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克荣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460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由以下组分组成:白茅根,侧伯叶,茵陈,白术,金银花,滑石粉,白豆蔻,藿香,葛根,青黛粉,茯苓,薏米仁,山栀子,甘草,桑叶,菊花,荷花叶,丹皮,厚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药物组份主治外感湿热邪气,湿热并重,上饶清窍,热蒸湿动,灼伤脉络,而导致血热妄行引发鼻衄。

A medicine for treating disease of dampness heat epist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组合物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气温的逐渐变暖,四季气候变化无常,冬应寒反热,秋应凉反燥,署夏常湿,春季多风,再加人们的饮食无节,一会吃凉的,一会有吃热的,伤脾伤胃,导致湿热病在近20年广泛流行;湿热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它是以外感湿热邪气所引起的,以发热,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一般治疗湿热病有四法;一;辛温宣透,芳香化湿;二;辛温开郁,苦温燥湿;三;苦寒清热燥湿,四;淡渗利湿;治疗湿热病也有五种禁忌;禁忌严明;一,忌大汗;二,忌大下,三,忌滋补,四,忌温补,五,忌生凉物;如严格遵循湿热病治疗大法及治疗禁忌治疗湿热病,湿热病不难治愈。但我在诊疗当中发现许多来诊病人自述;一开始发冷,继而发热,头重疼昏闷,发困无力,不思饮食,,似感冒样的症状,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先口服,几天无效,就改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不但不好转,反而加重。没办法又让患者去大医院检查一下,结果患者回来说啥也正常,医院也给了些先锋之类的西药,也不见效。就来我诊所吃中药,我按湿热病治疗,几付中药就好了。因为湿热病是一种湿邪与热邪合而为病,是一种戾气,是一种气质性疾病,一旦患病,医院各种化验都检查不出来(因为湿热病是),只是有的病人化验血象有点高,20年经验所得;用抗生素治疗湿热病几乎无效,只能养病;湿和热是两种不同的属性的邪气,湿为阴邪,热为阳邪,矛盾为患,湿蕴热伏,热蒸湿动,症状往往相互矛盾出现,如;头昏如斗大,先恶寒后发热,身热不畅,口干不欲饮水,四肢发凉,热而面不红赤,反青,白,黄,脉无定律或濡,或数等矛盾症状,往往容易误治。所以我在临床中发现湿热病误治的病人太多了,湿热病一旦误治,将导致湿热邪气留恋三焦,热郁湿中,湿蒸热动,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使病程长而缠绵难愈,有的转归它病(传经),甚至危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6-30份,侧伯叶4-10,茵陈6-20份,白术6-20份,金银花4-10份,滑石粉4-10份,白豆蔻4-10份,藿香5-15份,葛根5-10份,青黛粉1-6份,茯苓8-30份,薏米仁8-30份,山栀子3-10份,甘草3-8份,桑叶4-10份,菊花4-10份,荷花叶7-20份,丹皮2-6份,厚朴6-10份。优选的,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10份,侧伯叶6,茵陈6-20份,白术8份,金银花6份,滑石粉5份,白豆蔻5份,藿香6份,葛根6份,青黛粉2份,茯苓8份,薏米仁9份,山栀子5份,甘草4份,桑叶6份,菊花6份,荷花叶8份,丹皮4份,厚朴6份。本专利技术各组分药理如下:藿香:辛、微温,归脾、胃、肺经;芳香化湿,化湿和中,利气止呕;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薏米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白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芳香化湿、温中止呕;荷花叶:味、苦、性平;清署利湿;茵陈;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滑石粉:甘、淡、寒;归胃、膀胱经;清热利湿;葛根:甘、辛、平;归脾、胃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栀子;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清热利湿,降三焦之火;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散肿;金银花: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侧伯叶: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凉血,收敛止血;白茅根:甘、寒;归心、肺、胃、膀胱经;凉血止血,生津止渴,泻火降逆,清热利尿;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肝凉血;菊花:甘、苦寒;归肺、肝、肾经;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厚朴:辛、苦、温;归脾胃、肺、大肠经;行气燥湿,下气平喘。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意效果:湿热病鼻衄是由于患者外感湿热邪气,湿热并重,上饶清窍,热蒸湿动,灼伤脉络,而导致血热妄行引发鼻衄。本专利技术中的石滑石粉、茵陈、茯苓、薏米仁、等淡渗利湿,清利湿热;白术、白豆蔻、藿香、厚朴苦温燥湿健脾,湿去而热孤而热自退;藿香、葛根、桑叶、菊花、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解表透邪;青黛、白茅根、侧伯叶、丹皮、荷花叶、栀子、金银花合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导热下行,热从小便而解;诸药合用,辛凉解表,清热利湿,燥湿健脾,分解湿热,湿去热孤而自灭,鼻衄自愈,能够主治外感湿热邪气,湿热并重,上饶清窍,热蒸湿动,灼伤脉络,而导致血热妄行引发鼻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10份,侧伯叶6,茵陈6-20份,白术8份,金银花6份,滑石粉5份,白豆蔻5份,藿香6份,葛根6份,青黛粉2份,茯苓8份,薏米仁9份,山栀子5份,甘草4份,桑叶6份,菊花6份,荷花叶8份,丹皮4份,厚朴6份。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口服。实施例2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6份,侧伯叶4,茵陈6份,白术6份,金银花4份,滑石粉4份,白豆蔻4份,藿香5份,葛根5份,青黛粉1份,茯苓8份,薏米仁8份,山栀子3份,甘草3份,桑叶4份,菊花4份,荷花叶7份,丹皮2份,厚朴6份。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口服。实施例3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30份,侧伯叶10,茵陈20份,白术20份,金银花10份,滑石粉10份,白豆蔻10份,藿香15份,葛根10份,青黛粉6份,茯苓30份,薏米仁30份,山栀子10份,甘草8份,桑叶10份,菊花10份,荷花叶20份,丹皮6份,厚朴10份。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口服。临床试验:1.1一般资料100例湿热病鼻衄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2-65岁,患者临床表现:鼻孔分泌物带有血丝,乏力,食欲不佳,头昏头闷,全身自觉发热,但体温不高;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临床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鼻衄药物口服。1.2.2治疗组给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制得的药液口服。1.2.3疗程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一周。1.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1.4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由较重减到轻度;有效: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发作次数增加、程度加重,持续时间更长。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1.6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6‑30份,侧伯叶4‑10,茵陈6‑20份,白术6‑20份,金银花4‑10份,滑石粉4‑10份,白豆蔻4‑10份,藿香5‑15份,葛根5‑10份,青黛粉1‑6份,茯苓8‑30份,薏米仁8‑30份,山栀子3‑10份,甘草3‑8份,桑叶4‑10份,菊花4‑10份,荷花叶7‑20份,丹皮2‑6份,厚朴6‑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湿热病鼻衄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组成:白茅根6-30份,侧伯叶4-10,茵陈6-20份,白术6-20份,金银花4-10份,滑石粉4-10份,白豆蔻4-10份,藿香5-15份,葛根5-10份,青黛粉1-6份,茯苓8-30份,薏米仁8-30份,山栀子3-10份,甘草3-8份,桑叶4-10份,菊花4-10份,荷花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荣
申请(专利权)人:王克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