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449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其特征在于:沉淀池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二次沉淀池和收水池,二次沉淀池的高度低于沉淀池池体,收水池设置在二次沉淀池的外侧,沉淀池的底部上表面为集泥区,集泥区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污泥斗,污泥斗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管,沉淀池池体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穿过沉淀池池体和二次沉淀池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果,降低沉淀池的出水悬浮物浓度;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方便,沉淀效果好、出水更稳定等优点。

A peripheral influent sewage treatment sediment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eripheral inlet type sewage treatment tank, including pool sedimentatio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outer pool precipitation is provided with two tank and two tank,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is lower than the height of pool precipitation, lateral collection pool set in two sedimentation ponds, precipitation on the bottom of the pool surface into a mud collecting area, central area of mud collecting area is arranged on the sludge bucket, the sludge bucke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ud pipe, sediment at the bottom p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the water inlet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wo tank place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dimentation effect, reduce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in the sedimentation tank,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wide application scop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good sedimentation effect and stable water out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用于污水中的悬浮物或活性污泥沉淀下来,已达到澄清水质的目的。沉淀池一般分三种,即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辐流式沉淀池根据进、出水布置方式,一般分为中心进水周边出水、周边进水中心出水和周边进水周边出水三种。由于周边进水式沉淀池的出水效果较好,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但是,对周边进水式辐流池进水布置的设计方法目前尚缺乏明确、具体的规范,设计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常引起布水不均匀,影响处理效果,体现不出周边进水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果,降低沉淀池的出水悬浮物浓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二次沉淀池和收水池,所述二次沉淀池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池体,所述收水池设置在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外侧,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底部上表面为集泥区,所述集泥区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沉淀池池体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沉淀池池体和所述二次沉淀池放置。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池体的中心部设置有V型槽,所述V型槽通过肋板固定在所述沉淀池池体的中心部。进一步地,所述V型槽的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60°。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池体内还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伸入至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底部,所述刮泥机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泥区相对应的刮泥板。进一步地,所述收水池和所述二次沉淀池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堰板。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果,降低沉淀池的出水悬浮物浓度;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方便,沉淀效果好、出水更稳定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图中:1、进水管2、收水池3、二次沉淀池4、沉淀池池体5、刮泥机6、V型槽7、肋板8、三角形堰板9、刮泥板10、污泥斗11、排泥管12、集泥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4,沉淀池池体4的外侧设置有二次沉淀池3和收水池2,二次沉淀池3的高度低于沉淀池池体4,收水池2设置在二次沉淀池3的外侧,沉淀池池体4的底部上表面为集泥区12,集泥区12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污泥斗10,污泥斗10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管11,沉淀池池体4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1,进水管1穿过沉淀池池体4和二次沉淀池放置,收水池2和二次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三角形堰板8。沉淀池池体4的中心部设置有V型槽6,V型槽6通过肋板7固定在沉淀池池体4的中心部,V型槽6的斜边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60°。沉淀池池体4内还设置有刮泥机5,刮泥机5伸入至沉淀池池体4的底部,刮泥机5上设置有与集泥区12相对应的刮泥板9。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使用时,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沉淀池池体4内池底附近的a点处,进入污泥压缩层Ⅰ,该层污泥比重大,稳定性好,可作为过滤床对废水进行过滤,为保证污泥压缩层良好的过滤效果,每次由与污泥斗10相连的排泥管11排泥时不要完全排空,始终保持沉淀池内污泥压缩层Ⅰ一定高度;废水穿过污泥压缩层Ⅰ后进入成层沉淀层Ⅱ,该层中污泥絮体较大,浓度较高,相互支撑,可对废水中的絮体起到吸附和网捕的作用;废水继续升流,进入絮凝沉淀层Ⅲ,由于V型槽6的阻挡,从c点向d点的流动过程中,截面积缩小,速度增大、方向改变,絮体与水分离,同时b点周围的废水迅速向c点补充,在c点附近水力混合增强,有利于细小颗粒的成长,絮体增大后依靠重力作用进入成层沉淀层Ⅱ,清水则进入清水层Ⅳ,当沉淀池清水溢出进入二次沉淀池3,清水在二次沉淀池3中进行二次沉淀,最终二次沉淀池3中的清水溢出进入收水池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沉淀效果,降低沉淀池的出水悬浮物浓度;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运行维护方便,沉淀效果好、出水更稳定等优点。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二次沉淀池和收水池,所述二次沉淀池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池体,所述收水池设置在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外侧,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底部上表面为集泥区,所述集泥区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沉淀池池体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沉淀池池体和所述二次沉淀池放置;所述沉淀池池体内还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伸入至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底部,所述刮泥机上设置有与所述集泥区相对应的刮泥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边进水型污水处理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外侧设置有二次沉淀池和收水池,所述二次沉淀池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池体,所述收水池设置在所述二次沉淀池的外侧,所述沉淀池池体的底部上表面为集泥区,所述集泥区的中心区域设置有污泥斗,所述污泥斗侧壁上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沉淀池池体底部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沉淀池池体和所述二次沉淀池放置;所述沉淀池池体内还设置有刮泥机,所述刮泥机伸入至所述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李詹寅李震金宗辉田利华李岩闫劭菁王茜李倩郭颖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