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志新专利>正文

可调温的电热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2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调温的电热鞋,其鞋底上安装有发热体,鞋跟内装有蓄电池、控制电路,鞋帮上安装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手动辅助开关;手动控制电路由手动辅助开关K1、K2、调温电路IC3、电压检测电路IC4构成;遥控发射器由编码电路IC1和发射电路T1构成,遥控接收器由接收电路T2、解码电路IC2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利用遥控器来控制电热鞋的加热与调温,操作方便,发热体不会折断,间歇通电,节省电能,手动控制电路可独立工作,在遥控器电池用光或遗失后,电热鞋仍能正常使用。(*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中的电热鞋,特别涉及一种既可用手动控制又可用遥控器控制的由便携式蓄电池供电,并具有加热、调温、开关、过放电保护功能的可调温的电热鞋。现有技术中的电热鞋,如电热油汀式电热鞋、鞋外挂电池袋式电热鞋等,虽然它们具有结构简单、简单制造容易等特点,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温度易失控而忽热忽冷、调节温度不方便、蓄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用金属材料制成发热体,耗能大且容易折断损坏等。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操作便利,节省电能,具有调温和电池电压过低保护功能的可调温的电热鞋。本技术的目的将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温的电热鞋,电热鞋底上安装有发热体,鞋跟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装有蓄电池、控制电路,鞋帮上安装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手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手动辅助开关K1、K2、调温电路IC3、电压检测电路IC4构成;调温电路由脉冲分频器IC3构成,IC3的引脚16、8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IC3的引脚6与三极管B6的基极连接,B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7的基极连接,B7的集电极经电阻R18与场效应管VT1的栅极连接;VT1的负载为发热体RL,开关K1一端经电阳R18与VT1的栅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电位开关K2一端与地电位连接,另一端与IC3的引脚12连接;电压检测电路由集成运算放大器IC4构成;IC4的引脚2、3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IC4的引脚4经三极管B8与VT1的栅极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遥控接收器,该遥控接收器由接收电路T2、解码电路IC2构成;其中接收电路T2的引脚4与天线连接,T2的引脚3与IC2的引脚14连接,IC2解码信号分别由引脚10、11、12、13四路输出,引脚10的负载为发光二极管LED2,引脚11与三极管B2的基极连接,B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5的基极连接,B5的集电极与手动电路中的VT1的栅极连接,IC2的引脚12与三极管B3的基极连接,B3的集电极与手动控制电路中的IC3的引脚12连接;引脚13与三极管B4的基极连接,B4的集电极与手动控制电路中的VT1的棚极连接。与所述遥控接收器相对应的遥控发射器由编码电路IC1和发射电路T1构成,其中IC1的引脚10、11、12、13分别经开关A、B、C、D与蓄电池E的正极连接,IC1的引脚15、16之间跨接有电阻R5,IC1的引脚17经电阻R6与发射电路T1的引脚3连接,T1的引脚4与天线连接,T1的引脚1、2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所述编码器IC1的型号为VD5026,解码器IC2的型号为VD5027,分频器IC3的型号为CD4060,运算放大器IC4的型号为AN051,发射电路T1的型号为T630,接收电路T2的型号为T631。所述遥控接收器安装在鞋帮内。所述发热体由碳纤维与高强度耐温纤维并捻而成。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的效果本技术在鞋跟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的蓄电池与发热体之间设置有手动控制电路,该电路具有加热、调温、开关、电池过放电保护功能,本技术还可利用无线电遥控器来控制电热鞋的加热与调温,操作方便,发热体由碳纤维与高强度耐温纤维并捻而成,不会折断,发热体处于间歇通断电状态,因此节省电能,因设有独立的手动控制电路,在遥控发射器电池用光或遗失后,电热鞋仍能正常使用。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遥控发射器的外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手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的遥控发射器电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的遥控接收器电原理图。图1、图2所示,1为电热鞋,是由仓式鞋底3、蓄电池5、控制电路4、发热体6、工作状态指示灯7、手动辅助开关8组合构成,2为无线电遥控发射器,3为仓式鞋底,用橡胶铸造而成,在鞋底的跟部留出一个凹型的电池和控制电路模块仓,5为蓄电池,本技术可采用5伏1.7安培镍氢充电电池,发热体6在电路图中用RL表示,本技术所采用的发热体由碳纤维与高强度耐温纤维线并捻而成,是一种高效、节能线状发热体,经防水绝缘处理后,粘附在皮质的鞋垫上安置在鞋底上而成,其输入引线直接与控制电路4输出电源线连接,7为电热鞋工作状态指示灯,有红、绿、黄三色显示,分别为电源指示、工作状态指示、电池电压过低指示,8为手动辅助开关,它的设置是为了预防遥控发射器电池用光或遗失后,电热鞋仍能正常使用。