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8055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治疗大肠癌的认识机理而提供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薏苡仁100~350g、青黛15~70g、穿心莲60~100g、败酱草90~350g、三棱50~120g、香附60~120g、桃仁50~100g、茯苓100~160g、川黄连15~100g、降香90~160g、川芎30~100g、天花粉100~160g、血竭10~35g、砂仁25~120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

A pill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 intestine canc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特别是供大肠癌患者使用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医者认为:大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大肠癌和直大肠癌。大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结肠)发展的趋势。其发病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等关系密切。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临床表现: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逐渐出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肿瘤因转移、浸润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变。大大肠癌因其发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体征。A.右半结大肠癌右半结肠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疲劳、腹痛。右半结大肠癌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疲劳、乏力、气短等症状。右半结肠因肠腔宽大,肿瘤生长至一定体积才会出现腹部症状,这也是肿瘤确诊时,分期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B.左半结大肠癌左半结肠肠腔较右半结肠肠腔窄,左半结大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肠阻塞导致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便血、腹泻、腹痛、腹部痉挛、腹胀等。带有新鲜出血的大便表明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末端或直肠。病期的确诊常早于右半结大肠癌。C.直大肠癌大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梗阻。癌肿部位较低、粪块较硬者,易受粪块摩擦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不与成形粪便混和或附于粪柱表面,误诊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肠炎”或“菌痢”。癌肿环状生长者,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性梗阻。D.肿瘤浸润及转移症大肠癌最常见的浸润形式是局部侵犯,肿瘤侵及周围组织或器官,造成相应的临床症状。肛门失禁、下腹及腰骶部持续疼痛是直大肠癌侵及骶神经丛所致。肿瘤细胞种植转移到腹盆腔,形成相应的症状和体征,直肠指检可在膀胱直肠窝或子宫直肠窝内扪及块物,肿瘤在腹盆腔内广泛种植转移,形成腹腔积液。大大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有两种方式: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转移至淋巴结,也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肝脏、肺部、骨等部位。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大肠癌的中药组合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大肠癌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大肠癌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好、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大肠癌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以解决大肠癌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和延长生存期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通过选择合理的药物及质量份比,可有效治疗上述大肠癌。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00~350g、青黛15~70g、穿心莲60~100g、败酱草90~350g、三棱50~120g、香附60~120g、桃仁50~100g、茯苓100~160g、川黄连15~100g、降香90~160g、川芎30~100g、天花粉100~160g、血竭10~35g、砂仁25~120g,辅料:淀粉适量。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15~310g、青黛18~60g、穿心莲70~90g、败酱草100~310g、三棱58~105g、香附70~105g、桃仁58~90g、茯苓115~140g、川黄连18~90g、降香100~140g、川芎38~90g、天花粉115~140g、血竭12~31g、砂仁30~105g,辅料:淀粉适量。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280g、青黛52g、穿心莲80g、败酱草280g、三棱95g、香附95g、桃仁80g、茯苓120g、川黄连80g、降香120g、川芎80g、天花粉120g、血竭28g、砂仁95g,辅料:淀粉适量。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A、除淀粉外,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粉尘及干燥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剂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100目筛后,混合均匀,即得药粉①;然后在药粉中加入适量淀粉,混合均匀,制备成水丸剂②,③进而烘干、消毒,分装密封即可。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丸剂药物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5g/次,温开水送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药16个疗程后,瘤体显著缩小或消失,纳食和大便正常。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从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专利技术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症;青黛,性味:味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清肝泻火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病热毒斑疹、血热吐血、衄血、咯血、肝热惊痫、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肿痛、丹毒、痄、疮肿、蛇虫咬伤;穿心莲,性味:味苦、性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败酱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肠痈、肺痈、急性菌痢、急性咽炎、急性阑尾炎;三棱,性味:辛、苦、平,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症瘕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桃仁,性味:苦、甘、平,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茯苓,性味: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川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火炽盛、烦热神昏或心烦不寐、目赤肿痛、湿热呕吐、泻痢、痈疮肿毒等症;降香,性味:辛、温,具有化瘀止血、理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外伤出血、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伤痛、呕吐腹痛等症;川芎,性味:味辛、性温,具有气香升散、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难产、胞衣不下、产后恶露腹痛、肿块、心胸胁疼痛、跌打损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痈疽疮疡;天花粉,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症;血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00~350g、青黛15~70g、穿心莲60~100g、败酱草90~350g、三棱50~120g、香附60~120g、桃仁50~100g、茯苓100~160g、川黄连15~100g、降香90~160g、川芎30~100g、 天花粉100~160g、血竭10~35g、砂仁25~120g,辅料:淀粉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00~350g、青黛15~70g、穿心莲60~100g、败酱草90~350g、三棱50~120g、香附60~120g、桃仁50~100g、茯苓100~160g、川黄连15~100g、降香90~160g、川芎30~100g、天花粉100~160g、血竭10~35g、砂仁25~120g,辅料:淀粉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大肠癌的丸剂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薏苡仁115~310g、青黛18~60g、穿心莲70~90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易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