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江红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930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下梁以及楼板主体,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相对端面均设有滑槽,且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的两个所述滑槽之间夹着若干隔震块;每两个所述隔震块之间分布着若干隔震滚珠;所述隔震块与所述隔震滚珠的宽度与所述滑槽的宽度相等。有益效果在于:该建筑楼板隔震结构采用所述隔震滚珠和所述隔震块,不仅提高了隔震效果,同时活动的所述隔震滚珠可以提高楼板的承载力;还采用所述阻尼限位块与所述阻尼片组合的结构,限位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的位置,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利用所述隔音带的结构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使用效果好。

A building floor isola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ilding floor isolat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beam, lower beam and slab body, the upper beam and the lower beam relative end faces are provided with chutes, two between the chute and the upper beam and the lower beam with several isolation blocks; each of the two of the vibration block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a number of isolated ball; the isolation block and the isolation ball and the width of the chute is equal to the width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 is that the building floor isolation structure using the isolation ball and the isolation block, not only improve the isolation effect, the isolation and ball activities can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loor; also used the damping limit structure block and the damping plate combination, and the upper limit the beam position,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the acoustic band structure can play a sound effect, good us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其中,楼板一种分隔承重构件。楼板层中的承重部分,它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按其所用的材料可分为木楼板、砖拱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衬板承重的楼板等几种形式。目前市场上建筑楼板的结构多样,可以防震隔音的也很多,但是隔音效果不够好,并且隔震楼板的承载力不够高,因此,我们设计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用于提高楼板的隔震效果和隔音效果,同时提高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楼板隔震、隔音效果不好和承载力不够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该建筑楼板采用所述隔震滚珠和所述隔震块的结构,且所述隔震滚珠可以移动到楼板承载力高的地方,提高楼板的承载力,还采用所述阻尼限位块的结构,楼板在一定的位移范围内移动,保证楼板的稳定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下梁以及楼板主体,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相对端面均设有滑槽,且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的两个所述滑槽之间夹着若干隔震块;每两个所述隔震块之间分布着若干隔震滚珠;所述隔震块和所述隔震滚珠的宽度与所述滑槽的宽度相等;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均设有若干阻尼限位块,且上下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的位置对应;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阻尼限位块之间还设有阻尼片;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均连接有所述楼板主体,所述楼板主体为拼接结构,且中央设有隔音带;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垂直设置,且在交叉位置设有竖直的立柱。作为优选,所述隔震块为上下宽度相等,两侧向内凹陷结构,且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的所述滑槽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隔震滚珠为圆柱体结构,且活动安装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的所述滑槽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隔震块的高度与所述隔震滚珠的直径相等。作为优选,所述隔震块与所述隔震滚珠为钢材制成,且所述隔震块内部设有弹簧。作为优选,所述阻尼限位块焊接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上;所述阻尼片为U字型结构,夹在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阻尼限位块上设有凹槽,所述阻尼片固定在上下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之间的凹槽内。作为优选,所述阻尼片采用高阻尼橡胶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楼板主体中央的所述隔音带为饱和填充的隔音毡或隔音棉。作为优选,所述楼板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梁或下梁的厚度。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隔震块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的凹槽内,所述隔震滚珠活动安装在所述上梁与所述下梁之间的凹槽内,且所述隔震滚珠可以在两个所述隔震块之间活动,当一部分楼板承载力大时,所述下梁上的滑槽将会有微小的倾角,所述隔震滚珠可以滑动到承载力大的凹槽部分,提高支撑力;所述楼板主体震动时,所述隔震块与所述隔震滚珠均可以隔震,同时所述阻尼片将会限制所述上梁震动的位移,保证楼板的稳定性;所述隔音带还起到隔音的作用,使用效果好。