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8808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包括:边跨双肢格构柱(9),边跨双肢格构柱的顶面水平设置下层肩梁,下层肩梁(2)的中心设置内肢柱(8);下层肩梁(2)的右侧设置一个屋盖肢(7);内肢柱(8)的顶面水平设置上层肩梁(1),并且,上层肩梁(1)的左端与所述内肢柱(8)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端与所述屋盖肢(7)固定连接。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满足更大的起重量,每台吊车的最大起重量可以达到400吨;(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传递荷载更为直接,可将起吊物的荷载直接传递至边跨双肢格构柱;(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降低工程建造成本,提高高端装备制造车间的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工作过程的安全隐患。

Double limb column double deck shoulder beam suppor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
本技术属于高端装备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于2015年9月5日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纲要,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实现上述制造技术及高端海洋装备均离不开装备制造车间,尤其是对于大型高端设备的制造均需要双层超大吨位的吊车强力支撑方能实现。现有生产车间内的双层吊车均采用单层肩梁+悬挑牛腿实现,此种双层吊车支撑结构,本质还是属于单层肩梁的范畴,具有支撑强度有限的问题,无法满足吊车的大吨位起重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跨双肢格构柱(9),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是具有两个肢杆并以腹杆相连的混凝土柱,其截面为一字形的结构,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顶面水平设置下层肩梁(2),所述下层肩梁(2)的中心设置内肢柱(8),所述内肢柱(8)的底面与所述下层肩梁(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肩梁(2)的右侧设置一个屋盖肢(7),并且,所述屋盖肢(7)的高度高于所述内肢柱(8)的高度;所述内肢柱(8)的顶面水平设置上层肩梁(1),并且,所述上层肩梁(1)的左端与所述内肢柱(8)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端与所述屋盖肢(7)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形成上下错位结构,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位于所述屋盖肢(7)的同侧;所述下层肩梁(2)的水平长度长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水平长度;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侧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下层肩梁(2)的左侧位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左侧的外部;上层吊车(3)的上层吊车梁(5)放置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顶面,下层吊车(4)的下层吊车梁(6)放置于所述下层肩梁(2)的顶面;所述屋盖肢(7)直接承受屋盖荷载,并将屋盖荷载直接传递至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上层吊车(3)的吊车荷载依次通过所述上层肩梁(1)、所述内肢柱(8)和所述下层肩梁(2)后,最终传递到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所述下层吊车(4)的吊车荷载传递到所述下层肩梁(2)后,经所述下层肩梁(2)的受力转换后传递到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优选的,所述下层肩梁(2)为8字葫芦形状,所述下层肩梁(2)为一体成形结构,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矩形平面(2.1),所述矩形平面(2.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左六边形和右六边形;所述左六边形和所述右六边形均为六边形外扩形状,均包括:小边(2.2)和大边(2.3),所述小边(2.2)和所述大边(2.3)左右对称水平设置;所述小边(2.2)与所述矩形平面(2.1)的侧边接触;所述小边(2.2)和所述大边(2.3)的两侧对称连接左侧边和右侧边,形成从所述小边(2.2)到所述大边(2.3)外扩的结构,其中,按从所述小边(2.2)到所述大边(2.3)方向,所述左侧边和所述右侧边依次包括:外扩斜边(2.4)和水平边(2.5)。本技术提供的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能满足更大的起重量,每台吊车的最大起重量可以达到400吨;(2)本技术传递荷载更为直接,可将起吊物的荷载直接传递至边跨双肢格构柱;(3)本技术能降低工程建造成本,提高高端装备制造车间的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工作过程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的下层肩梁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的上层肩梁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原有生产车间内的双层吊车均采用单层肩梁+悬挑牛腿实现,此种双层吊车的本质还是属于单层肩梁的范畴,其工作原理是将单层肩梁置于边跨双肢格构柱的上部,承担上层较大吨位的吊车荷载,将下层吊车设置于边跨双肢格构柱侧面悬挑出的牛腿上,承担吨位较小的吊车荷载,上述的设计构造仅能满足下层吊车吨位小于75吨的情况,而车间内部由于双肢格构柱侧面悬挑牛腿的存在,导致部分室内使用空间受限,且牛腿的悬挑长度不能过长,否则结构的安全度会随之降低。