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763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0:38
本申请公开了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的生产线,生产线包括位于机架左侧的驱动机构、位于驱动机构上侧并与驱动机构连接的传动机构、设于传动机构上且用以支撑限位煲仔锅的支撑框架、位于机架的上侧用于加热煲仔锅的加热组件和设于传动机构一侧用于控制开启或关闭加热组件的控制装置。本申请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传动机构转动,从而可带动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支撑框架同时移动,进而可实现具有先后次序地制作煲仔饭,避免煲仔饭制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从而可大大降低出错频率,进而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出餐率和出餐的准确率,满足于顾客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
本申请涉及煲仔饭制作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快餐行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而煲仔饭因其香爽可口,适合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而被人们所喜爱。在煲仔饭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市面上推出多工位自动煲仔饭机。现有多工位煲仔饭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将煲仔砂锅固定放置于机架上的加热炉上进行加热,但是煲仔饭制作者为了更快出餐来满足于顾客的需求,通常会杂乱无章地进行制作煲仔饭,从而产生手忙脚乱、不知先后顺序、容易出错,出餐品质难以统一等问题。同时,在制作煲仔饭的过程中,还会因煲仔饭制作者大幅度消耗体力而无法制作过多的煲仔饭,从而大大降低了出餐效率,满足不了顾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本申请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加热制作煲仔饭的生产线,所述生产线包括:驱动机构,其位于所述机架的左侧;传动机构,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上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且经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而转动;支撑框架,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上,并从动于所述传动机构,且用以支撑限位煲仔砂锅;加热组件,其位于所述机架的上侧,用以加热煲仔砂锅;控制装置,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一侧,用以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加热组件。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环状体以及设于所述环状体上用于顶撑煲仔砂锅的顶撑部件。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件和与所述驱动部件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主动链轮;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左前从动链轮,其位于所述主动链轮上方,且与所述主动链轮链连接;第二左前从动链轮,其位于所述第一左前从动链轮后侧,且其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左前从动链轮;左后从动链轮,其位于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后侧,且其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相等;左连接轴,其轴承连接于所述机架左侧,且与所述第一左前从动链轮、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和所述左后从动链轮相连接;右前从动链轮,其位于所述机架右侧;右后从动链轮,其位于右前从动链轮后侧;右连接轴,其轴承连接于所述机架右侧,且与所述右前从动链轮和所述右后从动链轮相连接;前传动链条,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和所述右前从动链轮;后传动链条,其连接于所述左后从动链轮和所述右后从动链轮。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支撑框架还包括:前连接支脚,其设于所述环状体前侧,且其下端设有可与所述前传动链条拆卸连接的前可拆卸连接孔;后连接支脚,其设于所述环状体后侧,且其下端设有可与所述后传动链条拆卸连接的后可拆卸连接孔。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机架左上侧面开设有左通孔,其右上侧面开设有右通孔,所述左通孔和所述右通孔的形状均为“U”形,且对称设置。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左通孔和所述右通孔均包括前直线部、后直线部和弧形部,所述前直线部用于让位所述前传动链条,所述后直线部用于让位所述后传动链条,所述弧形部位于所述前直线部和所述后直线部之间,且用于让位所述支撑框架。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机架左上侧面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弧形部右侧的导向伸出部,所述导向伸出部朝左往下倾斜,用以顶起且导向输送煲仔砂锅至所述机架上侧面的左侧位置。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间歇运动或间歇停止。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与所述驱动部件、所述加热组件及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个可通电加热的电加热盘,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感应开关,且其数量与所述电加热盘的数量相等。如上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所述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右侧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上设有多个加热工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1、本申请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传动机构转动,从而可带动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所述支撑框架同时移动,进而可实现具有先后次序地制作煲仔饭,避免煲仔饭制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从而可大大降低出错频率,进而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出餐率和出餐的准确率,满足于顾客需求;2、本申请通过采用所述顶撑部件可避免煲仔砂锅与所述环状体直接接触,从而可防止煲仔砂锅被卡陷于所述环状体上而无法被推出或取出,进而大大提高本申请的适用性;3、本申请通过所述导向伸出部可将煲仔砂锅从所述支撑框架顶起且导向输送至所述机架上侧面的左侧位置,实现自动取出煲仔砂锅,继而可进一步提高出餐效率,从而可最大限度上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进而能够大幅度提高顾客对餐厅的青睐度和认可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隐藏所述加热装置后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隐藏所述支撑框架、加热组件、前传动链条、后传动链条和加热装置后进行局部分解的分解图。