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祥锦专利>正文

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楼板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234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包括柱、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连接节点,预制柱帽或托板套入柱的顶端,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长度方向的端部对接或搁置在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边缘对接或搁置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叠合层;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柱上端结合面共同围成后浇混凝土浇筑槽以及共同拼接成一个整体密闭楼板底平面并且通过连接节点构成一个整体的楼板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楼板预制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楼板预制构件可减少支撑和模板安装。

A plate and column assembly system and floor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楼板预制构件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楼板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由于装配式建筑符合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国家提出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发展目标;而板柱结构具有在同等的使用空间前提可减少层高,在地下建筑和作为多层停车具有很好的经济性,板柱结构既能现场浇筑也可实现预制装配式也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把建筑结构拆分成可工厂生产、运输、便于安装,又符合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第一步。目前板柱结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板柱结构存在如下缺点:(1)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板柱结构形式有采用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南斯拉夫“IMS”体系的预应力摩擦节点的“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即楼板依靠预应力及其产生的静摩擦力支承固定在柱上,板和柱之间形成预应力摩擦节点形式。在这种形式中,摩擦力的压应力来源于现场后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因其连接的特殊要求、该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施工工艺繁琐、难度大,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此外,节点张拉的预应力目的是为了连接需要,而对原有装配的构件产生了附加应力、既增加设计难度又影响到工程造价;还有采用“IMS”体系时,预应力摩擦节点不仅需要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有关的规定,还需符合《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技术规程CECS52:2110》的要求,其仅为协会标准规程,而非国家级标准,从另一方面间接说明该“IMS”体系连接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或至少说明不是完美的结构形式、是没有通过国家级认可的实施技术;在应用因为现场施工难度大—即不适用工业化施工、造价高不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生产、执行标准问题而受到阻力,导致二三十年过去了应用的不多。(2)目前装配式楼板的划分和连接节点有已经公开的专利ZL201722392098.3和ZL2017111850923中的方式,其虽然解决划分设计等大的装配板柱结构原则,但在预制构件和连接节点和装配现场施工方面都是常规做法,存在缺点,需要大量支撑和安装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其在实现经济和方便施工的同时减少支撑和模板安装,能够实现预制楼板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具有一样的安全可靠性。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楼板预制构件,经济,方便施工,可减少支撑和模板安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具有一样的安全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技术提供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包括柱、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连接节点,预制柱帽或托板套入柱的顶端,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搁置在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上或者与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对接,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边缘直接搁置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的叠合层上、或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的叠合层对接;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柱上端结合面共同围成后浇混凝土浇筑槽以及共同拼接成一个整体密闭楼板底平面并且通过连接节点构成一个整体的楼板结构;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厚度大于等于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厚度,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宽度大于等于预制柱帽或托板的宽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浇混凝土浇筑槽内成型有后浇连接混凝土,所述连接节点包括楼板连接节点和板柱连接节点,楼板连接节点由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连接面及预留连接钢筋和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连接面及预留连接钢筋、附加钢筋和后浇连接混凝土构成;板柱连接节点由柱的上端连接面、预制柱帽或托板的连接面、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连接面、钢筋和后浇连接混凝土构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为整厚度预制板或叠合板或预应力楼板,所述的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为整厚度预制板或叠合预制板或肋形楼板,所述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或型钢混凝土柱或型钢柱;所述的肋形楼板为密肋复合楼板或单向肋形板或双向肋形楼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预制柱帽或托板包括标准尺寸柱帽或托板和扩大型的柱帽或托板。