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282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包括微型桩、冠梁、连接横挡柱和竖挡柱,所述微型桩包括钢管和水泥浆料,所述钢管内焊接有交错排列的支撑筋,所述钢管下段表面设置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支撑定位柱,所述水泥浆料压注在所述钢管内,所述微型桩成梅花形布置,各所述微型桩的顶部有所述冠梁连接,各所述微型桩的中上段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横挡柱,上下两根所述连接横挡柱之间设置有所述竖挡柱。有益效果在于:伸入地层深处,植根于山体或边坡内层,不仅可防止山体或边坡内层结构滑动或坍塌,还可对表层的岩石和滑坡进行阻挡,保证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且可作为永久支护装置防止岩石滚落伤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山体进行盘山修筑时,往往会遇到边坡坍塌及滑动现象,尤其是进入夏季雨水较多的季节,山体受连续降雨的影响,雨水浸入土层,导致山体滑坡或坍塌,不仅影响后期工程的施工,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需要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来解决山区及边坡地带建筑施工中的滑坡和坍塌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包括微型桩、冠梁、连接横挡柱和竖挡柱,所述微型桩包括钢管和水泥浆料,所述钢管内焊接有交错排列的支撑筋,所述钢管下段表面设置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支撑定位柱,所述水泥浆料压注在所述钢管内,所述微型桩成梅花形布置,各所述微型桩的顶部有所述冠梁连接,各所述微型桩的中上段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横挡柱,上下两根所述连接横挡柱之间设置有所述竖挡柱。上述结构中,所述微型桩埋设与基坑中,通过压注方式灌入所述钢管内的所述水泥浆料经底部的所述注浆孔灌入基坑中,与周围岩土结合在一起,共同对所述微型桩进行底部固定,同时所述支撑定位柱可加强所述微型桩的底部支撑力,防止所述微型桩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倾斜,呈梅花形布置的各个所述微型桩,可大大提高整个支护装置的称重能力,同时连接在所述微型桩之间的所述连接横挡柱和所述竖挡柱还可对滑坡、岩土进行阻挡,形成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从而保证山区和边坡地带施工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钢管的外径为108mm,壁厚为4mm,所述钢管的长度为15米。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支撑筋的直径为32mm,通过插接方式贯穿于所述钢管内,且所述支撑筋两端与所述钢管壁焊接连接,每两根上下相邻的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距为0.5米,夹角为60°。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注浆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钢管由底部向上五米内,每米的长度内均有4圈所述注浆孔,且每圈包含有8各所述注浆孔。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支撑定位柱与所述钢管之间的夹角为30°,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钢管的外壁面上,所述支撑定位柱呈圆周交错分布状焊接在所述钢管上,且所述支撑定位柱仅在所述钢管底部的7.5米范围内设置,所述支撑定位柱采用32mm的钢筋加工而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水泥浆料为M30的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45:1,水泥采用P.O42.5R硅酸盐水泥。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冠梁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所述微型桩上,所述冠梁呈三角网状布置。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连接横挡柱垂直于所述微型桩,且每两根上下相邻的所述连接横挡柱之间的间距为0.5米。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所述竖挡柱垂直于所述连接横挡柱。有益效果在于:伸入地层深处,植根于山体或边坡内层,不仅可防止山体或边坡内层结构滑动或坍塌,还可对表层的岩石和滑坡进行阻挡,保证后期工程的顺利进行,且可作为永久支护装置防止岩石滚落伤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微型桩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微型桩;2、注浆孔;3、支撑定位柱;4、钢管;5、水泥浆料;6、冠梁;7、连接横挡柱;8、竖挡柱;9、支撑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包括微型桩1、冠梁6、连接横挡柱7和竖挡柱8,微型桩1包括钢管4和水泥浆料5,钢管4内焊接有交错排列的支撑筋9,支撑筋9用于支撑钢管4,提高微型桩1的支撑强度,钢管4下段表面设置有注浆孔2,注浆孔2中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支撑定位柱3,水泥浆料5压注在钢管4内,微型桩1成梅花形布置,各微型桩1的顶部有冠梁6连接,冠梁6用于连接各微型桩1顶部,使其成型一道坚实的组合墙,各微型桩1的中上段之间焊接有连接横挡柱7,上下两根相邻连接横挡柱7之间设置有竖挡柱8。上述结构中,微型桩1埋设与基坑中,通过压注方式灌入钢管4内的水泥浆料5经底部的注浆孔2灌入基坑中,与周围岩土结合在一起,共同对微型桩1进行底部固定,同时支撑定位柱3可加强微型桩1的底部支撑力,防止微型桩1在受到外力时发生倾斜,呈梅花形布置的各个微型桩1,可大大提高整个支护装置的称重能力,同时连接在微型桩1之间的连接横挡柱7和竖挡柱8还可对滑坡、岩土进行阻挡,形成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从而保证山区和边坡地带施工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的使用效果,钢管4的外径为108mm,壁厚为4mm,钢管4的长度为15米,支撑筋9的直径为32mm,通过插接方式贯穿于钢管4内,且支撑筋9两端与钢管4壁焊接连接,每两根上下相邻的支撑筋9之间的间距为0.5米,夹角为60°,注浆孔2的直径为12mm,钢管4由底部向上五米内,每米的长度内均有4圈注浆孔2,且每圈包含有8各注浆孔2,支撑定位柱3与钢管4之间的夹角为30°,通过焊接固定在钢管4的外壁面上,支撑定位柱3呈圆周交错分布状焊接在钢管4上,且支撑定位柱3仅在钢管4底部的7.5米范围内设置,支撑定位柱3采用32mm的钢筋加工而成,水泥浆料5为M30的水泥浆液,水灰比为0.45:1,水泥采用P.O42.5R硅酸盐水泥,冠梁6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微型桩1上,冠梁6呈三角网状布置,连接横挡柱7垂直于微型桩1,且每两根上下相邻的连接横挡柱7之间的间距为0.5米,竖挡柱8垂直于连接横挡柱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桩、冠梁、连接横挡柱和竖挡柱,所述微型桩包括钢管和水泥浆料,所述钢管内焊接有交错排列的支撑筋,所述钢管下段表面设置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支撑定位柱,所述水泥浆料压注在所述钢管内,所述微型桩成梅花形布置,各所述微型桩的顶部有所述冠梁连接,各所述微型桩的中上段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横挡柱,上下两根所述连接横挡柱之间设置有所述竖挡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桩、冠梁、连接横挡柱和竖挡柱,所述微型桩包括钢管和水泥浆料,所述钢管内焊接有交错排列的支撑筋,所述钢管下段表面设置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中间设置有向下倾斜的支撑定位柱,所述水泥浆料压注在所述钢管内,所述微型桩成梅花形布置,各所述微型桩的顶部有所述冠梁连接,各所述微型桩的中上段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横挡柱,上下两根所述连接横挡柱之间设置有所述竖挡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的外径为108mm,壁厚为4mm,所述钢管的长度为15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筋的直径为32mm,通过插接方式贯穿于所述钢管内,且所述支撑筋两端与所述钢管壁焊接连接,每两根上下相邻的所述支撑筋之间的间距为0.5米,夹角为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桩组合墙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的直径为12mm,所述钢管由底部向上五米内,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海马骏任伟涛王广文宋斌米存芳朱晓英赵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