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28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包括窗扇、转接框、中挺、压线和四层玻璃,转接框和窗扇之间采用中间胶条和内侧胶条密封,压线和四层玻璃之间通过玻内胶条连接,窗扇或中挺和玻璃之间通过玻外胶条连接,多重密封下,可以保证更好的防寒、防水和隔音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取四重胶条进行密封,窗框横竖料采用自攻螺丝进行连接,螺丝隐藏竖向窗扇内部,气密性能显著提高,水密性能显著提高,优化设计,美观大方,性能优良,安装维护方便,节省材料,隔热性能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
本技术涉及门窗
,具体为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窗户的保温性和气密性是提高门窗节能乃至建筑节能的关键。由此可见,节能门窗在我国已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广泛的推广应用。市场上现有的平开门窗普遍是三腔两密封的结构,此结构对于位置较为寒冷的地区来说,在保温性能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少量设计有三密封结构,采用中间带胶条软密封结构,由于60系列框型材厚度为60mm,设计密封好、防水好的三密封难以实现,一般存在易渗水、密封效果不良,使用寿命差等问题。中国专利库中公开了一种多重密封平开窗外开扇(CN201320562078.3),包括外开扇主体、上外伸边、侧窗扇第一、下外伸边、下卡槽、接合槽、侧窗扇第二、上卡槽,所述外开扇主体位于平开窗上,所述上外伸边与外开扇主体连接,所述侧窗扇第一与上外伸边连接,所述下外伸边与侧窗扇第一连接,所述下卡槽与侧窗扇第一连接,所述接合槽与侧窗扇第一连接,所述侧窗扇第二与接合槽连接,所述上卡槽与侧窗扇第二连接。本技术采取多重胶条进行密封,窗框横竖料采用自攻螺丝进行连接,螺丝隐藏竖向窗扇内部,气密性能提高了100%,水密性能提高了80%,优化设计,美观大方,性能优良,安装维护方便,节省材料,隔热性能优。目前,外开窗的四道胶条密封结构设计得不是很合理,导致密封效果不好,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包括窗扇、转接框、中挺、压线和四层玻璃,转接框和窗扇之间采用中间胶条和内侧胶条密封,压线和四层玻璃之间通过玻内胶条连接,窗扇或中挺和四层玻璃之间通过玻外胶条连接,多重密封下,可以保证更好的防寒、防水和隔音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其包括,中挺1、转接框2、窗扇3、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四层玻璃6、压线7、玻外胶条8、玻内胶条9。所述中挺1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中挺1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内框一侧和内端面设置有三个卡槽;所述窗扇3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窗扇3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窗扇3之间设置有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所述内侧胶条4与转接框2卡接,所述中间胶条5与窗扇3卡接,所述中挺1外框与四层玻璃6内侧通过玻内胶条9连接,所述中挺1内框与压线7卡接,所述四层玻璃6外侧与压线7通过玻外胶条8连接,所述窗扇3外框与四层玻璃6内侧通过玻内胶条9连接,所述窗扇3内框与压线7卡接,所述四层玻璃6外侧与压线7通过玻外胶条8连接。优选地,所述中挺1、转接框2、窗扇3均为空腔结构。优选地,所述内侧胶条4为上部框形下部勾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取四重胶条进行密封,窗框横竖料采用自攻螺丝进行连接,螺丝隐藏竖向窗扇内部,气密性能显著提高,水密性能显著提高,优化设计,美观大方,性能优良,安装维护方便,节省材料,隔热性能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中挺、2-转接框、3-窗扇、4-内侧胶条、5-中间胶条、6-四层玻璃、7-压线、8-玻外胶条、9-玻内胶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所述中挺1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中挺1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内框一侧和内端面设置有三个卡槽;所述窗扇3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窗扇3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窗扇3之间设置有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所述内侧胶条4与转接框2卡接,所述中间胶条5与窗扇3卡接,所述中挺1外框与四层玻璃6内侧通过玻内胶条9连接,所述中挺1内框与压线7卡接,所述四层玻璃6外侧与压线7通过玻外胶条8连接,所述窗扇3外框与四层玻璃6内侧通过玻内胶条9连接,所述窗扇3内框与压线7卡接,所述四层玻璃6外侧与压线7通过玻外胶条8连接,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玻外胶条8、玻内胶条9构成四道胶条密封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挺1、转接框2、窗扇3均为空腔结构;所述内侧胶条4为上部框形下部勾形结构。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挺(1)、转接框(2)、窗扇(3)、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四层玻璃(6)、压线(7)、玻外胶条(8)、玻内胶条(9);其中,所述中挺(1)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中挺(1)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内框一侧和内端面设置有三个卡槽;所述窗扇(3)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窗扇(3)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窗扇(3)之间设置有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所述内侧胶条(4)与转接框(2)卡接,所述中间胶条(5)与窗扇(3)卡接,所述中挺(1)外框与四层玻璃(6)内侧通过玻内胶条(9)连接,所述中挺(1)内框与压线(7)卡接,所述四层玻璃(6)外侧与压线(7)通过玻外胶条(8)连接,所述窗扇(3)外框与四层玻璃(6)内侧通过玻内胶条(9)连接,所述窗扇(3)内框与压线(7)卡接,所述四层玻璃(6)外侧与压线(7)通过玻外胶条(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开窗四道胶条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中挺(1)、转接框(2)、窗扇(3)、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四层玻璃(6)、压线(7)、玻外胶条(8)、玻内胶条(9);其中,所述中挺(1)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中挺(1)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内框一侧和内端面设置有三个卡槽;所述窗扇(3)外框外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卡槽,所述窗扇(3)内框内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转接框(2)、窗扇(3)之间设置有内侧胶条(4)、中间胶条(5),所述内侧胶条(4)与转接框(2)卡接,所述中间胶条(5)与窗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声在外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