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059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中心底部设置有漏泥池,池底抽泥管通过池底水泵与污泥池相连,沉淀池的中心设有中心支撑柱,中心支撑柱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转盘,横梁台的右端固定在转盘上,横梁台的左端通过外侧支架支撑在池壁台上,所述横梁台的顶部设置有池壁水泵,池壁水泵的池壁抽泥管上设置有多个抽泥口,清理支架固定在横梁台上,清理支架底部设有清理铲,沉淀池外壁上设有污水槽,污水槽底部设有污泥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理铲和抽水口的设计使得清理池壁无需人工操作,整个过程也不会引起对沉淀池水的浑浊,省时省力,通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具体是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污水池由于长期存储污水,污水水面处与污水池的池壁的接触面上会产生堆积大量污垢,继而污水池的池壁上会产生污垢痕,清理污水池时,需要将污水池进行清理,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进行手动刷洗,不仅清理麻烦,而且效率低下,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污水池壁常常沾有许多的杂物和灰尘,而污水厂通常都是用毛刷清理,毛刷清理使工作人员极易疲劳,并且清理下的灰尘容易吸入体内,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健康,目前市场上具有专业的自动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还未能普遍,急需一种带清理池壁的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包括污泥池、漏管、污水槽、排污口、池壁排泥管、导轮、外侧支撑柱、池壁水泵、池壁抽泥管、横梁台、转盘、电机、中心支撑柱、池壁台、沉淀池、漏泥池、池底抽泥管、池底水泵、池底排泥管、抽泥口、清理支架、清理铲,所述沉淀池四周设置有池壁台,沉淀池中心底部设置有漏泥池,漏泥池的左端底部设置有池底抽泥管,所述池底抽泥管与池底水泵的抽水端相连,所述池底水泵位于漏泥池的左侧,池底水泵的排水端连接着池底排泥管,池底排泥管左端的出水口位于污泥池的右上端,所述污泥池位于沉淀池的左侧,所述沉淀池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支撑柱,中心支撑柱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转盘,横梁台的右端固定在转盘上,所述横梁台的左端设置有外侧支撑柱,外侧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位于池壁台上,所述横梁台的顶部设置有池壁水泵,池壁水泵的抽水端连接着池壁抽泥管,池壁抽泥管固定在清理支架上,所述清理支架上端固定在横梁台上,清理支架的下端设置有清理铲,所述池壁抽泥管上设置有多个抽泥口,池壁排污管连在池壁水泵的排水端,池壁排污管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的下方设置有污水槽,所述污水槽固定在沉淀池的池壁外侧,所述污水槽的底部设有漏管,漏管下端位于污泥池的上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沉淀池为圆柱形水泥池,沉淀池底部呈漏斗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轮为万向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泥口向清理铲方向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槽为环形水泥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直接安装在沉淀池池壁上的清理装置,使得时刻都能对池壁进行清理,无需将沉淀池水排出人工进行冲刷,在清洗的同时直接利用清理铲旁的抽泥口,直接将污泥直接抽入污泥池中,即不会对沉淀池中的水体进行造成浑浊污染,又无需排水停业进行清洗池壁工作,大大提高了清洗的效率,省时省力省人工,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的俯视图。图3为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污泥池1、漏管2、污水槽3、排污口4、池壁排泥管5、导轮6、外侧支撑柱7、池壁水泵8、池壁抽泥管9、横梁台10、转盘11、电机12、中心支撑柱13、池壁台14、沉淀池15、漏泥池16、池底抽泥管17、池底水泵18、池底排泥管19、抽泥口20、清理支架21、清理铲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包括污泥池1、漏管2、污水槽3、排污口4、池壁排泥管5、导轮6、外侧支撑柱7、池壁水泵8、池壁抽泥管9、横梁台10、转盘11、电机12、中心支撑柱13、池壁台14、沉淀池15、漏泥池16、池底抽泥管17、池底水泵18、池底排泥管19、抽泥口20、清理支架21、清理铲22,所述沉淀池15为圆柱形水泥池,沉淀池15底部呈漏斗状,沉淀池15四周设置有池壁台14,沉淀池15中心底部