随着大型装备的出现,此种构造形式不能满足现有高端装备制造车间的使用需求,为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解决传统双层吊车起重能力不足、起吊范围过小及使用安全度不高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其优点是每台吊车的最大起重量可以达到400吨,并将起吊物的荷载直接传递至边跨双肢格构柱,且降低了工程造价与工作过程的安全隐患,提高了高端装备制造车间的工作效率。参考图1-图3,包括:边跨双肢格构柱9,边跨双肢格构柱9是具有两个肢杆并以腹杆相连的混凝土柱,其截面为一字形的结构,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顶面水平设置下层肩梁2,下层肩梁2的中心设置内肢柱8,内肢柱8的底面与下层肩梁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下层肩梁2的右侧设置一个屋盖肢7,并且,屋盖肢7的高度高于内肢柱8的高度;内肢柱8的顶面水平设置上层肩梁1,并且,上层肩梁1的左端与内肢柱8固定连接;上层肩梁1的右端与屋盖肢7固定连接;下层肩梁2和上层肩梁1形成上下错位结构,下层肩梁2和上层肩梁1位于屋盖肢7的同侧;下层肩梁2的水平长度长于上层肩梁1的水平长度;下层肩梁2和上层肩梁1的右侧位于同一垂直线上;下层肩梁2的左侧位于上层肩梁1的左侧的外部;上层吊车3的上层吊车梁5放置于上层肩梁1的顶面,下层吊车4的下层吊车梁6放置于下层肩梁2的顶面;屋盖肢7直接承受屋盖荷载,并将屋盖荷载直接传递至边跨双肢格构柱9;上层吊车3的吊车荷载依次通过上层肩梁1、内肢柱8和下层肩梁2后,最终传递到边跨双肢格构柱9;下层吊车4的吊车荷载传递到下层肩梁2后,经下层肩梁2的受力转换后传递到边跨双肢格构柱9。此外,针对截面为一字形结构的边跨双肢格构柱9,本技术对下层肩梁和上层肩梁的形状进行了进一步精细设计,采用下述与边跨双肢格构柱相对应的下层肩梁和上层肩梁,经本技术人进行大量试验验证,可有效提高整体的双层肩梁的支撑强度,从而满足双层大吨位吊车的使用需求。具体的,下层肩梁2采用与边跨双肢格构柱截面形状相对应的8字葫芦形状平面结构,下层肩梁2的面积和形状略大于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截面的面积和形状,当把下层肩梁放置于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顶面时,能够全面覆盖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顶面,从而有效向边跨双肢格构柱传递载荷。当然,实际应用中,下层肩梁与边跨双肢格构柱9可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具体的,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跨双肢格构柱(9),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是具有两个肢杆并以腹杆相连的混凝土柱,其截面为一字形的结构,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顶面水平设置下层肩梁(2),所述下层肩梁(2)的中心设置内肢柱(8),所述内肢柱(8)的底面与所述下层肩梁(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肩梁(2)的右侧设置一个屋盖肢(7),并且,所述屋盖肢(7)的高度高于所述内肢柱(8)的高度;所述内肢柱(8)的顶面水平设置上层肩梁(1),并且,所述上层肩梁(1)的左端与所述内肢柱(8)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端与所述屋盖肢(7)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形成上下错位结构,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位于所述屋盖肢(7)的同侧;所述下层肩梁(2)的水平长度长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水平长度;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侧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下层肩梁(2)的左侧位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左侧的外部;上层吊车(3)的上层吊车梁(5)放置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顶面,下层吊车(4)的下层吊车梁(6)放置于所述下层肩梁(2)的顶面;所述屋盖肢(7)直接承受屋盖荷载,并将屋盖荷载直接传递至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上层吊车(3)的吊车荷载依次通过所述上层肩梁(1)、所述内肢柱(8)和所述下层肩梁(2)后,最终传递到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所述下层吊车(4)的吊车荷载传递到所述下层肩梁(2)后,经所述下层肩梁(2)的受力转换后传递到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肢边柱双层肩梁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跨双肢格构柱(9),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是具有两个肢杆并以腹杆相连的混凝土柱,其截面为一字形的结构,所述边跨双肢格构柱(9)的顶面水平设置下层肩梁(2),所述下层肩梁(2)的中心设置内肢柱(8),所述内肢柱(8)的底面与所述下层肩梁(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肩梁(2)的右侧设置一个屋盖肢(7),并且,所述屋盖肢(7)的高度高于所述内肢柱(8)的高度;所述内肢柱(8)的顶面水平设置上层肩梁(1),并且,所述上层肩梁(1)的左端与所述内肢柱(8)固定连接;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端与所述屋盖肢(7)固定连接;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形成上下错位结构,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位于所述屋盖肢(7)的同侧;所述下层肩梁(2)的水平长度长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水平长度;所述下层肩梁(2)和所述上层肩梁(1)的右侧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下层肩梁(2)的左侧位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左侧的外部;上层吊车(3)的上层吊车梁(5)放置于所述上层肩梁(1)的顶面,下层吊车(4)的下层吊车梁(6)放置于所述下层肩梁(2)的顶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