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761787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8:32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步骤: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依据所述时频结构,用户设备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即本方案能确定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以进行信道估计,从而对接收的传输数据进行解调,进而使得下行参考信号得到充分利用,以优化资源。

Methods and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s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a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The method comprises steps: user equipment determines the time-frequency structure of the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of the transmitted data, and the user equipment receives the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time frequency structure. That is, the scheme can determine the time-frequency structure of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for channel estimation, so that the received transmission data is demodulated, and the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s fully utilized to optimize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介绍
LTE(Long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支持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频分双工)和TDD(TimeDivisionDuplex,时分双工)两种双工方式。LTE的传输包括由基站(eNB)到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传输(称为下行链路)和由UE到基站的传输(称为上行链路)。对于TDD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同一载波不同时间上分别传输;而对于FDD系统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不同的载波分别传输。请参考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的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其中每个无线帧的长度是10ms,等分为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8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和3个1ms的特殊域,3个特殊域分别为DwPTS(Downlinkpilottime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uardperiod,保护间隔)和UpPTS(Uplinkpilottimeslot,上行导频时隙),每个子帧由两个连续的时隙构成。基于图1所示的帧结构,每10ms时间内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共用10个子帧,每个子帧或者配置给上行链路或者配置给下行链路,将配置给上行链路的子帧称为上行子帧,将配置给下行链路的子帧称为下行子帧。TDD系统中支持7种上行下行配置,如表1所示,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S代表上述包含3个特殊域的特殊子帧。每个子帧包括14个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子载波的宽度为15kHz,每个PRB(PhysicalResourceBlock,物理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每个PRB的频域宽度为180kHz。表1:TDD上行下行配置下行数据通过PDSCH(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信道传输,PDSCH的HARQ(HybridAutomaticRetransmission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可以在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或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传输。上行数据通过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信道传输。PDSCH和PUSCH由PDCCH/EPDCCH调度。解调PDSCH数据可以通过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解调参考信号)进行信道估计,具体请参见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DMRS的天线端口7、8的配置示意图。由于UE传输数据使用的载频不同,UE运动速度不同,小区大小的不同,以及业务延时和可靠性要求不同,传输数据使用的子载波宽度可能不同,传输数据的OFDM符号的CP(CyclicPrefix,循环前缀)长度也可能不同,物理资源的OFDM符号的子载波宽度不同或者CP长度不同统称为数字命理学numerology不同,例如请参见附图3,为在一个载波中存在子载波宽度为15KHz和30kHz的OFDM符号的资源示意图。另外,由于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不同,子帧长度也可能不同,如图4所示,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为15kHz时,子帧长度为1毫秒,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为30kHz时,子帧长度为0.5毫秒,且每个子帧的OFDM符号数相同均为14个OFDM符号。CP的长度可以和OFDM子载波的宽度变化成反比例关系,即当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为15kHz时,CP的长度为4.67微秒,当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为30kHz时,CP的长度为2.34微秒,这时CP的开销是不变的,即传输CP的时频资源与传输数据的时频资源的比例不变,如图5所示,其中的CP的开销指的是CP的长度与OFDM符号长度的比值。或者,OFDM子载波的宽度变化了,而CP的长度不变,即当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为15kHz时,CP的长度为4.67微秒,当OFDM符号子载波宽度为30kHz时,CP的长度仍为4.67微秒,这时CP的开销是增大了,如图6所示。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在OFDM符号CP不同、载频不同和子载波宽度等特性不同的物理资源中,在达到解调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所传输的下行参考信号所占用资源多,而无法充分利用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其包括步骤: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依据所述时频结构,用户设备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设备,其包括:确定模块,用于通过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第一接收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时频结构,用户设备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其通过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再依据所述时频结构,用户设备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即本方案能确定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以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进而使得下行参考信号得到充分利用,以优化资源。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的TDD系统的帧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DMRS的天线端口7、8的配置示意图;图3为在一个载波中存在子载波宽度为15KHz和30kHz的OFDM符号的资源示意图;图4为子载波宽度和子帧长度均不同的OFDM符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CP的长度随着OFDM子载波的宽度变化的关系示意图一;图6为CP的长度随着OFDM子载波的宽度变化的关系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计DMRS的配置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计DMRS的配置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计DMRS的配置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计DMRS的配置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设计DMRS的配置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DMRS在时域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DMRS在时域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DMRS在频域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DMRS在频域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DMRS在频域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DMRS在频域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设备的结构框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设备的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依据所述时频结构,用户设备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7 CN 20161085753831.一种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依据所述时频结构,用户设备进行下行参考信号的接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依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指示,用户设备确定该高层信令指示所对应的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指示,用户设备确定该高层信令指示所对应的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步骤,还包括:依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指示,用户设备根据所述传输数据的预设物理特征确定该高层信令指示所对应的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指示,用户设备确定该高层信令指示所对应的接收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的步骤,还包括:依据从基站接收到的高层信令指示,用户设备确定该高层信令指示所对应的在时域上和频域上接收该下行参考信号的方法。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传输数据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时频结构的步骤,还包括:依据所传输数据的预设物理特征,用户设备通过调整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密度和频域密度,以确定所述时频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数据的预设物理特征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子帧长度;正交频分复用的子载波宽度;循环前缀的长短;循环前缀的开销;载频大小;传输数据的业务类型;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域密度包括频域相邻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数之间的频率间隔;所述时域密度包括时域相邻的下行参考信号的资源元素数之间的时间间隔。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传输数据的预设物理特征,用户设备通过调整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时域密度和频域密度,以确定所述时频结构的步骤,包括:当所述预设物理特征中载频增大,用户设备通过减小所述频域密度、和增大所述时域密度,以确定所述时频结构;或当所述预设物理特征中载频增大、且用户设备的移动速度降低时,用户设备通过减小所述频域密度、和保持所述时域密度不变,以确定所述时频结构;或当所述预设物理特征中载频不变、且循环前缀的长度减小时,用户设备通过减小所述频域密度、和保持所述时域密度不变,以确定所述时频结构;或当所述预设物理特征中载频不变、且循环前缀的长度不变时,用户设备通过保持所述频域密度和时域密度不变,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景兴喻斌钱辰熊琦张英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