为实现上述目的二,本技术提供一种楼板预制构件,所述的楼板预制构件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搁置在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上或者与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对接,所述的楼板预制构件沿长度方向整垮预制、底部钢筋通长,长度方向两端预留连接钢筋,楼板预制构件的宽度大于等于预制柱帽或托板宽度,楼板预制构件至少宽度方向两侧边缘为叠合板形式,两侧叠合板的最外侧面无预留连接钢筋,叠合板的叠合面预留有连接钢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楼板预制构件的宽度方向横断面的混凝土部分呈“凸”字形,宽度方向两侧边缘叠合板为台阶状,叠合板的叠合台阶侧面预留有连接钢筋。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楼板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两端边缘为叠合板形式、长度方向的纵剖面的混凝土部分呈“凸”字形,该叠合板的叠合面及叠合台阶侧面预留有连接钢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楼板预制构件为全叠合板形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楼板预制构件是转角部切除部分预制混凝土的缺角楼板预制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预制构件的有益效果如下:(1)能安全、经济、快捷方便实现的板柱结构装配技术。(2)实现了装配建筑等同于现浇结构的安全性能,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建筑结构原则,解决板柱结构装配的难题。(3)实现了装配过程不用安装模板尽可能减少竖向支撑,减少大量的现场作业、提高装配效率。(4)其采用不同板厚或不同形式楼板进行装配,在合理的安排搭接位置,能最大限度减轻楼板重量,节省建材,是目前技术不可相比的、是目前的板柱装配结构没有见到报道、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创新。(5)采用预制构件搭接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对预制构件的精度要求、也大大简化现场装配的工作难度,提高装配效率、为建筑工业化提供良好的推广技术基础。(6)通过合理划分预制构件、使连接节点尽可能设置在应力最小的地方,又通过设计侧边叠合台阶宽度的尺寸调节预制构件的总重量、当侧边叠合台阶宽度的尺寸加大时,可减轻预制构件的总重量,以适用现场吊装设备要求;从而达到安全和经济完美平衡。(7)改进为预应力预制楼板构件可以减少楼板挠度,进一步减少楼板厚度,从而减轻楼板重量,是结构更加经济。(8)改进为缺角楼板预制构件使该预制板构件长度尽可能延长、使其最端部能靠近柱帽或柱托板,其实质是通过切角避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与柱及预制柱帽或托板的连接节点处预制构件(楼板单元)角部相互不干扰。(9)改进为楼板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两端边缘为叠合板形式、长度方向的纵剖面的混凝土部分呈“凸”字形,可以形成多样化的楼板预制构件拼接形式。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案例一的板柱结构平面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3为本技术案例二的板柱结构平面图;图4为本技术案例三的板柱结构平面图;图5为图3和图4的B-B剖面图;图6为图1、图3-4的C-C剖面;图7为本技术案例一的楼板与柱及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及楼板预制构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连接节点,预制柱帽或托板套入柱的顶端,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搁置在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上或者与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对接,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边缘直接搁置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的叠合层上、或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的叠合层对接;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柱上端结合面共同围成后浇混凝土浇筑槽以及共同拼接成一个整体密闭楼板底平面并且通过连接节点构成一个整体的楼板结构;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厚度大于等于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厚度,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宽度大于等于预制柱帽或托板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连接节点,预制柱帽或托板套入柱的顶端,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搁置在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上或者与预制柱帽或托板边缘对接,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边缘直接搁置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的叠合层上、或与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侧边的叠合层对接;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预制柱帽或托板、柱上端结合面共同围成后浇混凝土浇筑槽以及共同拼接成一个整体密闭楼板底平面并且通过连接节点构成一个整体的楼板结构;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厚度大于等于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厚度,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的宽度大于等于预制柱帽或托板的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混凝土浇筑槽内成型有后浇连接混凝土,所述连接节点包括楼板连接节点和板柱连接节点,楼板连接节点由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连接面及预留连接钢筋和不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连接面及预留连接钢筋、附加钢筋和后浇连接混凝土构成;板柱连接节点由柱的上端连接面、预制柱帽或托板的连接面、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连接面、钢筋和后浇连接混凝土构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柱结构装配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柱帽连接板带楼板预制构件为整厚度预制板或叠合板或预应力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锦
申请(专利权)人:刘祥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