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5974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过程为:1)在ANSYS中选用SOLID186实体单元建立隧道模型、岩土模型、管片模型;2)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最初整个模型均赋予岩土材料参数,根据模型形状分别划分映射网格和自由网格,有限元模型创建完毕;3)对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模型下部为竖直方向约束,模型两侧采用法相约束,轴向尾部断面采用法相约束,为整个模型施加重力加速度g,模拟岩土自重,岩土模型上表面施加2.0MPa的均布压力载荷,用来模拟地表建筑物或其他载荷。利用这一方法更真实恰当的模拟了全断面盾构机的挖掘及支护过程中隧道周围岩土的受力和变形沉降隆起情况。

Simulation of tunnel shield excavation method based on ANSYS's life and death ele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hield tunnel si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ANSYS's death element excavation metho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process is as follows: 1) in ANSYS using SOLID186 entity unit model, establishing tunnel soil model, the segment model; 2) attributes model material, the initial model gives the parameters of geotechnical materials, mapping grid and grid a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free model, finite element model has been created; 3)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loads on the model of lower vertical restraint on both sides of the model using the method of phase constraint, the axial section about beam tail mining usage,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acceleration of gravity G, simulated rock weight, uniform rock pressure load model applied on the surface of 2.0MPa, used to simulate the surface of buildings or other loads. This method is more realistic and appropriate to simulate the excavation and support of a full section shield machine and the deformation and subsidence of the rock and soil around the tunnel during the support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盾构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
技术介绍
盾构法是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衬砌等作业的施工方法。盾构机掘进隧道是全断面同时进行的,使用传统的只模拟隧道截断平面内的分步开挖方法是不妥当的,现有的隧道开挖模拟多是只模拟一个或几个断面的开挖过程和步骤,而不是全断面的分步开挖模拟,不能真实的模拟盾构机开挖及支护过程中,隧道的受力、变形、及沉降隆起情况,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可以更真实恰当的模拟全断面盾构机的挖掘及支护过程中隧道周围岩土的受力和变形沉降隆起情况。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过程如下:1、在ANSYS中选用20节点SOLID186实体单元建立隧道模型、岩土模型、管片模型。2、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最初整个模型均赋予岩土材料参数,网格划分采用尺寸控制法,根据模型形状分别划分映射网格和自由网格,有限元模型创建完毕。3、对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模型下部为竖直方向约束,模型两侧采用法相约束,轴向尾部断面采用法相约束,为整个模型施加重力加速度g,模拟岩土自重,岩土模型上表面施加2.0MPa的均布压力载荷,用来模拟地表建筑物或其他载荷。进一步的,在步骤三中的加载求解过程如下:第一步:先计算出岩土开挖前在自重及地表载荷作用下整个模型的变形沉降及内力分步情况,为模型提供初始的载荷及内力分布。第二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一环管片长度0-2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第三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二环管片长度2m-4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第四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三环管片长度4m-6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进一步的,在步骤一中,模型纵向长度6m(三环管片长度),模型宽度取30m,高度30m,隧道外径8m,管片厚度400mm,隧道埋深取20m。进一步的,加载求解过程中第二步的具体操步骤为:杀死从端面到2m长度、直径8米圆柱体内的所有岩土单元,然后将第一环衬砌管片模型(外径8m厚度400mm长度2m)材料转换为C25钢筋混凝土,并重新将第一环管片模型上的所有单元激活,然后为整个模型施加自重及地面荷载,计算得衬砌管片的最大应力值为3.16MPa,管片顶端最大变形值为0.00152m,地表最大沉降值为0.00192m。进一步的,加载求解过程中第三步的具体操步骤为:杀死从2m到4m长度、直径8米圆柱体内的所有岩土单元,然后将第二环衬砌管片模型(外径8m厚度400mm长度2m)材料转换为C25钢筋混凝土,并重新将第二环管片模型上的所有单元激活,然后为整个模型施加自重及地面荷载,计算得衬砌管片的最大应力值为3.49MPa.,管片顶端最大变形值为0.00159m,地表最大沉降值为0.00196m。进一步的,加载求解过程中第四步的具体操步骤为:杀死从4m到6m长度、直径8米圆柱体内的所有岩土单元,然后将第三环衬砌管片模型(外径8m厚度400mm长度2m)材料转换为C25钢筋混凝土,并重新将第三环管片模型上的所有单元激活,然后为整个模型施加自重及地面荷载,计算得衬砌管片的最大应力值为3.65MPa.,管片顶端最大变形值为0.00165m,地表最大沉降值为0.002m。