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02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呼吸机,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调节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呼吸机。所述的呼吸机包括呼吸管、进气管、出气管;呼吸管的中部插入主阻力调节器、副阻力调节器,主阻力调节器实现了吸气阻力的粗调整,副阻力调节器实现了吸气阻力的精确调整,以此达到符合使用者的呼吸阻力;呼吸管的后端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的尾部联通供氧管,进气管的中部联通出气管,出气管联通出气单向阀;使用者可通过呼吸管的前端的硅胶呼吸口进行吹气活动,使用方便;阻力调节器可调节吹气、呼气力度,令呼吸锻炼更加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机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吸机。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患有肺部疾病(如肺气肿、慢阻肺等)或做过肺部手术的使用者,常采用呼吸机对其进行呼吸能力的康复性训练。此外,对于身体健康的人,也可以通过使用呼吸机提高肺活量,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现有的呼吸机的工作原理为:在呼吸机内设置呼吸管道,并在管道内设置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端和出气端通过阀门等装置分别独立地控制吸气和呼气过程的气流走向,如公告号为CN2899866Y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肺不张的简易呼吸机,包括呼吸管、气球,在呼吸管内部设置进气端和出气端,并在其上分别设置进气阀和泄气阀,使用时,向呼吸管内吹气,进气阀打开,泄气阀关闭,气体进入气球内,当需要再次吹起进行练习时,手动打开泄气阀排出气体。该装置方便携带,且可有效避免使用者嘴部与气球直接接触,干净卫生,但是对于呼吸训练来说,该装置在进行呼吸训练时通过气球收集气体,对呼气造成的阻力很小且不变,因此只能针对患有肺不张的使用者进行练习,对于身体健康或者处在肺部疾病康复训练阶段的使用者而言,不能根据自身条件对呼气的阻力进行调节训练,也就无法达到提高增强呼吸能力的效果。且现有技术中的可以调节吸气阻力或者呼气阻力的呼吸机,其调节范围通常都只有几个固定档位,无法满足精确调整的需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进行精确调节,以达到锻炼肺肌,增强呼吸能力的效果,是本领域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精确调节吸气阻力和呼气阻力的一种呼吸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呼吸机,所述的呼吸机包括壳体,在壳体上的一端插接呼吸管,在壳体的另一端插接进气管的前端;进气管的中部下表面连接出气管,进气管的后端连接供氧管,供氧管的后端连接氧气罐;所述的呼吸管的中部插入主阻力调节器、副阻力调节器;主阻力调节器包括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所述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位于呼吸管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的轴线垂直设置;将第二盖板的圆面等分成三个扇形,每个扇形区域内分布着不同数量的圆孔,所述第一盖板的圆面设置扇形缺口,扇形缺口的大小与第二盖板的扇形区域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盖板的外侧面与调节柄的一端连接,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侧壁上开设的通槽;副阻力调节器是由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三盖板、第四盖板构成,所述的第三盖板、第四盖板位于呼吸管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三盖板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圆形通孔,第四盖板设置一个偏心的月牙形通孔,第四盖板的外侧面与另一个调节柄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侧壁上开设的通槽。优选的,所述呼吸管的前端内表面固定有低频振动发射单元,低频振动发射单元与蓄电池连接,低频振动发射单元正对套在呼吸管前端的硅胶呼吸口,低频振动发射单元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优选的,所述呼吸管的前端内表面沿竖直方向设有出痰口,出痰口通过螺纹与储痰罐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呼吸管上设有主阻力调节器、副阻力调节器配合实现呼气阻力或吸气阻力的精确调节,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呼吸能力和训练需要进行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呼吸机示意图;图2为主阻力调节器示意图;图3为副阻力调节器示意图;图4为供氧管剖视图;图5为呼吸机电路控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