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3087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选种、根茎切段、根段的处理、培养基质的处理、苗床的准备、根段的育苗和日常管理工序,在每年9月上旬到10月中旬期间,选择健康、五病虫害的竹节参做种育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去除竹节参顶端优势,利用6‑BA细胞分裂素或者高频磁场促进竹节参地下根茎休眠芽或不定芽的萌发,形成多芽竹节参种苗,比传统的竹节参分兜育苗提高2倍以上的繁殖系数,并打破了竹节参一年生长一节的传统培育方式,竹节参的休眠芽和不定芽的萌发形成了更多的分枝,从而增加了地下根茎的“子体”,使增产效果明显。

A breeding method of multiple shoot bamboo shoo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multiple buds of Panax japonicus seedlings, including seed selection, rhizome segments, root treatment, seedling cultivation and root treatment, seedbed preparation, matrix and daily management process, in early September each year to mid October period, five healthy, pests and diseases of tspj do seedling. The invention of Panax japonicus by removing the apical dominance, using 6 BA cytokinin or the high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promotes tspj rhizome bud dormancy or adventitious bud formation, multiple buds of Panax japonicus seedlings, than the traditional tspj bag seedling propaga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divided more than 2 times, and breaking tspj one year growth secti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ultivation, dormant buds of Panax japonicus and germin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s were more branched, thus increasing the rhizome of the \body\, the obvious effect of increasing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竹节参(PanaxjaponicusC.A.Mey)的干燥呈竹鞭状根状茎是我国名贵中药材。竹节参为多年生草本,野生高50-80cm,裁培植株高可达150cm。根茎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茎痕,裁培品根茎可重达1kg。竹节参始载于《百草镜》,以其根状茎如竹节而得名,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形如人参”,“味甘颇似人参”,“皮上间有带芦节纹者”,“色白如僵蚕,每条上有凹痕如臼”,故名竹节参。传统中医学认为,竹节参味甘、微苦、性温,既有类似人参的滋补强壮作用,又有类似三七的“散瘀止痛、止血祛痰”作用,主要用于病后虚弱,劳嗽咳血,咳嗽痰多,跌打损伤,在竹节参分布地区被当地药匠称为“草药王”。现代药理药化研究表明,竹节参主要活性成分是竹节参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皂甙、伪人参皂甙等,迄今为止已从中分离出14种皂苷,粗皂苷含量约23.6%。与同属的人参、三七比较,其竹节参皂苷含量较两者都高,以齐墩果烷型皂苷为主,达玛烷型皂苷也有一定的含量。此外,还含有竹节人参多糖、挥发油及17种水溶性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均有一定含量。具有抗炎、延缓衰老、降血糖和抗心律不齐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竹节参的地下部分由根茎和着生根茎的须根组成,根茎的形成过程如下:做种的根茎(可称为“母体”)顶芽发芽出苗后,逐渐长出地上部分的主茎,随着主茎的生长,“母体”开始逐渐膨大,母体的腋芽开始萌发出茎苗,即一次分枝,分枝基部逐渐膨大,形成一次根茎(可称为“子体”),“子体”上的顶芽继续萌发,抽生新苗,形成二次分枝,二次分枝基部继续膨大形成二次“子体”,如此反复形成三次、四次………“子体”,这便形成了由一个“母体”和多个“子体”组成的完整根茎。但是常规培育的竹节参种苗通常一年只有顶芽萌发,抽生一支主茎,形成的是单芽竹节参,地下也就只有一个子体(老百姓称为“一节”)。所以,依靠这种单芽竹节参种苗栽种,面临繁殖效率较低、根茎生长缓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使竹节参地下根茎休眠芽或不定芽的萌发,形成多芽竹节参种苗,以提高繁殖系数,打破竹节参一年生长一节的传统培育方式,实现增产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在每年9月上旬到10月中旬期间,选择健康、五病虫害的竹节参做种育苗;2)根茎切段:用小刀将竹节参从顶芽以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切断为第1段,再往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切断为第2段,直到将此株竹节参全部切完;3)根段的处理:将切好的根段先用多菌灵溶液浸泡2~3分钟后晾干,再用2mg/L的6-BA细胞分裂素浸泡12小时后晾干待用;4)培养基质的处理:将培养基质用1000倍多菌灵稀释液喷洒,使含水量达到60%,然后用薄膜覆盖3~4天后使用,培养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5)苗床的准备: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质做成高20~30cm的苗床,培养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5~65%;6)根段的育苗:将处理好的根段按照株行距6~8cm的密度埋入苗床,再覆盖1.5~2.5cm的培养基质层;7)育苗后管理:育苗后,每隔1~3天浇水一次保持培养基质含水量在55~65%,并随时拔除杂草,出苗后,每隔10~15天用800倍代森铵+1000倍乐果配合喷洒,出苗后培育至当年9月份进行移栽。