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48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体的迎风侧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设置于车体内,空调器系统包括换热部,第一进风口与换热部相连通以向换热部内引入新风。在车体的迎风侧开设与换热部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用于向换热部内引入朝向迎风侧吹来的新风,这样设置能够将迎风面的新风引入换热部内降低换热腔内的温度,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空调器系统的能效,提高了该车辆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迎面风速可达到30m/s(108km/h)。而现有技术中的车体的冷凝风机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车体的顶部,这样设置使得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冷凝风机的出风口的气流方向与车辆行驶速度方向存在剪切作用力,增加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风阻,降低了车辆的空调器系统的能效,减小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空调器系统效能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体的迎风侧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空调器系统,空调器系统设置于车体内,空调器系统包括换热部,第一进风口与换热部相连通以向换热部内引入新风。进一步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腔,第一进风口与第一换热腔相连通,空调器系统还包括:贯流风机,贯流风机设置于第一换热腔内。进一步地,第一换热腔位于车体的顶部,第一进风口开设于车体的顶部的迎风侧上。进一步地,车体的顶壁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出风口与第一换热腔相连通,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腔内的气流通过出风口排出至车体外。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滑板,滑板可活动地设置于车体的顶部,滑板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滑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滑板将第二进风口关闭,当滑板位于第二位置时,滑板将第二进风口完全关闭;驱动部,驱动部与滑板相连接,驱动部可驱动滑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和/或,驱动部可根据车体的行驶速度控制滑板打开第二进风口的开度。进一步地,换热部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设置于第一换热腔内,冷凝器位于第一进风口和贯流风机之间,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腔内的气流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口排出。进一步地,车体的顶壁还开设有出风口,车辆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设置于第一换热腔内,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第一换热腔内的气流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后从出风口排出。进一步地,冷凝器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β,其中,15°≤β≤25°。进一步地,冷凝器包括:第一组成段,第一组成段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换热腔的顶部上,第一组成段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具有第二夹角;第二组成段,第二组成段的第一端安装于第一换热腔的底壁上,第二组成段的第二端与第一组成段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组成段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组成段所在的平面具有第三夹角,第二组成段与水平面具有第四夹角。进一步地,第三夹角的角平分线沿水平方向设置,和/或第二夹角与第四夹角的相等或不相等。进一步地,迎风侧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具有第五夹角,第五夹角与第一夹角的角度相同。进一步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蜗壳结构,贯流风机设置于蜗壳结构内,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叶,贯流风叶与蜗壳结构的蜗舌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0.01D≤L≤0.02D,D为贯流风叶的外径。进一步地,0.6h≤D≤0.7h,其中,h为第一换热腔沿竖直方向的高度。进一步地,贯流风叶为两个,两个贯流风叶同轴设置,贯流风机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位于两个贯流风叶之间,驱动电机驱动两个贯流风叶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换热部还包括第二换热腔和离心风机,第二换热腔沿水平方向与第一换热腔间隔地设置,离心风机设置于第二换热腔内以向车体的乘坐区输送冷量或热量。进一步地,车辆还包括安装腔和控制系统,安装腔位于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之间,控制系统安装于安装腔内,控制系统与贯流风机电连接,控制系统可根据车体的行驶速度控制贯流风叶的转速。进一步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冷凝器,Qe=sinα×V×A×ξ+K×n;其中,Qe为第一换热腔内所需的换热风量;α为车体的迎面气流与冷凝器所在平面的夹角;V为车体的行进速度;A为冷凝器的迎风面的面积;ξ为迎面气流经冷凝器后的损失系数;K为贯流风叶的单位转速下对应的风量;n为贯流风叶的转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车体的迎风侧开设与换热部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该第一进风口用于向换热部内引入朝向迎风侧吹来的新风,这样设置能够将迎风面的新风引入换热部内降低换热腔内的温度,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空调器系统的能效,提高了该车辆的实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车体;11、迎风侧;12、第一进风口;13、第一换热腔;14、第二进风口;15、出风口;16、第二换热腔;17、安装腔;20、贯流风机;21、贯流风叶;22、驱动电机;30、冷凝器;31、第一组成段;131、蜗舌;32、第二组成段;40、滑板;41、步进电机;50、离心风机;51、出风口;60、控制系统;70、蒸发器;80、进风口;90、压缩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的迎风侧(11)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2);空调器系统,所述空调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10)内,所述空调器系统包括换热部,所述第一进风口(12)与所述换热部相连通以向所述换热部内引入新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的迎风侧(11)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2);空调器系统,所述空调器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10)内,所述空调器系统包括换热部,所述第一进风口(12)与所述换热部相连通以向所述换热部内引入新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腔(13),所述第一进风口(12)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3)相连通,所述空调器系统还包括:贯流风机(20),所述贯流风机(2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3)位于所述车体(10)的顶部,所述第一进风口(12)开设于所述车体(10)的顶部的所述迎风侧(11)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的顶壁还开设有第二进风口(14)和出风口(15),所述第二进风口(14)和所述出风口(15)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3)相连通,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4)进入所述第一换热腔(13)内的气流通过所述出风口(15)排出至车体(10)外。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滑板(40),所述滑板(4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10)的顶部,所述滑板(4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滑板(4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板(40)将所述第二进风口(14)关闭,当所述滑板(40)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滑板(40)将所述第二进风口(14)完全关闭;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滑板(40)相连接,所述驱动部可驱动所述滑板(40)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和/或,所述驱动部可根据所述车体(10)的行驶速度控制所述滑板(40)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14)的开度。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还包括:冷凝器(30),所述冷凝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3)内,所述冷凝器(30)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贯流风机(20)之间,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4)进入所述第一换热腔(13)内的气流与所述冷凝器(30)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出风口(15)排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0)的顶壁还开设有出风口(15),所述车辆还包括:冷凝器(30),所述冷凝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3)内,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2)进入所述第一换热腔(13)内的气流与所述冷凝器(30)进行热交换后从所述出风口(15)排出。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0)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具有第一夹角β,其中,15°≤β≤2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0)包括:第一组成段(31),所述第一组成段(31)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锋邹建煌刘中杰龙斌华刘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