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828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所述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包括混泥土底板、预留螺孔、第一侧模板、散水孔板、螺钉、止水钢板、安装板、顶板、混泥土墙体、固定板、连接板以及第二侧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配置有所述预留螺孔,可便于所述第一侧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有效的提高了墙板的安装速度和安装精度;在浇筑所述混泥土墙体时,水会顺着所述散水孔板快速排出,有效的避免了积水的情况发生;所述连接板焊接所述安装板,使得底板和墙板的连接处更为牢固,并且所述顶板为网孔结构,可提高连接强度。

Construction joint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basement floor and exterior wall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structure for the construction joint of the basement floor and the outer wall plate. Th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floor and wall panels of the basement joints including concrete floor, reserved hole, the first side template and apron plate, screw, sealing plate, mounting plate, roof, concrete wall, a fixed plate, a connecting plate and second side template. Th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of basement soleplate and wall plate joint of the screw can be reserved,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of the template templat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eed of installation and the installation precision of wallboard; concrete wall pouring in the water, along the apron plate quickly, effectively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water; the connecting plate welding the mounting plate,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floor and the wall is more firm, and the roof is the mesh structure, can improve the bonding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预留一条施工缝,施工缝指的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施工缝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先浇筑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在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修筑过程中,施工缝中需要安装止水带,然而目前的结构中止水带与所述外墙板的连接不够牢固,止水带与底板的连接也不够牢固,影响墙板的稳定性,并且墙板的基层修筑较慢,在使用模板进行修筑时,会出现固定不方便,模板内易积水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安装效率高、结构更为稳定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包括:混泥土底板;预留螺孔,所述预留螺孔分布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内部;螺钉,所述螺钉配合固定于所述预留螺孔的内部;第一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通过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两侧;散水孔板,所述散水孔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顶层;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通过所述螺钉安装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侧模板与所述第二侧模板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侧模板的顶层分布有网孔结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嵌入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内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所述连接板平铺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表面;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底面,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有所述连接板;顶板,所述顶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所述顶板的内部为网孔状结构;混泥土墙体,所述混泥土墙体填充于所述第一侧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所围空腔内,且所述混泥土墙体设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顶部。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焊接连接,且所述安装板的面积与所述连接板的面积相同。优选的,所述顶板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对称线处。优选的,所述螺钉设有若干个,且所述螺钉呈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侧壁。优选的,所述预留螺孔与所述螺钉相互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止水钢板设有若干个,且所述止水钢板呈倒“T”字形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中心线处。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焊接有所述连接板。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模板的长度和所述混泥土底板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混泥土墙体的内部嵌入有所述止水钢板、所述连接板。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配置有所述预留螺孔,可便于所述第一侧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的安装和拆卸,有效的提高了墙板的安装速度和安装精度;在浇筑所述混泥土墙体时,水会顺着所述散水孔板快速排出,有效的避免了积水的情况发生;所述连接板焊接所述安装板,使得底板和墙板的连接处更为牢固,并且所述顶板为网孔结构,可提高连接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本技术的混泥土底板、混泥土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止水钢板与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混泥土底板,101、预留螺孔,2、第一侧模板,201、散水孔板,3、螺钉,4、止水钢板,401、安装板,402、顶板,5、混泥土墙体,6、固定板,7、连接板,8、第二侧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本技术的混泥土底板、混泥土墙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止水钢板与连接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包括:混泥土底板1;预留螺孔101,所述预留螺孔101分布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内部;所述混泥土底板1是先进行浇筑的,为修筑基础。