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2373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该附墙架两端分别与塔机标准节和升降机标准节连接;附墙架包括附墙架底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水平设置,该第二连接件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斜置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附墙架将升降机标准节相对固定于塔机一侧,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施工用升降机的使用范围。

A standard wall frame attached to a tower crane for lift

An elevator of the invention for tower crane standard section wall attaching frame, connecting the wall attaching frame, both en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ower crane standard section and lift the standard section; wall attaching frame including wall bottom frame, a first connector and a second connector, the first connecting piece is provided in the standard section and horizontal lift tower crane standard section. The second connections in the elevator and tower crane standard section for oblique setting standard panel.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attached wall bracket is relatively fixed to the side of the tower crane,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elevator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
技术介绍
为实现高层或超高层建筑施工,超高塔机(塔吊)在施工现场也较常见,通常上塔基的方式有两种,(1)由塔机标准节内的扶梯一步一步爬上去,该爬至操作室的过程一般根据塔机高度需要0.5~1.5h;(2)从底层坐施工升降机到最高的一道扶墙搭设的脚手架,从脚手架走向塔身,然后由塔机标准节内的扶梯上去。对于第一种方式,无疑对操作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安全风险较高;对于第二种方式,克服了第一种方式的缺陷,但是现有升降机(电梯)主要依靠支撑架依附于建筑墙体外部,对于升降机的使用位置限制较大,而现在很多塔机离建筑墙体较远,这种工况下则无法使用升降机;即使在升降机可与塔机配合使用的情况下,因塔机上不可能设置脚手架,该升降机使用还是受限,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机用依附于塔机标准节的附墙架,该附墙架将升降机标准节相对固定于塔机一侧,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施工用升降机的使用范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塔机标准节包括主弦杆、横腹杆、斜腹杆,四根横腹杆首尾分别与四根主弦杆连接,该四根横腹杆形成一支撑平面,该附墙架两端分别与塔机标准节和升降机标准节连接;附墙架包括附墙架底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水平设置,该第二连接件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斜置设置。进一步,所述附墙架底架包括固设于所述主弦杆外围的固定体,和位于两个固定体间的圆管,所述固定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附墙板和第二附墙板,该两块附墙板间由螺栓螺母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附墙板外侧面固定设有两个管卡,所述圆管由管卡卡紧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方管、第二方管、第三方管、槽钢、固定杆和管卡,所述第一方管和第二方管焊接固定,两根所述第三方管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二方管外表面,所述固定杆的一端顺次穿过所述第三方管、第二方管后,伸入所述第一方管内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穿过所述槽钢上的通孔,该螺纹段上设有两个螺母,该槽钢位于该两个螺母间,并由螺母拧紧固定。进一步,所述第一方管外侧面对称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升降机标准节主弦杆的管卡,所述槽钢外侧面对称设有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圆管的管卡。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连接管和位于所述连接管两端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附墙座、连接板、调节杆、薄螺母和管卡,所述附墙座底面上设有管卡,所述附墙座上设有由螺母固定的固定轴,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调节杆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杆设有外螺纹,所述调节杆的螺纹段与所述薄螺母螺纹配合,并经由所述薄螺母进入所述连接管内,该两个调节件的调节杆的外螺纹方向相反。进一步,所述管卡包括转动连接的管卡座和管卡盖,所述管卡座和管卡盖内表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管卡座的嘴部和管卡盖嘴部由螺栓螺母配合固定,当所述管卡盖(42)相对所述管卡座闭合时,管卡座和管卡盖间形成通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将升降机标准节相对固定于塔机一侧,即塔机替代了
技术介绍
中的“建筑墙体”;该附墙架的设置,使得升降机标准节不必再依附于建筑墙体使用,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建筑施工用升降机的使用范围;(2)塔机标准节附墙架较现有技术中与建筑墙体连接的“支撑架”结构简单,零部件均为标准件,加工方便;该附墙架中起到卡接作用的管卡结构型号一致,便于快速拆装。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中依附于塔机的升降机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中附墙架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中管卡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中升降机平台与塔机标准节配合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中升降机平台与塔机标准节配合使用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中升降机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中上、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中上、下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中平台框体底面铰接点分布示意图。图中:1-附墙架底架,11-固定体,111-第一附墙板,112-第二附墙板,12-圆管,2-第一连接件,21-第一方管,22-第二方管,23-第三方管,24-槽钢,25-固定杆,3-第二连接件,26-螺纹段,3-第二连接件,31-连接管,32-附墙座,33-连接板,34-调节杆,35-薄螺母,4-管卡,41-管卡座,42-管卡盖;5-升降机平台,51-平台框体,52-平台门框,6-平台支撑件,61-上固定框,611-固定板,612-小卡管,62-下固定框,63-上支撑架,631-第一固定杆,632-第二固定杆,633-卡管,64-下支撑架,65-U型螺栓,7-横杆,8-斜杆;A-塔机标准节,A1-主弦杆,A2-横腹杆,B-升降机标准节,C-升降机;a-第一铰接点,b-第二铰接点,c-第三铰接点,d-第四铰接点,e-第五铰接点,f-第六铰接点,g-第七铰接点。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该附墙架的两端分别与塔机标准节A和升降机标准节B连接,现有的塔机标准节A包括主弦杆A1,横腹杆A2、斜腹杆,四根横腹杆A2首尾分别与四根主弦杆A1连接,该四根横腹杆A2形成一支撑平面。该附墙架包括附墙架底架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该第一连接件2在升降机标准节B和塔机标准节A间为水平设置,该第二连接件3在升降机标准节B和塔机标准节A间为斜置设置;所述附墙架底架1包括固设于所述主弦杆A1外围的固定体11,和位于两个固定体11间的圆管12,所述固定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附墙板111和第二附墙板112,该两块附墙板间由螺栓螺母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附墙板112外侧面固定设有两个管卡4,所述圆管12由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塔机标准节包括主弦杆、横腹杆、斜腹杆,四根横腹杆首尾分别与四根主弦杆连接,该四根横腹杆形成一支撑平面,其特征在于,该附墙架两端分别与塔机标准节和升降机标准节连接;附墙架包括附墙架底架(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该第一连接件(2)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水平设置,该第二连接件(3)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斜置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塔机标准节包括主弦杆、横腹杆、斜腹杆,四根横腹杆首尾分别与四根主弦杆连接,该四根横腹杆形成一支撑平面,其特征在于,该附墙架两端分别与塔机标准节和升降机标准节连接;附墙架包括附墙架底架(1)、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该第一连接件(2)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水平设置,该第二连接件(3)在升降机标准节和塔机标准节间为斜置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墙架底架(1)包括固设于所述主弦杆外围的固定体(11),和位于两个固定体(11)间的圆管(12),所述固定体(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附墙板(111)和第二附墙板(112),该两块附墙板间由螺栓螺母连接固定,所述第二附墙板(112)外侧面固定设有两个管卡(4),所述圆管(12)由管卡(4)卡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用塔机标准节附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包括第一方管(21)、第二方管(22)、第三方管(23)、槽钢(24)、固定杆(25)和管卡(4),所述第一方管(21)和第二方管(22)焊接固定,两根所述第三方管(23)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二方管(22)外表面,所述固定杆(25)的一端顺次穿过所述第三方管(23)、第二方管(22)后,伸入所述第一方管(21)内焊接固定;所述固定杆(25)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段(26),所述螺纹段(26)穿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超郭立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