阻与所述第六电阻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均并联在电源的输入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电感、肖特基二极管和第三电容;所述电感连接在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阻之间,所述肖特基二极管连接在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和地之间,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感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共用端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所述第四电容和所述第五电容均并联在风扇的输入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六电容,所述第六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压IC芯片为LM2595。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风扇控制电路可随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控制风扇的转速,同时电路简单、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风扇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风扇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更全面地描述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本公开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公开保护范围限于在此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公开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在下文中,可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公开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户”可指示使用电子装置的人或使用电子装置的装置(例如,人工智能电子装置)。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
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包括:稳压IC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负温热敏电阻NTC1。负温热敏电阻又称NTC(NegativeTemperatureCoefficient,负的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一类电阻值随温度增大而减小的一种传感器电阻。稳压IC芯片U1优选LM2595芯片。。稳压IC芯片U1的电压输入端in与电源的正极+Vin连接,稳压IC芯片U1的接地端Gnd与电源的负极-Vin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接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稳压IC芯片U1的电压反馈端Fb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稳压IC芯片U1的电压反馈端Fb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稳压IC芯片U1的电压输出端out。第一负温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接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NTC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共用端Va连接。第一负温热敏电阻NTC1可以设置在功放主机电源的散热器旁。由于稳压IC芯片U1的电压反馈端Fb的电压为恒定值VFb,并且电压反馈端Fb内部不会消耗电流,流进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电流相同,均为VFb/R1,所以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共用端Va的电压值为Va=(R1+R2)*VFb/R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为普通的电阻,电阻值是固定的,所以共用端Va的电压值为固定值。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于Va节点,流经第二电阻R2的电流和流经第一负温热敏电阻NTC1的电流之和等于流经第三电阻R3的电流。流经第二电阻R2的电流IR2=VFb/R1,I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风扇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IC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负温热敏电阻;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IC芯片的接地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共用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压IC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负温热敏电阻;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入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IC芯片的接地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稳压IC芯片的电压输出端;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共用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稳压管,所述稳压管并联在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三电阻的共用端与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非接地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负温热敏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二负温热敏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一负温热敏电阻的两端。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木南徐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市锐高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