有益效果在于:该建筑楼板隔震结构采用所述隔震滚珠和所述隔震块,不仅提高了隔震效果,同时活动的所述隔震滚珠可以提高楼板的承载力;还采用所述阻尼限位块与所述阻尼片组合的结构,限位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的位置,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利用所述隔音带的结构可以起到隔音的作用,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所述上梁的截面结构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所述楼板结构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所述隔震块结构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所述隔震滚珠的结构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上梁;2、下梁;3、楼板主体;4、立柱;5、阻尼限位块;6、阻尼片;7、隔震滚珠;8、隔震块;9、隔音带;10、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包括上梁1、下梁2以及楼板主体3,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相对端面均设有滑槽10,且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的两个所述滑槽10之间夹着若干隔震块8,所述滑槽10用于安装所述隔震块8与所述隔震滚珠7,并对所述隔震块8与所述隔震滚珠7上下限位;每两个所述隔震块8之间分布着若干隔震滚珠7;为了保证所述隔震块8与所述隔震滚珠7结构稳定,所述隔震块8与所述隔震滚珠7的宽度与所述滑槽10的宽度相等;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均设有若干阻尼限位块5,且上下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5的位置对应;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阻尼限位块5之间还设有阻尼片6,用于保证楼板结构的稳定;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均连接有所述楼板主体3,所述楼板主体3为拼接结构,且中央设有隔音带9,具有隔音的作用;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垂直设置,且在交叉位置设有竖直的立柱4。为了提高隔震的性能,所述隔震块8为上下宽度相等,两侧向内凹陷结构,且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的所述滑槽10之间,在挤压时,所述隔震块8的结构可以向两侧膨胀,起到缓冲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隔震滚珠7为圆柱体结构,且活动安装在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的所述滑槽10之间,所述隔震滚珠7的结构便于在所述滑槽10内滚动。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隔震块8的高度与所述隔震滚珠7的截面直径相等。作为优选,所述隔震块8与所述隔震滚珠7为钢材制成,且所述隔震块8内部设有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阻尼片6,所述阻尼限位块5焊接在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上;所述阻尼片6为U字型结构,夹在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5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阻尼限位块5上设有凹槽,所述阻尼片6固定在上下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5之间的凹槽内,此结构可以使所述阻尼片6保持稳定。作为优选,所述阻尼片6采用高阻尼橡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作为优选,所述楼板主体3中央的所述隔音带9为饱和填充的隔音毡或隔音棉,可以提高隔音效果。为方便楼板的安装,所述楼板主体3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梁1或下梁2的厚度。采用上述结构,所述隔震块8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之间的凹槽内,所述隔震滚珠7活动安装在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之间的凹槽内,且所述隔震滚珠7可以在两个所述隔震块8之间活动,当一部分楼板承载力大时,所述下梁2上的滑槽10将会有微小的倾角,所述隔震滚珠7可以滑动到承载力大的凹槽部分,提高支撑力;所述楼板主体3震动时,所述隔震块8与所述隔震滚珠7均可以隔震,同时所述阻尼片6将会限制所述上梁1震动的位移,保证楼板的稳定性;所述隔音带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1)、下梁(2)以及楼板主体(3),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相对端面均设有滑槽(10),且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的两个所述滑槽(10)之间夹着若干隔震块(8);每两个所述隔震块(8)之间分布着若干隔震滚珠(7);所述隔震块(8)和所述隔震滚珠(7)的宽度与所述滑槽(10)的宽度相等;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均设有若干阻尼限位块(5),且上下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5)的位置对应;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阻尼限位块(5)之间还设有阻尼片(6);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均连接有所述楼板主体(3),所述楼板主体(3)为拼接结构,且中央设有隔音带(9);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垂直设置,且在交叉位置设有竖直的立柱(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梁(1)、下梁(2)以及楼板主体(3),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相对端面均设有滑槽(10),且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的两个所述滑槽(10)之间夹着若干隔震块(8);每两个所述隔震块(8)之间分布着若干隔震滚珠(7);所述隔震块(8)和所述隔震滚珠(7)的宽度与所述滑槽(10)的宽度相等;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均设有若干阻尼限位块(5),且上下两块所述阻尼限位块(5)的位置对应;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阻尼限位块(5)之间还设有阻尼片(6);所述上梁(1)与所述下梁(2)均连接有所述楼板主体(3),所述楼板主体(3)为拼接结构,且中央设有隔音带(9);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垂直设置,且在交叉位置设有竖直的立柱(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块(8)为上下宽度相等,两侧向内凹陷结构,且固定安装在所述上梁(1)和所述下梁(2)的所述滑槽(1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建筑楼板隔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滚珠(7)为圆柱体结构,且活动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江红
申请(专利权)人:何江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