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婧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0271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包括漏气测量装置、呼吸训练管、连接管和固定管,所述漏气测量装置左侧设有气囊,气囊右侧连接有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右侧设有第一内撑管,所述呼吸训练管内部设有玻璃管,玻璃管左侧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内部穿插有内撑杆,内撑杆右端设有活塞,呼吸训练管右端设有密封环,所述连接管左侧设有第二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右侧固定有第二内撑管,连接管右侧设有第二内连管,所述固定管左侧设有第三通气管,第三通气管右侧设有第三内撑管,固定管右侧设有嘴部固定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便于拆解,解决了不便于清洗消毒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吸训练装置,具体是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是以人的声带为主,配合口腔、舌头、鼻腔作用于气息,发出的悦耳的、连续性、有节奏的声音。按音域的高低和音色的差异,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和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每一种人声的音域,大约为二个八度。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2006年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人的口水容易吹入到装置内,不及时清洗容易滋生细菌,但现有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不便拆解,清洗消毒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包括漏气测量装置、呼吸训练管、连接管和固定管,所述漏气测量装置左侧设有气囊,气囊右侧连接有第一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上端设有排气阀,第一通气管右侧设有第一内撑管,第一内衬管外部套设有套环,套环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呼吸训练管左端设有配合限位槽的凸沿,凸沿右侧呼吸训练管内部设有第一内连管,第一内连管右侧呼吸训练管上设有玻璃管,玻璃管左侧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内部穿插有内撑杆,内撑杆右端设有活塞,活塞和固定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套设在内撑杆上,呼吸训练管右端设有限位环,限位环外侧呼吸训练管上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四周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限位孔,密封环下侧设有密封绑带,所述连接管左侧设有第二通气管,第二通气管右侧固定有第二内撑管,第二内撑管左侧设有配合限位环的环形卡槽,第二内撑管四周设有配合第一限位孔阵列分布的第二限位孔,连接管右侧设有第二内连管,所述固定管左侧设有第三通气管,第三通气管右侧设有第三内撑管,固定管右侧设有嘴部固定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凸沿和限位槽都设置成环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玻璃管上端设有刻度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和内撑杆连接处设有套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撑杆左侧设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直径大于内撑杆的直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环右顶端为弧形面。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绑带正反面分别设有粘扣子扣和粘扣母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内撑管、第二内撑管和第三内撑管外部与第一内连管、密封环和第二内连管内部都是设有螺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呼吸训练装置的第一内撑管和第一内连管、第二内撑管和密封环与第二内连管和第三内撑管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解,解决了不便于清洗消毒的问题,限位槽和凸沿与限位环和环形卡槽相互闭合,以及密封绑带缠绕绑定,提高密封性,组装好,通过嘴部固定罩吹气,气体挤压活塞,活塞在玻璃管内移动,通过玻璃管上设置的刻度线判断呼吸训练量,漏气测量装置上设置的气囊可以平衡装置内部的压力,同时在活塞破损后训练呼吸时气囊鼓起以便提醒。