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046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3:08
一种烧杯,包含:一烧杯本体;多个折流体,连接在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且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所述折流体在所述烧杯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着烧杯本体的径向方向;其中:多个折流体沿烧杯本体轴向方向错落排布,且所述折流体的底部与烧杯本体底部的高度差呈等差数列分布。该烧杯在传统烧杯的基础上,通过在烧杯内壁上增加折流体,强化烧杯内液体被搅拌时的反混,达到更好的液液或固液混合效果。

A beaker

A beaker comprises a beaker body; a plurality of break fluid connection in the beaker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ody, the folding wall and the beaker body fluid are connected as a whole, and the body is parallel to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beaker, fold in the beaker body fluid projection on the cross section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beaker body;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folde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body fluid beaker staggered, height difference and the fol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ttom of the body fluid and the beaker is arithmetic sequence distribu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beaker, the beaker increases the folding flui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beaker, strengthens the anti mixing of the liquid in the beaker, and achieves better liquid liquid or solid liquid mix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杯
本技术与烧杯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强化搅拌效果的烧杯。
技术介绍
在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浸渍溶液配制是经常采用的步骤。浸渍溶液配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多种固态的金属盐与水、酸等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反应,最终生成均一、稳定的浸渍溶液。为了提高溶液的配制效率、提高试验成功的概率,通常需要进行搅拌以强化传质、传热效果。实验室中,通常是在烧杯中进行配制,将搅拌子放入烧杯中,利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由于传统烧杯内壁光滑,搅拌时,固液混合物与搅拌子同步、同向旋转,搅拌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溶液配制效率和配制成功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且强化搅拌效果的烧杯。为达成前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烧杯,包含:一烧杯本体;多个折流体,连接在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且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所述折流体在所述烧杯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着烧杯本体的径向方向;其中:多个折流体沿烧杯本体轴向方向错落排布,且所述折流体的底部与所述烧杯本体底部的高度差呈等差数列分布。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设有一平面,为一平面体折流体,所述平面与烧杯本体内壁垂直。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的数量1个到9个不等。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数量为3到6个,相邻所述折流体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的烧杯,所述平面体折流体的形状为矩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底部与所述烧杯本体底部有一定距离a,所述距离a大于1厘米,小于烧杯本体高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顶部与所述烧杯本体上沿有一定距离b,所述距离b大于3厘米,小于烧杯本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沿烧杯本体半径方向的宽度为烧杯本体半径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所述的烧杯,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为相同材质,所述折流体厚度与烧杯本体外壁相同。所述的烧杯,位于烧杯内的多个折流体的形状均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烧杯在传统烧杯的基础上,通过在烧杯内壁上增加折流体,强化烧杯内液体被搅拌时的反混,达到更好的液液或固液混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烧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折流体的形状示意图(一)。图2-2为折流体的形状示意图(二)。图2-3为折流体的形状示意图(三)。图3-1为烧杯的俯视图(一)。图3-2为烧杯的俯视图(二)。图3-3为烧杯的俯视图(三)。图3-4为烧杯的俯视图(四)。图3-5为烧杯的俯视图(五)。图3-6为烧杯的俯视图(六)。其中附图标记为:烧杯10010烧杯本体20折流体201圆柱形折流体202矩形框折流体30连接件宽度w1高度h1烧杯本体轴向z平面s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特点所在,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图说明如下,所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烧杯包含一烧杯本体10、多个折流体20。图1为本技术烧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多个折流体连接在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且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详细之,该折流体具有一宽度w1和一高度h1,宽度w1所在方向与径向方向相同,高度高度h1所在方向与烧杯本体轴向z平行,该折流体具有一平面s,折流体所在平面与烧杯本体轴向z平行,平面s与烧杯的内壁垂直。其中:多个折流体沿烧杯本体轴向z方向错落排布,且所述折流体的底部与烧杯本体底部的高度差呈等差数列分布。具体而言,最下部折流板底部与烧杯底部有一定距离,利用不同折流板底部与烧杯底部的高度差不等,形成呈等差数列分布,有利于烧杯内不同液面高度处的液体充分混合。折流体的数量1个到9个不等。当折流体数量为3到6个,相邻折流体间间距相等,参加图2-1至图2-3所示,平面体折流体的形状为矩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折流体底部与所述烧杯本体底部有一定距离a,所述距离a大于1厘米,小于烧杯本体高度的三分之一,折流体顶部与所述烧杯本体上沿距离为b,b大于3厘米,小于烧杯本体高度的二分之一,满足上述条件液体不容易溅出且搅拌效果最好。所述折流体与连接件沿烧杯本体半径方向的长度之和为烧杯本体半径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折流体与烧杯本体为相同材质,所述折流体厚度与烧杯本体外壁相同。举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描述本新型提供的烧杯,参见图1,该烧杯形状以及规格如下:本技术的烧杯本体高度H为250mm,半径r为50mm,烧杯内壁有3个矩形折流体,该矩形折流体具有一宽度和一高度,宽度所在方向与径向方向相同,高度所在方向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矩形折流体具有一平面,折流体所在平面与烧杯轴向平行,平面且与烧杯的内壁垂直。3个矩形折流体大小形状相同,折流体宽度c为8mm,高度h为40mm。最底部折流体距烧杯底部距离a为20mm,中间折流体距烧杯底部距离h为60mm,最上部折流体距烧杯底部距离h为100mm。实际中折流体沿烧杯本体半径方向的宽度为烧杯本体半径的十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故折流体宽度c可为5~12.5mm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烧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烧杯本体;多个折流体,连接在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且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所述折流体在所述烧杯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着烧杯本体的径向方向;其中:多个折流体沿烧杯本体轴向方向错落排布,且所述折流体的底部与所述烧杯本体底部的高度差呈等差数列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烧杯本体;多个折流体,连接在烧杯本体内壁上,所述折流体与烧杯本体内壁连为一体,且与烧杯本体轴向平行,所述折流体在所述烧杯本体横截面上的投影沿着烧杯本体的径向方向;其中:多个折流体沿烧杯本体轴向方向错落排布,且所述折流体的底部与所述烧杯本体底部的高度差呈等差数列分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设有一平面,为一平面体折流体,所述平面与烧杯本体内壁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的数量1个到9个不等。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体数量为3到6个,相邻所述折流体间的间距相等。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池方磊倪术荣马宝利杨晓东郭金涛王刚徐铁钢王丹宋金鹤温广明谭明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