请参阅图3,当开关K1闭合后,VT1得电导通,发热体RL通电后加热,电热鞋为持续通电加热,此状态为高温,当开关K2闭合后,IC3的12脚电位被拉低,IC3起振工作,由6脚输出一个6秒钟的高、低电位间歇脉冲信号,经电阻R15给三极管B6的基极施压一个间歇高低开关电位,B6的电流通断经三极管B7直接驱动场效应开关管VT1,使其也呈间歇通断工作态势,此时发热体RL工作在间歇的能电状态中,温度得到了抑制和调节,达到了电子自动调温的目的,LED3是发热体工作状态指示灯,它并联接于发热体输入端可直接显示出发热体的通、断电工作情况,IC4是一个独立的电压检测器,具有固定的电压门限值,本电源电路选用值为4V,当蓄电池E电压低于4V时IC4的1脚呈高电位经电阻R19,B8的基极得电,B8导通,此时VT1的栅极电位被拉低,由导通变为截止,发热体RL被中止通电,蓄电池E被保护。请参阅图4,遥控发射器由编码器集成电路IC1、触压开关A、B、C、D、箝位电阻R1、R2、R3、R4、限流电阻R6、发射电路T1构成,IC1是一个八位四态地址码编码器,可组成多达32万组不同数据指令信息码,当开关A、B、C、D相连接的IC1的10脚、11脚、12脚、13脚分别得到正电源触发信号后,IC1的17脚即输出不同的指令信号经限流电阻R6输送给微型发射电路T1的3脚,平时T1的1脚接正电源,2脚接地,处于待机状态,当3脚得高电位信号后,T1起振工作将IC1的指令信号调制成265MHz的高频电波信号发射给配套的接收器。请参阅图5,T2是一个调制好的与T1相配套的无线电遥控接收电路,平时1脚接正电源,2脚接地,当4脚无线接收到遥控发射器2发出的指令信号后,即进行调谐、检波处理,将不同的指令送入IC2进行解码,当遥控器按下A键时IC1的10脚指令码信息与IC2的10脚数据输出端相吻合,当遥控制依次按下B、C、D时,IC2的11脚、12脚、13脚同样对应地输出高电位指令信号,由于IC2具有双稳态锁相环电路特性,因此无论触压那一个键只能编码输出一个高电位,其余输出端均为低电位,所以当遥控器按下B键时IC2的11脚呈高电位,B2、B5得电导通,图5中的接线端M、N、Y分别与图3中的M、N、Y对应连接;B5导通后,其集电极电位升高,其作用相应于开关K1闭合,当遥控发射器按下A键时,IC2的引脚10电位升高,LED2发光,指示遥控接收器处于工作状态,当遥控发射器按下C键时IC2的12脚呈高电位,11脚变低电位,此时B3得电导通将IC3的12脚电位拉低IC3起振工作,这时,相当于开关K2闭合。本技术在实施时,电热鞋上可以只装图3所示的手动控制电路,这时,电热鞋只能手动操作,在较佳实施方案中,电热鞋上还装有图5所示的遥控接收电路,遥控接收电路与手动控制电路之间通过接线端M、N、Y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温的电热鞋,电热鞋底上安装有发热体,鞋跟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装有蓄电池、控制电路,鞋帮上安装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手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手动辅助开关K1、K2、调温电路IC3、电压检测电路IC4构成;调温电路由脉冲分频 器IC3构成,IC3的引脚16、8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IC3的引脚6与三极管B6的基极连接,B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7的基极连接,B7的集电极经电阻R18与场效应管VT1的栅极连接;VT1的负载为发热体RL,开关K1一端经电阻R18与VT1的栅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电位;开关K2一端与地电位连接,另一端与IC3的引脚12连接;电压检测电路由集成运算放大器IC4构成;IC4的引脚2、3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IC4的引脚4经三极管B8与VT1的栅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温的电热鞋,电热鞋底上安装有发热体,鞋跟内设有空腔,该空腔内装有蓄电池、控制电路,鞋帮上安装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手动辅助开关;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手动辅助开关K1、K2、调温电路IC3、电压检测电路IC4构成;调温电路由脉冲分频器IC3构成,IC3的引脚16、8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IC3的引脚6与三极管B6的基极连接,B6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7的基极连接,B7的集电极经电阻R18与场效应管VT1的栅极连接;VT1的负载为发热体RL,开关K1一端经电阻R18与VT1的栅极连接,另一端接地电位;开关K2一端与地电位连接,另一端与IC3的引脚12连接;电压检测电路由集成运算放大器IC4构成;IC4的引脚2、3分别与蓄电池E的正负极连接,IC4的引脚4经三极管B8与VT1的栅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的电热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有遥控接收器,该遥控接收器由接收电路T2、解码电路IC2构成;其中接收电路T2的引脚4与天线连接,T2的引脚3与IC2的引脚14连接,IC2解码信号分别由引脚10、11、12、13四路输出,引脚10的负载为发光二极管LED2,引脚11与三极管R2的基极连接,B2的集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志新
申请(专利权)人:于志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