螺钉3,所述螺钉3配合固定于所述预留螺孔101的内部;第一侧模板2,所述第一侧模板2通过所述螺钉3固定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两侧;散水孔板201,所述散水孔板201设于所述第一侧模板2的顶层;第二侧模板8,所述第二侧模板8通过所述螺钉3安装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侧模板2与所述第二侧模板8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侧模板8的顶层分布有网孔结构;所述第一侧模板2和所述第二侧模板8均可自由拆卸、安装,便于后期墙体修筑,所述散水孔板201能够散去模板内的水,防止堆积。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嵌入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内部;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且所述连接板7平铺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表面;止水钢板4,所述止水钢板4固定于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安装板401,所述安装板401设于所述止水钢板4的底面,且所述安装板401的底面设有所述连接板7;顶板402,所述顶板402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板401的顶部,且所述顶板402的内部为网孔状结构;通过所述止水钢板4能够防止所述混泥土底板1中的水散失,网孔状的所述顶板402能够实现水泥在所述顶板402两侧流通,从而使得所述顶板402能够完全嵌入墙体中,提高所述止水钢板4的稳定性。混泥土墙体5,所述混泥土墙体5填充于所述第一侧模板2和所述第二侧模板8所围空腔内,且所述混泥土墙体5设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顶部,所述混泥土墙体5可依照所述第一侧模板2进行修筑,提高建造速度。为了使得所述连接板7能够与所述止水钢板4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板401与所述连接板7之间焊接连接,且所述安装板401的面积与所述连接板7的面积相同。为了实现所述第一侧模板2的自由拆卸,所述螺钉3设有若干个,且所述螺钉3呈线性分布于所述第一侧模板2的侧壁。所述预留螺孔101与所述螺钉3相互对应设置,通过设置所述预留螺孔101,可便于后期辅助部件的安装。所述止水钢板4设有若干个,且所述止水钢板4呈倒“T”字形设置,所述止水钢板4能够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水的渗透路线,还可起到一定的抗腐蚀作用,从而提高底板和墙体的修筑效果,并且还可提高底板和墙体连接的紧密性以及内部强度。为了实现提高支撑效果,所述固定板6位于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中心线处。为了提高所述连接板7的稳定性,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焊接有所述连接板7。为了实现对于墙体的快速、高精度修筑,所述第一侧模板2的长度和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长度相同。为了使得施工缝的强度更高,所述混泥土墙体5的内部嵌入有所述止水钢板4、所述连接板7。本技术在使用时,在制造所述混泥土底板1时,将所述固定板6依次间隔放在底板的顶面中心处,并预制好所述预制螺孔101,待底板凝结成型后,通过所述螺钉3在所述混泥土底板1的两侧安装所述第一侧模板2和所述第二侧模板8,随后将所述安装板401焊接在所述连接板7的顶面,此时,所述止水钢板4便可起到有效的防水效果,向侧模板所围区域中填充混泥土,混泥土会在将所述止水钢板4完全覆盖,并能够填充在所述顶板402的网孔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

【技术保护点】
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泥土底板;预留螺孔,所述预留螺孔分布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内部;螺钉,所述螺钉配合固定于所述预留螺孔的内部;第一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通过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两侧;散水孔板,所述散水孔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顶层;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通过所述螺钉安装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侧模板与所述第二侧模板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侧模板的顶层分布有网孔结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嵌入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内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所述连接板平铺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表面;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底面,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有所述连接板;顶板,所述顶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所述顶板的内部为网孔状结构;混泥土墙体,所述混泥土墙体填充于所述第一侧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所围空腔内,且所述混泥土墙体设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泥土底板;预留螺孔,所述预留螺孔分布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内部;螺钉,所述螺钉配合固定于所述预留螺孔的内部;第一侧模板,所述第一侧模板通过所述螺钉固定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两侧;散水孔板,所述散水孔板设于所述第一侧模板的顶层;第二侧模板,所述第二侧模板通过所述螺钉安装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两端,且所述第一侧模板与所述第二侧模板之间相互连接;所述第二侧模板的顶层分布有网孔结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嵌入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内部;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且所述连接板平铺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表面;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于所述止水钢板的底面,且所述安装板的底面设有所述连接板;顶板,所述顶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且所述顶板的内部为网孔状结构;混泥土墙体,所述混泥土墙体填充于所述第一侧模板和所述第二侧模板所围空腔内,且所述混泥土墙体设于所述混泥土底板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底板与外墙板的施工缝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焊接连接,且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伟丽徐敏郦洲陈秀华任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