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2220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4:38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A;其还包括U形沟、镂空底板、蓄水箱及水管组件;U形沟包括左壁、右壁及连接在左壁和右壁下端的连接板;连接板上间隔设有漏水孔;镂空底板为人行道的路面,其安装在U形沟上端,其与U形沟之间形成架空腔;蓄水箱设在U形沟下面,蓄水箱上设有进水口B和出水口B,出水口B与用水终端连通,相邻的蓄水箱通过水管A连通;水管组件将集水井的出水口A与U形沟的进水口A连通,同时将集水井的出水口A与蓄水箱的进水口B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可容纳城市综合管网、具有蓄水功能、防止城市内涝及防止形成“路上湖泊”。

A kind of sidewalk comprehensive pipe network and water storage and drainage system

A comprehensive network storage and pavement drainage system, including the set of wells, wells in the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A; it also includes U ditch, hollow floor, water tank and the water pipe component; U ditch including the left wall and right wall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left wall and the right wall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hole is provided with interval Water Leakage; hollow floor for sidewalk pavement,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upper U ditch, and the U shaped frame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n the ditch; U ditch, the water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and a water outlet B B, B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terminal, a water storage tank adjacent connected by pipe A A; water inlet pipe component will set wells A and U water outlet groove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at the same time, B will set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water storage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holding a comprehensive city pipe network, having a water storage function, preventing the urban waterlogging and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a \Road L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特别是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有很多城市在遭遇强降雨时会出现内涝,除了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频率高的原因外,城市建设本身也存在问题。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其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容易形成路面的积水。而与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的城市综合管网系统则是引发内涝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造成目前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现有的城市综合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不足,二是城市道路地面渗水性吸水性不好。城市里主要是靠管道来排水,过去是“先地上后地下”发展,基础设施滞后、标准偏低,导致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发生内涝现象。现在想改变这个状态,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把管子加粗,但是地底下不是只有一个排水管: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网密度越来越大,供水、供气、供电、供油等综合管线均布置在地下,加上因各种反复开挖、维修、加设管道等原因,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杂乱无章,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犹如不定时的“地下炸弹”。所以根本没有空间余地来加粗排水管道。道路堵塞了可以把一个局部拓宽,但水管拓宽一个局部并没有什么用。由此可见,要解决目前城市内涝问题,增加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单纯的把管道加粗并不可行,事实上也并没有空间和余地,而且即便那样做,它的成本代价实在太大,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而且城市各种管道管线深埋于地下,本身就限制了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目前城市发展速度相当快,当下能满足需求的设计要求,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是落后的,而深埋地下的管道管线要想扩建,在生活密度如此高的城市中,几乎是不可实现的。这也因此导致了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对于内涝问题出现的尴尬局面:老城区,加粗管道根本行不通,成本上技术上都是问题,而新城区,即便提高了设计要求,但是有些地区依然出现了排水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城市排水,单纯的依靠增加排水管径的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综上所述,当下沿用的城市综合管网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1、单纯的依靠改变管道的管径大小来增加城市雨水排放能力。不具备灵活性。2、排水管道本身不具有透水性,雨水不能稀释到地下土壤中去,以至于排水管道排水压力大,易造成拥堵。3、老城区管网不具备扩建的条件,或扩建成本代价奇高。4、老城区的一些雨污合流管道,因为建筑和公共设施密度较大,没有改建的余地。5、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相互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空间。6、加设和维修管道均需开挖路径中的地面,成本和施工难度非常高。并且会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7、管道深埋地下,后期维护维修存在各种限制性因素,难度和成本都较高。8、如图11所示,现有的集水井9为上下截面基本一致的直筒形,其上端集水口91收缩,集水井9集水口91处的透水盖板92的有效透水面积较小。