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162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包括箱体、废铁收集装置、铲料板、建筑垃圾采集辊、第一垃圾输送带、第二垃圾输送带、破碎框、第一破碎板、连接杆、U型导向板、压板、弹簧、凸轮、第二转动轴、第二电机、连杆、滑套、滑杆、L型杆和第二破碎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废铁收集装置,能够将地面废铁的回收,结构简单,收集效率高,设有第一管道、第二收集框和抽风机,将建筑垃圾中的塑料、泡沫等杂物除去,避免影响后续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设有破碎框、第一破碎板、第二破碎板、第二电机、凸轮、连接杆、弹簧、连杆、滑套和L型杆,通过以上部件配合对建筑垃圾多方向破碎,破碎均匀、速度快,提高了破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是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指人们在从事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按产生源分类,建筑垃圾可分为工程渣土、装修垃圾、拆迁垃圾、工程泥浆等;按组成成分分类,建筑垃圾中可分为渣土、混凝土块、碎石块、砖瓦碎块、废砂浆、泥浆、沥青块、废塑料、废金属、废竹木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加深城镇化建设,随着就成改造、城中村拆迁、道路重修、建筑垃圾越来越多,其中以混凝土和砖石类建筑垃圾数量最为庞大,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对环境污染巨大,造成建筑垃圾无法高效的回收利用,现有的建筑垃圾回收分拣方式通常为人工筛选,劳动强度大,分拣效率低,并且建筑工地地面经常会有很多废弃金属,不加以回收的话,既会造成一种资源浪费,长时间在地面堆积,还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包括箱体(1)、磁铁(4)、第一收集框(2)、第二收集框(7)和破碎框(2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有支撑腿(24),支撑腿(24)底端安装有滚轮(35),箱体(1)右侧下部设有废铁收集装置(6),废铁收集装置(6)包括第一电机(38)、第一齿轮(39)、第二齿轮(37)、第一转动轴(3)、扇形磁铁(4)和筒状外壳(5),所述第一转动轴(3)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1)前后侧壁上,第一转动轴(3)上固定有扇形磁铁(4),扇形磁铁(4)的缺口朝右,扇形磁铁(4)外部设有筒状外壳(5),筒状外壳(5)的材质为金属,筒状外壳(5)两端通过轴承座(36)与箱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垃圾回收用收集分拣装置,包括箱体(1)、磁铁(4)、第一收集框(2)、第二收集框(7)和破碎框(2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底部固定有支撑腿(24),支撑腿(24)底端安装有滚轮(35),箱体(1)右侧下部设有废铁收集装置(6),废铁收集装置(6)包括第一电机(38)、第一齿轮(39)、第二齿轮(37)、第一转动轴(3)、扇形磁铁(4)和筒状外壳(5),所述第一转动轴(3)两端分别固定于箱体(1)前后侧壁上,第一转动轴(3)上固定有扇形磁铁(4),扇形磁铁(4)的缺口朝右,扇形磁铁(4)外部设有筒状外壳(5),筒状外壳(5)的材质为金属,筒状外壳(5)两端通过轴承座(36)与箱体(1)侧壁转动连接,筒状外壳(5)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39),第一齿轮(39)上方设有第二齿轮(37),第二齿轮(37)与第一齿轮(39)啮合,第二齿轮(37)安装于第一电机(38)的输出轴上,第一电机(38)安装于箱体(1)内壁上,箱体(1)内位于筒状外壳(5)右侧设有第一收集框(2),所述废铁收集装置(6)左侧固定有铲料板(33),铲料板(33)左高右低倾斜设置,铲料板(33)包括倾斜部和水平部,水平部与倾斜部下端连接,铲料板(33)的水平部上方安装有建筑垃圾采集辊(34),铲料板(33)的倾斜部上方位于建筑垃圾采集辊(34)左侧安装有第一垃圾输送带(32),第一垃圾输送带(32)顶端水平设有第二垃圾输送带(30),所述第二垃圾输送带(30)左侧设有破碎框(26),破碎框(26)右侧内壁固定有破碎齿(29),破碎框(26)上方设有第一破碎板(28),第一破碎板(28)上部中间固定有连接杆(21),连接杆(21)另一端贯穿U型导向板(16)下部并与压板(17)固连,压板(17)底部位于连接杆(21)两侧固定有弹簧(18),弹簧(18)另一端与U型导向板(16)底部上表面固连,压板(17)上方设有凸轮(14),凸轮(14)与压板(17)接触,凸轮(14)安装于第二转动轴(15)中段,第二转动轴(15)左端与U型导向板(16)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华诚安达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