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中漏气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中呼吸训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中固定管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漏气测量装置1、呼吸训练管2、密封环3、连接管4、固定管5、气囊11、排气阀12、限位槽13、第一内撑管14、套环15、第一通气管16、凸沿21、第一内连管22、内撑杆23、固定板24、玻璃管25、弹簧26、活塞27、限位环28、第一限位孔31、密封绑带32、第二通气管41、环形卡槽42、第二内撑管43、第二限位孔44、第二内连管45、第三通气管51、第三内撑管52、嘴部固定罩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包括漏气测量装置1、呼吸训练管2、连接管4和固定管5,所述漏气测量装置1左侧设有气囊11,气囊11右侧连接有第一通气管16,第一通气管16上端设有排气阀12,第一通气管16右侧设有第一内撑管14,第一内衬管14外部套设有套环14,套环14上设有限位槽13,所述呼吸训练管2左端设有配合限位槽13的凸沿21,凸沿21和限位槽21都设置成环形,凸沿21右侧呼吸训练管2内部设有第一内连管22,第一内连管22右侧呼吸训练管2上设有玻璃管25,玻璃管25上端设有刻度线,玻璃管25左侧固定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内部穿插有内撑杆23,固定板24和内撑杆23连接处设有套管,内撑杆23左侧设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直径大于内撑杆23的直径,内撑杆23右端设有活塞27,活塞27和固定板24之间设有弹簧26,弹簧26套设在内撑杆23上,呼吸训练管2右端设有限位环28,限位环28右顶端为弧形面,限位环28外侧呼吸训练管2上设有密封环3,密封环3四周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限位孔31,密封环3下侧设有密封绑带32,密封绑带32正反面分别设有粘扣子扣和粘扣母扣,所述连接管4左侧设有第二通气管41,第二通气管41右侧固定有第二内撑管43,第二内撑管43左侧设有配合限位环28的环形卡槽42,第二内撑管43四周设有配合第一限位孔31阵列分布的第二限位孔44,连接管4右侧设有第二内连管45,所述固定管5左侧设有第三通气管51,第三通气管51右侧设有第三内撑管52,第一内撑管14、第二内撑管43和第三内撑管52外部与第一内连管22、密封环3和第二内连管45内部都是设有螺纹,固定管5右侧设有嘴部固定罩53,呼吸训练装置的第一内撑管14和第一内连管22、第二内撑管43和密封环3与第二内连管45和第三内撑管52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解,解决了不便于清洗消毒的问题,限位槽13和凸沿21与限位环28和环形卡槽42相互闭合,以及密封绑带缠32绕绑定,提高密封性,组装好,通过嘴部固定罩53吹气,气体挤压活塞27,活塞27在玻璃管25内移动,通过玻璃管25上设置的刻度线判断呼吸训练量,漏气测量装置1上设置的气囊11可以平衡装置内部的压力,同时在活塞27破损后训练呼吸时气囊11鼓起以便提醒。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呼吸训练装置的第一内撑管和第一内连管、第二内撑管和密封环与第二内连管和第三内撑管通过螺纹连接,便于拆解,解决了不便于清洗消毒的问题,限位槽和凸沿与限位环和环形卡槽相互闭合,以及密封绑带缠绕绑定,提高密封性,组装好,通过嘴部固定罩吹气,气体挤压活塞,活塞在玻璃管内移动,通过玻璃管上设置的刻度线判断呼吸训练量,漏气测量装置上设置的气囊可以平衡装置内部的压力,同时在活塞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包括漏气测量装置(1)、呼吸训练管(2)、连接管(4)和固定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测量装置(1)左侧设有气囊(11),所述呼吸训练管(2)左端设有配合限位槽(13)的凸沿(21),凸沿(21)右侧呼吸训练管(2)内部设有第一内连管(22),第一内连管(22)右侧呼吸训练管(2)上设有玻璃管(25),玻璃管(25)左侧固定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内部穿插有内撑杆(23),内撑杆(23)右端设有活塞(27),活塞(27)和固定板(24)之间设有弹簧(26),弹簧(26)套设在内撑杆(23)上,呼吸训练管(2)右端设有限位环(28),限位环(28)外侧呼吸训练管(2)上设有密封环(3),密封环(3)四周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限位孔(31),密封环(3)下侧设有密封绑带(32),所述连接管(4)左侧设有第二通气管(41),第二通气管(41)右侧固定有第二内撑管(43),第二内撑管(43)左侧设有配合限位环(28)的环形卡槽(42),第二内撑管(43)四周设有配合第一限位孔(31)阵列分布的第二限位孔(44),连接管(4)右侧设有第二内连管(45),所述固定管(5)左侧设有第三通气管(51),第三通气管(51)右侧设有第三内撑管(52),固定管(5)右侧设有嘴部固定罩(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解清洗的声乐呼吸训练装置,包括漏气测量装置(1)、呼吸训练管(2)、连接管(4)和固定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气测量装置(1)左侧设有气囊(11),所述呼吸训练管(2)左端设有配合限位槽(13)的凸沿(21),凸沿(21)右侧呼吸训练管(2)内部设有第一内连管(22),第一内连管(22)右侧呼吸训练管(2)上设有玻璃管(25),玻璃管(25)左侧固定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内部穿插有内撑杆(23),内撑杆(23)右端设有活塞(27),活塞(27)和固定板(24)之间设有弹簧(26),弹簧(26)套设在内撑杆(23)上,呼吸训练管(2)右端设有限位环(28),限位环(28)外侧呼吸训练管(2)上设有密封环(3),密封环(3)四周设有阵列分布的第一限位孔(31),密封环(3)下侧设有密封绑带(32),所述连接管(4)左侧设有第二通气管(41),第二通气管(41)右侧固定有第二内撑管(43),第二内撑管(43)左侧设有配合限位环(28)的环形卡槽(42),第二内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婧
申请(专利权)人:徐婧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