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4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包括静置沉淀罐体、冷却塔和地下水井,所述冷却塔经第一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地下水井经第二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二冷却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通过采用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来分阶段冷却静置沉淀罐体内的药液,不仅加快了冷却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后半段改用井水冷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电能。

A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liquid static settling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 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extraction liquid static settling tank. Including settling tank, cooling tower and underground wells, the cooling tower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first pipeline and the settling tank for cooling the first cooling loop forming jacket; the underground water well after second cycle pipeline and settling tank cooling jacket form second cooling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of the extract of settling tank by us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cooling loops to stage cooling static liquid precipitation tank, not only speed up the cooling spee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second half with water cooling, to a certain extent, save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药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
技术介绍
在制药的过程中,需要对要去进行提取,而刚从提取罐提取出的药液温度较高,通常温度为100℃,且药液也比较浑浊,需要在静置沉淀罐中进行冷却和沉降除杂。现有的静置沉淀罐把药液从100℃左右静置冷却到常温25℃左右,需要12个小时,花费得工时较长,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静置沉淀罐进行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包括静置沉淀罐体、冷却塔和地下水井,所述冷却塔经第一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地下水井经第二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二冷却回路。本技术通过两套冷却回路分阶段对静置沉淀罐体进行冷却,从而达到提高冷却效率和节约电能的目的。在高温药液进入静置沉淀罐体后,因此时药液温度较高,先采用冷却塔及第一冷却回路对静置沉淀罐体内的药液进行快速降温,大约2个小时后,药液温度可降至40℃左右。再更换第二冷却回路工作,把地下水井中25℃左右的冷水抽送到静置沉淀罐对其内的药液进一步冷却,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进一步,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和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冷却塔的底部排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下部的第一进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上配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的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上部的第一出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的进水口上。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进一步,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包括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和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所述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的一端伸入地下水井内,所述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下部的第二进水口上,所述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上配置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的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上部的第二出水口上,所述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通向蓄水池或蓄水井。进一步,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通过采用第一冷却回路和第二冷却回路来分阶段冷却静置沉淀罐体内的药液,不仅加快了冷却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后半段采用井水冷却,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提取液静置沉淀罐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静置沉淀罐体2-冷却塔3-地下水井4-第一循环管路5-第二循环管路6-蓄水池或蓄水井;1.1-第一进水口1.2-第一出水口1.3-第二进水口1.4-第二出水口;4.1-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4.2-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4.3-第一水泵;5.1-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5.2-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5.3-第二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附图详予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包括静置沉淀罐体1、冷却塔2和地下水井3,所述冷却塔2经第一循环管路4与静置沉淀罐体1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地下水井3经第二循环管路5与静置沉淀罐体1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二冷却回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循环管路4包括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4.1和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4.2.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4.1的一端连接冷却塔2的底部排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4.1的另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1下部的第一进水口1.1上,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上配置有第一水泵4.3。所述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4.2的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1上部的第一出水口1.2上,所述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4.2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2的进水口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水口1.1和第一出水口1.2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循环管路5包括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5.1和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5.2。所述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5.1的一端伸入地下水井3内,用于抽送井水。所述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5.1的另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1下部的第二进水口1.3上,所述第二冷却水供水管路5.1上配置有第二水泵5.3;所述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5.2的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1上部的第二出水口1.4上,所述第二冷却水回流管路5.2通向蓄水池或蓄水井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4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取液静置沉淀罐通过两套冷却回路分阶段对静置沉淀罐体进行冷却,从而达到提高冷却效率和节约电能的目的。在高温药液进入静置沉淀罐体后,因此时药液温度较高,先采用冷却塔及第一冷却回路对静置沉淀罐体内的药液进行快速降温,大约2个小时后,药液温度可降至40℃左右。再更换第二冷却回路工作,把地下水井中25℃左右的冷水抽送到静置沉淀罐对其内的药液进一步冷却,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包括静置沉淀罐体、冷却塔和地下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经第一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地下水井经第二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二冷却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包括静置沉淀罐体、冷却塔和地下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塔经第一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一冷却回路;所述地下水井经第二循环管路与静置沉淀罐体的冷却夹套形成第二冷却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且节能的提取液静置沉淀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包括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和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的一端连接冷却塔的底部排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下部的第一进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供水管路上配置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的一端连接在静置沉淀罐体上部的第一出水口上,所述第一冷却水回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的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宝康刘素华颜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新武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