进一步,步骤1)中,竹节参的单株重量在60g以上,根茎直径大于0.6cm。进一步,步骤2)中,竹节参根茎的切断方式采用横切,使切口尽可能地小,并保持切口平整。进一步,步骤3)中,切好的根段用2mg/L的6-BA细胞分裂素浸泡12小时并晾干后,用石蜡将切口密封。进一步,培养基质采用棕壤与泥炭土按照2:1~3:1的比例混匀的混合物。进一步,培养基质采用黄棕壤与泥炭土按照2:1~3:1的比例混匀的混合物。进一步,步骤6)中,在1.5~2.5cm的培养基质层上还覆盖有枯叶碎草保持湿润,保持荫蔽环境,枯叶碎草的厚度为1~2cm。进一步,出苗后培育至当年9月份进行移栽时,将形成的多芽竹节参按照一芽一株进行分株移栽,以增加繁殖系数。此外,切好的根段除了用2mg/L的6-BA细胞分裂素浸泡,还可以采用脉冲磁场进行处理,其中,脉冲磁场采用多段式脉冲磁场,电源参数为:在前三个周期中,在一个T内,在内的幅值为10V,在内为不通电,在内的幅值为10V,在内为不通电,在内的幅值为10V,在内为不通电;接下来的三个周期中,在一个T内,在内的幅值为12V,在内为不通电,在内的幅值为12V,在内为不通电,在内的幅值为12V,在内为不通电;最后的三个周期,在一个T内,在内的幅值为15V,在内为不通电,在内的幅值为15V,在内为不通电,在内的幅值为15V,在内为不通电。每个周期(T)为1~2h。竹节参根段细胞内的细胞介质、离子等作为导电体,在剧烈变化的脉冲磁场内会产生定向运动力,加速细胞内的微循环;并加速细胞内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促进ATP的合成,通过ATP来实现对酶合成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新酶带的产生,并使已有的POD活性增强,从而提高竹节参根段有丝分裂指数,加快细胞的分裂,促进竹节参地下根茎休眠芽或不定芽的萌发。采用多段式脉冲使产生的脉冲磁场更加平稳、效果更加稳定;随着细胞分裂过程的进行,细胞外液中的离子浓度逐渐降低,细胞分裂速率会有所减慢,因此,设置后面的周期较前面周期中的脉冲宽度增大、间歇宽度减小、幅值增大,降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浓度差,防止细胞吸水过度而破裂,同时能够降低电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去除竹节参顶端优势,利用6-BA细胞分裂素或者高频磁场促进竹节参地下根茎休眠芽或不定芽的萌发,形成多芽竹节参种苗,比传统的竹节参分兜育苗提高2~3倍的繁殖系数,并打破了竹节参一年生长一节的传统培育方式,竹节参的休眠芽和不定芽的萌发形成了更多的分枝,从而增加了地下根茎的“子体”,使增产效果明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在2015年9月上旬,选择健康、五病虫害、单株重量在60g以上,根茎直径大于0.6cm的竹节参做种育苗;用小刀将竹节参从顶芽以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横切为第1段,再往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横切为第2段,直到将此株竹节参全部切完,使切口尽可能地小,并保持切口平整;将切好的根段先用多菌灵溶液浸泡2~3分钟后晾干,再用2mg/L的6-BA细胞分裂素浸泡12小时后晾干,用石蜡密封住切口待用;将棕壤与泥炭土按照2:1的比例混匀作为培养基质,再用1000倍多菌灵稀释液喷洒,使含水量达到60%,然后用薄膜覆盖3~4天后使用,培养基质要求疏松透气、富含有机质;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质做成高20~30cm的苗床,培养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5~65%;将处理好的根段按照株行距6~8cm的密度埋入苗床,再覆盖1.5~2.5cm的培养基质层,培养基质层上在覆盖1~2cm厚的枯叶碎草保持湿润,保持荫蔽环境;育苗后,每隔1~3天浇水一次保持培养基质含水量在55~65%,并随时拔除杂草,出苗后,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在每年9月上旬到10月中旬期间,选择健康、五病虫害的竹节参做种育苗;2)根茎切段:用小刀将竹节参从顶芽以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切断为第1段,再往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切断为第2段,直到将此株竹节参全部切完;3)根段的处理:将切好的根段先用多菌灵溶液浸泡2~3分钟后晾干,再用2mg/L的6‑BA细胞分裂素浸泡12小时后晾干待用;4)培养基质的处理:将培养基质用1000倍多菌灵稀释液喷洒,使含水量达到60%,然后用薄膜覆盖3~4天后使用;5)苗床的准备: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质做成高20~30cm的苗床,培养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5~65%;6)根段的育苗:将处理好的根段按照株行距6~8cm的密度埋入苗床,再覆盖1.5~2.5cm的培养基质层;7)育苗后管理:育苗后,每隔1~3天浇水一次保持培养基质含水量在55~65%,并随时拔除杂草,出苗后,每隔10~15天用800倍代森铵+1000倍乐果配合喷洒,出苗后培育至当年9月份进行移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芽竹节参种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种:在每年9月上旬到10月中旬期间,选择健康、五病虫害的竹节参做种育苗;2)根茎切段:用小刀将竹节参从顶芽以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切断为第1段,再往下2~3cm的根茎节与节之间切断为第2段,直到将此株竹节参全部切完;3)根段的处理:将切好的根段先用多菌灵溶液浸泡2~3分钟后晾干,再用2mg/L的6-BA细胞分裂素浸泡12小时后晾干待用;4)培养基质的处理:将培养基质用1000倍多菌灵稀释液喷洒,使含水量达到60%,然后用薄膜覆盖3~4天后使用;5)苗床的准备:将配置好的培养基质做成高20~30cm的苗床,培养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5~65%;6)根段的育苗:将处理好的根段按照株行距6~8cm的密度埋入苗床,再覆盖1.5~2.5cm的培养基质层;7)育苗后管理:育苗后,每隔1~3天浇水一次保持培养基质含水量在55~65%,并随时拔除杂草,出苗后,每隔10~15天用800倍代森铵+1000倍乐果配合喷洒,出苗后培育至当年9月份进行移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芽竹节参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益权谭小梅瞿显友廖光平潘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