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958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包括:变压单元;以及与变压单元通过导管进而连通形成封闭真空状态的冷凝单元;其中,变压单元的绕组被设置为空心结构,其内壁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一毛细微槽群结构,毛细微槽群结构内通入有热交换媒介,以实现对变压单元的降温。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散热控温系统能够提高电力变压器的冷却散热能力,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温度,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变压器的电流密度,扩充变压器的容量,提高变压器承受短路和过载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温系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
技术介绍
台区配电变压器挂网、运行时会产生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这些损耗引起变压器的铁心和绕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会引起绝缘材料老化,影响变压器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所以变压器制作时需要采取散热措施,目前国内外台区配电变都是干式变压器,依靠空气的传导、对流、辐射等方式散热。目前台区配电变压器冷却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现有台区配电变压器采用传统的非相变冷却技术,依靠空气作为传热媒体传递热量,但传热媒介在传递热量的过程中状态(相)没有发生变化。即媒介在从发热体吸收热量时只是温度升高而状态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风吸收的热量,从温度较低的气态变成温度较高的气态。这些过程当中,媒介都没有状态上的本质变化,能量交换的效率非常低。这些冷却方式,无论是自然冷却还是强制冷却,其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冷却介质的比热容吸热使变压器主体散热。由于受到介质本身比热容、流量及传热温差等因素的限制,变压器的散热效果有限,运行费用较高,这已成为制约产品性能提高的瓶颈之一。当台区变发生短路或过载时,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单元;以及与所述变压单元通过导管进而连通形成封闭真空状态的冷凝单元;其中,所述变压单元的绕组被设置为空心结构,其内壁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一毛细微槽群结构,所述毛细微槽群结构内通入有热交换媒介,以实现对变压单元的降温。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单元;以及与所述变压单元通过导管进而连通形成封闭真空状态的冷凝单元;其中,所述变压单元的绕组被设置为空心结构,其内壁预设位置处设置有一毛细微槽群结构,所述毛细微槽群结构内通入有热交换媒介,以实现对变压单元的降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单元包括:铁芯;以及沿所述铁芯周向上绕制的绕组;其中,所述绕组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口,所述绕组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单元包括:一凝结器本体;所述凝结器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进口,所述凝结器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出口;其中,所述凝结器本体的周向预设位置处还设置有多个间隔预设距离的导热翅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媒介在毛细微槽群结构内预设位置处形成有一弯月面状薄液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月面状薄液膜的弯曲弧度为80°~100°。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台区测控装置的配变散热控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辉祥方赟徐建波张美健龙兴富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凯里剑河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