设置有漏泥池16,漏泥池16的左端底部设置有池底抽泥管17,所述池底抽泥管17与池底水泵18的抽水端相连,所述池底水泵18位于漏泥池16的左侧,池底水泵18的排水端连接着池底排泥管19,池底排泥管19左端的出水口位于污泥池1的右上端,所述污泥池1位于沉淀池15的左侧,所述沉淀池15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支撑柱13,中心支撑柱13顶部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的转轴上安装有转盘11,横梁台10的右端固定在转盘11上,所述横梁台10的左端设置有外侧支撑柱7,外侧支撑柱7的底部设置有导轮6,所述导轮6位于池壁台14上,所述导轮6为万向轮,所述横梁台10的顶部设置有池壁水泵8,池壁水泵8的抽水端连接着池壁抽泥管9,池壁抽泥管9固定在清理支架21上,所述清理支架21上端固定在横梁台10上,清理支架21的下端设置有清理铲22,所述池壁抽泥管9上设置有多个抽泥口20,抽泥口20向清理铲22方向倾斜设置,池壁排污管5连在池壁水泵8的排水端,池壁排污管5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4,排污口4的下方设置有污水槽3,所述污水槽3固定在沉淀池15的池壁外侧,所述污水槽3为环形水泥槽,所述污水槽3的底部设有漏管2,漏管2位于污泥池1的上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沉淀池15的中心支撑柱13顶部的电机12带动转盘11转动,横梁台10会围绕中心支撑柱13转动,外侧支撑柱7在导轮6的作用下也会在池壁台14上做圆周运动,横梁台10下的清理支架21会带动清理铲22在沉淀池15的池壁内侧做圆周运动,清理铲22可以将池壁内侧的污泥铲起,位于清理铲22一侧的抽泥孔20会将铲起的污泥抽走,抽走的污泥通过排污口4进入污水槽3中,最后从漏管2进入污泥池1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包括污泥池(1)、漏管(2)、污水槽(3)、排污口(4)、池壁排污管(5)、导轮(6)、外侧支撑柱(7)、池壁水泵(8)、池壁抽泥管(9)、横梁台(10)、转盘(11)、电机(12)、中心支撑柱(13)、池壁台(14)、沉淀池(15)、漏泥池(16)、池底抽泥管(17)、池底水泵(18)、池底排泥管(19)、抽泥口(20)、清理支架(21)、清理铲(2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5)四周设置有池壁台(14),沉淀池(15)中心底部设置有漏泥池(16),漏泥池(16)的左端底部设置有池底抽泥管(17),所述池底抽泥管(17)与池底水泵(18)的抽水端相连,所述池底水泵(18)位于漏泥池(16)的左侧,池底水泵(18)的排水端连接着池底排泥管(19),池底排泥管(19)左端的出水口位于污泥池(1)的右上端,所述污泥池(1)位于沉淀池(15)的左侧,所述沉淀池(15)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支撑柱(13),中心支撑柱(13)顶部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的转轴上安装有转盘(11),横梁台(10)的右端固定在转盘(11)上,所述横梁台(10)的左端设置有外侧支撑柱(7),外侧支撑柱(7)的底部设置有导轮(6),所述导轮(6)位于池壁台(14)上,所述横梁台(10)的顶部设置有池壁水泵(8),池壁水泵(8)的抽水端连接着池壁抽泥管(9),池壁抽泥管(9)固定在清理支架(21)上,所述清理支架(21)上端固定在横梁台(10)上,清理支架(21)的下端设置有清理铲(22),所述池壁抽泥管(9)上设置有多个抽泥口(20),池壁排污管(5)连在池壁水泵(8)的排水端,池壁排污管(5)的底端设置有排污口(4),排污口(4)的下方设置有污水槽(3),所述污水槽(3)固定在沉淀池(15)的池壁外侧,所述污水槽(3)的底部设有漏管(2),漏管(2)下端位于污泥池(1)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吸清理池壁装置的沉淀池,包括污泥池(1)、漏管(2)、污水槽(3)、排污口(4)、池壁排污管(5)、导轮(6)、外侧支撑柱(7)、池壁水泵(8)、池壁抽泥管(9)、横梁台(10)、转盘(11)、电机(12)、中心支撑柱(13)、池壁台(14)、沉淀池(15)、漏泥池(16)、池底抽泥管(17)、池底水泵(18)、池底排泥管(19)、抽泥口(20)、清理支架(21)、清理铲(2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5)四周设置有池壁台(14),沉淀池(15)中心底部设置有漏泥池(16),漏泥池(16)的左端底部设置有池底抽泥管(17),所述池底抽泥管(17)与池底水泵(18)的抽水端相连,所述池底水泵(18)位于漏泥池(16)的左侧,池底水泵(18)的排水端连接着池底排泥管(19),池底排泥管(19)左端的出水口位于污泥池(1)的右上端,所述污泥池(1)位于沉淀池(15)的左侧,所述沉淀池(15)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中心支撑柱(13),中心支撑柱(13)顶部设置有电机(12),电机(12)的转轴上安装有转盘(11),横梁台(10)的右端固定在转盘(11)上,所述横梁台(10)的左端设置有外侧支撑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合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