图3是本申请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中所述支撑框架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Ⅰ。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Ⅱ。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Ⅲ。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Ⅳ。图8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Ⅴ。图9是本申请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9示出本申请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包括机架1、生产线2、加热装置3和配电箱。具体地,所述生产线2设于所述机架1上用于加热制作煲仔饭,且其数量为2条。所述生产线2包括驱动机构21、传动机构22、支撑框架23、加热组件24和控制装置25。所述驱动机构21位于所述机架1的左侧。所述传动机构22位于所述驱动机构21上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21连接,且经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而转动。所述支撑框架23设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上,并从动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且用以支撑限位煲仔砂锅。所述加热组件24位于所述机架1的上侧,用以加热煲仔砂锅。所述控制装置25设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一侧,用以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加热组件24。本申请通过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所述传动机构22转动,从而可带动多个具有先后顺序的所述支撑框架23同时移动,进而可实现具有先后次序地制作煲仔饭,避免煲仔饭制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从而可大大降低出错频率,进而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出餐率和出餐的准确率,满足于顾客需求。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驱动部件211、主动链轮212和驱动控制电路。所述主动链轮212与所述驱动部件211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211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机构21还包括驱动控制电路,所述驱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211间歇运动或间歇停止。所述驱动控制电路优为现有的矩形波发生电路。当所述矩形波发生电路输出低电平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211停止,所述驱动部件211的停止时间为低电平周期;当所述矩形波发生电路输出高电平时,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211转动,所述驱动部件211的转动时间为高电平周期;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

【技术保护点】
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加热制作煲仔饭的生产线(2),所述生产线(2)包括:驱动机构(21),其位于所述机架(1)的左侧;传动机构(22),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21)上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21)连接,且经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而转动;支撑框架(23),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上,并从动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且用以支撑限位煲仔砂锅;加热组件(24),其位于所述机架(1)的上侧,用以加热煲仔砂锅;控制装置(25),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一侧,用以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加热组件(24)。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加热制作煲仔饭的生产线(2),所述生产线(2)包括:驱动机构(21),其位于所述机架(1)的左侧;传动机构(22),其位于所述驱动机构(21)上侧,并与所述驱动机构(21)连接,且经所述驱动机构(21)驱动而转动;支撑框架(23),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上,并从动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且用以支撑限位煲仔砂锅;加热组件(24),其位于所述机架(1)的上侧,用以加热煲仔砂锅;控制装置(25),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22)一侧,用以控制开启或关闭所述加热组件(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3)包括环状体(231)以及设于所述环状体(231)上用于顶撑煲仔砂锅的顶撑部件(2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位自动循环制作煲仔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1)包括驱动部件(211)和与所述驱动部件(211)动力输出端相连接的主动链轮(212);所述传动机构(22)包括:第一左前从动链轮(221),其位于所述主动链轮(212)上方,且与所述主动链轮(212)链连接;第二左前从动链轮(222),其位于所述第一左前从动链轮(221)后侧,且其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左前从动链轮(221);左后从动链轮(223),其位于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222)后侧,且其径向尺寸与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222)相等;左连接轴(224),其轴承连接于所述机架(1)左侧,且与所述第一左前从动链轮(221)、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222)和所述左后从动链轮(223)相连接;右前从动链轮(225),其位于所述机架(1)右侧;右后从动链轮(226),其位于右前从动链轮(225)后侧;右连接轴(227),其轴承连接于所述机架(1)右侧,且与所述右前从动链轮(225)和所述右后从动链轮(226)相连接;前传动链条(228),其连接于所述第二左前从动链轮(222)和所述右前从动链轮(225);后传动链条(229),其连接于所述左后从动链轮(223)和所述右后从动链轮(2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珠黄生富谢超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奥斯精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