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采用全断面步进轴向开挖模拟,使用生死单元法来模拟岩土的开挖和管片的支护,掘进施工时杀死有限元模型中的开挖岩土体,然后用单元激活法模拟支护管片结构的添加,一次挖掘和一次支护完成一环管片距离的掘进和支护。利用这一方法更真实恰当的模拟了全断面盾构机的挖掘及支护过程中隧道周围岩土的受力和变形沉降隆起情况。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隧道体几何模型及有限元模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隧道体第一段开挖支护后变形及应力云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隧道体第二段开挖支护后变形及应力云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隧道体第三段开挖支护后变形及应力云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隧道开挖支护完成后衬砌管片变形及应力云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衬砌管片作用两侧沿壁厚方向的应力变化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方法是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盾构机开挖隧道过程。使用生死单元法杀死开挖岩土体以及用单元激活法模拟支护结构的添加,开挖和支护紧随进行,更真实的模拟盾构机开挖及支护过程中,隧道的受力、变形、及沉降隆起情况。这里截取开挖体的一部分(三环管片长度)作为研究对象,将这部分隧道开挖和支护分为三个载荷步,每一步开挖一个管片长度,模拟盾构机掘进和支护过程中的周围围岩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包括地表的沉降及隆起情况。模拟方法是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开挖过程中依次杀死被挖掘掉的岩土单元,支护过程中则激活衬砌管片的单元体,三个开挖步则重复三次这个过程。这个方法能更好的模拟载荷的逐步施加及隧道岩土变形和应力的累积变化。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过程如下:1、在ANSYS中选用20节点SOLID186实体单元建立隧道模型、岩土模型、管片模型。模型纵向长度6m(三环管片长度),模型宽度取30m,高度30m,隧道外径8m,管片厚度400mm,隧道埋深取20m。2、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最初整个模型均赋予岩土材料参数,具体参数如下表,网格划分采用尺寸控制法,根据模型形状分别划分映射网格和自由网格。如图1所示,有限元模型创建完毕。3、对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模型下部为竖直方向约束,模型两侧采用法相约束,轴向尾部断面采用法相约束。为整个模型施加重力加速度g,模拟岩土自重,岩土模型上表面施加2.0MPa的均布压力载荷,用来模拟地表建筑物或其他载荷。加载求解过程如下:第一步:先计算出岩土开挖前在自重及地表载荷作用下整个模型的变形沉降及内力分步情况,为模型提供初始的载荷及内力分布。第二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一环管片长度0-2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具体操步骤为:杀死从端面到2m长度、直径8米圆柱体内的所有岩土单元,然后将第一环衬砌管片模型(外径8m厚度400mm长度2m)材料转换为C25钢筋混凝土,并重新将第一环管片模型上的所有单元激活,然后为整个模型施加自重及地面荷载,计算得衬砌管片的最大应力值为3.16MPa,管片顶端最大变形值为0.00152m,地表最大沉降值为0.00192m。第三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二环管片长度2m-4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具体操步骤为:杀死从2m到4m长度、直径8米圆柱体内的所有岩土单元,然后将第二环衬砌管片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过程如下:1)在ANSYS中选用20节点SOLID186实体单元建立隧道模型、岩土模型、管片模型;2)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最初整个模型均赋予岩土材料参数,网格划分采用尺寸控制法,根据模型形状分别划分映射网格和自由网格,有限元模型创建完毕;3)对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模型下部为竖直方向约束,模型两侧采用法相约束,轴向尾部断面采用法相约束,为整个模型施加重力加速度g,模拟岩土自重,岩土模型上表面施加2.0MPa的均布压力载荷,用来模拟地表建筑物或其他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过程如下:1)在ANSYS中选用20节点SOLID186实体单元建立隧道模型、岩土模型、管片模型;2)赋予模型材料属性,最初整个模型均赋予岩土材料参数,网格划分采用尺寸控制法,根据模型形状分别划分映射网格和自由网格,有限元模型创建完毕;3)对模型施加边界条件及载荷:模型下部为竖直方向约束,模型两侧采用法相约束,轴向尾部断面采用法相约束,为整个模型施加重力加速度g,模拟岩土自重,岩土模型上表面施加2.0MPa的均布压力载荷,用来模拟地表建筑物或其他载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的加载求解过程如下:第一步:先计算出岩土开挖前在自重及地表载荷作用下整个模型的变形沉降及内力分步情况,为模型提供初始的载荷及内力分布;第二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一环管片长度0-2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第三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二环管片长度2m-4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第四步:采用全断面的方式开挖第三环管片长度4m-6m距离,并用衬砌管片支护,然后计算隧道及周围岩土在载荷作用下的响应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NSYS的生死单元法模拟隧道的盾构开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模型纵向长度6m(即三环管片长度),模型宽度取30m,高度30m,隧道外径8m,管片厚度4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彦平于学鹏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三三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