导致瞬时排水流量和流速较小,尤其在低洼地势的道路,当遇强暴雨,即便地下排水管道未满负荷状态时,也会容易导致路面积水,形成路上湖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它解决了城市综合管网的改建、扩建成本高,排水能力差,后期维修难度大的问题,并提高城市综合管网的安全性能和减小施工难度造价,也为后期综合管网检修提供便利条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集水井间隔的设置在行车道侧边下方,其上端集水口处设有透水盖板A,相邻的集水井之间通过雨水管道连通,雨水管道与排水终端连通;集水井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A;其还包括U形沟、镂空底板、蓄水箱及水管组件;U形沟包括左壁、右壁及连接在左壁和右壁下端的连接板;连接板上间隔设有漏水孔;镂空底板为人行道的路面,其安装在U形沟上端,其与U形沟之间形成架空腔;蓄水箱设在U形沟下面,蓄水箱上设有进水口B和出水口B,出水口B与用水终端连通,相邻的蓄水箱通过水管A连通;水管组件将集水井的出水口A与U形沟的进水口A连通,同时将集水井的出水口A与蓄水箱的进水口B连通。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蓄水箱内设有沉砂池,蓄水箱的进水口B正对沉砂池。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水管组件包括管B、管C、管D及三通接头;管B一端与集水井的出水口A连通,另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的第一端上,管C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的第二端上,另一端与蓄水箱的进水口B连通,管D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的第三端上,另一端与U形沟的进水口A连通。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管B进水端底部高于雨水管道端口底部,两者的高度差为5-10cm;U形沟的排水沟底部间隔设有检修口A,蓄水箱上端设有检修口B;排水沟的检修口A与蓄水箱的检修口B相通;检修口A或检修口B上设有检修口盖板。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设在架空腔上部的小型管线支架机构;小型管线支架机构包括支承座、滑杆横梁和竖直挂梁;支承座对称设在U形沟的左壁和右壁上;滑杆横梁两端分别安装在支承座上;竖直挂梁上端通过滑动组件与滑杆横梁关联,竖直挂梁的中、下部设有多个管线挂件A。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滑杆横梁为工字钢;滑动组件包括两根滚轮轴和两个滚轮;两根滚轮轴分别固接在竖直挂梁的两侧壁上,两个滚轮分别安装在两根滚轮轴上并位于滑杆横梁的两侧并与滑杆横梁滚动接触,竖直挂梁可通过滚轮在滑杆横梁上滑动。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滑杆横梁为方钢;滑动组件包括滑轮轴和滑轮;滑轮轴两端安装在竖直挂梁的两侧壁上,滑轮活动安装在滑轮轴上,且在轴向上被定位,且位于竖直挂梁的两侧壁之间,且位于滑杆横梁上端,竖直挂梁可通过滑轮在滑杆横梁上滑动。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U形沟的左壁和/或右壁上设有管线挂件B,管线挂件B位于架空腔上部。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U形沟左壁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直角梯形,左壁与土壤接触的壁面为竖直壁面,左壁位于架空腔一侧的壁面为斜壁面;U形沟右壁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直角梯形,右壁与土壤接触的壁面为竖直壁面,右壁位于架空腔一侧的壁面为斜壁面。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U形沟左壁或右壁下端设有排水沟,侧壁上设有与排水沟相连通的进水口A。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集水井的出水口A处设有滤网A;U形沟的进水口A处设有滤网B。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集水井上下截面为T形,其上端集水口为扩大的喇叭形。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镂空底板上的孔为上大下小的孔。本技术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成本低廉。a、结构处理成本低:本技术主要应用在人行道下方,用于承载人的重量,所以结构承载等级较低,仅为公路承载的1/100不到;开挖深度浅,结构强度要求相对不高。b、维护成本低:本技术增设及检修管网无需开挖土方,打开镂空底板即可操作;具有检修操作空间,检修便利;基础结构稳定,不下沉,避免管网破裂和人行道下沉,影响居民生活。2、功能复合。a、有助于建立生态型城市:镂空底板下方的回填土上可种植喜阴植物,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空气中氧含量。b、可容纳城市综合管网:可将城市综合管线合理有序的设置在架空腔内,优化城市综合管线路径,使综合管线的管理和维护更高效。c、具有蓄水功能:蓄水箱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4);集水井(4)间隔的设置在行车道(41)侧边下方,其上端集水口(45)处设有透水盖板A(42),相邻的集水井(4)之间通过雨水管道(43)连通,雨水管道(43)与排水终端连通;其特征是:集水井(4)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A(44);其还包括U形沟(1)、镂空底板(2)、蓄水箱(3)及水管组件;U形沟(1)包括左壁(11)、右壁(12)及连接在左壁和右壁下端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上间隔设有漏水孔(131);镂空底板(2)为人行道(21)的路面,其安装在U形沟(1)上端,其与U形沟(1)之间形成架空腔(5);蓄水箱(3)设在U形沟(1)下面,蓄水箱(3)上端设有进水口B(31)和出水口B(32),出水口B(32)与用水终端(35)连通,相邻的蓄水箱(3)在底部通过水管A(33)连通;水管组件将集水井(4)的出水口A(44)与U形沟(1)的进水口A(122)连通,同时将集水井(4)的出水口A(44)与蓄水箱(3)的进水口B(3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包括集水井(4);集水井(4)间隔的设置在行车道(41)侧边下方,其上端集水口(45)处设有透水盖板A(42),相邻的集水井(4)之间通过雨水管道(43)连通,雨水管道(43)与排水终端连通;其特征是:集水井(4)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A(44);其还包括U形沟(1)、镂空底板(2)、蓄水箱(3)及水管组件;U形沟(1)包括左壁(11)、右壁(12)及连接在左壁和右壁下端的连接板(13);连接板(13)上间隔设有漏水孔(131);镂空底板(2)为人行道(21)的路面,其安装在U形沟(1)上端,其与U形沟(1)之间形成架空腔(5);蓄水箱(3)设在U形沟(1)下面,蓄水箱(3)上端设有进水口B(31)和出水口B(32),出水口B(32)与用水终端(35)连通,相邻的蓄水箱(3)在底部通过水管A(33)连通;水管组件将集水井(4)的出水口A(44)与U形沟(1)的进水口A(122)连通,同时将集水井(4)的出水口A(44)与蓄水箱(3)的进水口B(3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其特征是:蓄水箱(3)内设有沉砂池(34),蓄水箱(3)的进水口B(31)正对沉砂池(3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管组件包括管B(61)、管C(62)、管D(63)及三通接头(64);管B(61)一端与集水井(4)的出水口A(44)连通,另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64)的第一端上,管C(62)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64)的第二端上,另一端与蓄水箱(3)的进水口B(31)连通,管D(63)一端连接在三通接头(64)的第三端上,另一端与U形沟(1)的进水口A(122)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其特征是:管B(61)进水端底部高于雨水管道(43)端口底部,两者的高度差为5-10cm;集水井(4)的出水口A(44)处设有滤网A(441);U形沟(1)的进水口A(122)处设有滤网B(1221);U形沟(1)的排水沟(121)底部间隔设有检修口A(1211),蓄水箱(3)上端设有检修口B(36);排水沟(121)的检修口A(1211)与蓄水箱(3)的检修口B(36)相通;检修口A(1211)或检修口B(36)上设有检修口盖板(101)。5.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钊谢飞帆陶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市金泓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