呼吸机,所述的呼吸机包括壳体19,在壳体19上的一端插接呼吸管3,在壳体19的另一端插接进气管8的前端;进气管8的中部下表面连接出气管9,进气管8的后端连接供氧管35,供氧管35的后端连接氧气罐29;所述的呼吸管3的中部插入主阻力调节器2、副阻力调节器20;主阻力调节器2包括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15,所述的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15位于呼吸管3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3的轴线垂直设置;将第二盖板15的圆面等分成三个扇形,每个扇形区域内分布着不同数量的圆孔,所述第一盖板16的圆面设置扇形缺口,扇形缺口的大小与第二盖板15的扇形区域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盖板16的外侧面与调节柄的一端连接,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3侧壁上开设的通槽;副阻力调节器20是由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三盖板34、第四盖板33构成,所述的第三盖板34、第四盖板33位于呼吸管3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3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三盖板34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圆形通孔,第四盖板33设置一个偏心的月牙形通孔,第四盖板33的外侧面与另一个调节柄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3侧壁上开设的通槽;更好的实施方式是:在呼吸管3的前端内表面固定有低频振动发射单元21,低频振动发射单元21与蓄电池22连接,低频振动发射单元21正对套在呼吸管3前端的硅胶呼吸口1,低频振动发射单元21与控制器6通信连接;更好的实施方式是:在呼吸管3的前端内表面沿竖直方向设有出痰口24,出痰口24通过螺纹与储痰罐23连接;所述的进气管8的前端上表面设置水平的旋转轴4,旋转轴4相对于进气管8垂直设置;旋转轴4的外侧面与电子显示器18连接,电子显示器18连接控制器6,控制器6连接电源装置5;在进气管8的前端上内表面固定有空气流向传感器7,在进气管8的前端下内表面固定有空气流速传感器17,所述的空气流向传感器7、空气流速传感器17都与控制器6通信连接;在进气管8的后端设有进气单向阀14,进气单向阀14连接供氧管35;所述的供氧管35的内部沿其轴线方向依次设置过滤网13、活性炭纤维层12,金属加热网25、温度传感器26、湿度传感器28、氧气阀36、氧气罐29;蒸汽管27的一端插入供氧管35的中部,蒸汽管27的另一端连接蒸汽阀30,蒸汽阀30的上部连接有蒸汽罐31,蒸汽管27插入供养管35部分的外侧面设置多个圆孔;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6、湿度传感器28、蒸汽阀30、氧气阀36都与控制器6通信连接;所述的出气管9的下部内表面设有氧传感器32,出气管9的下端连接出气单向阀11,出气单向阀11的下端与大气连通;所述壳体19的下表面设置长圆环形手持握把10;所述的呼吸机的使用方法为:使用时,打开控制器6的电源装置5,此时氧气阀36和蒸汽阀30在控制器6发送的打开指令下进入打开状态;使用者将嘴部对准硅胶呼吸口1,而后向呼吸机内作吹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氧气罐29中的氧气经过氧气阀36进入供氧管35,氧气在供氧管35中首先经过湿度传感器28,湿度传感器28将采集到的湿度信息传给控制器6,控制器6做出分析后对蒸汽阀30的开闭做出重新命令,然后氧气在蒸汽管27喷出的蒸汽作用下提高到人体所需的湿度,然后氧气经过温度传感器26,温度传感器26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给控制器6,控制器6做出分析后对金属加热网25做出工作或者关闭的命令,氧气经过金属加热网25后达到人体适应的温度,然后氧气经过活性炭纤维层12、过滤网13、进气单向阀14进入进气管8,氧气在进气管8中经过空气流向传感器7、空气流速传感器17后进入呼吸管3;空气流向传感器7、空气流速传感器17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控制器6,控制器6做出分析后将结果传给电子显示器18,电子显示器18将分析的结果显示出来;此时使用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旋转主阻力调节器2的调节柄,调节柄带动第一盖板16旋转,第一盖板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呼吸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机包括壳体(19),在壳体(19)上的一端插接呼吸管(3),在壳体(19)的另一端插接进气管(8)的前端;进气管(8)的中部下表面连接出气管(9),进气管(8)的后端连接供氧管(35),供氧管(35)的后端连接氧气罐(29);所述的呼吸管(3)的中部插入主阻力调节器(2)、副阻力调节器(20);主阻力调节器(2)包括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15),所述的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15)位于呼吸管(3)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3)的轴线垂直设置;将第二盖板(15)的圆面等分成三个扇形,每个扇形区域内分布着不同数量的圆孔,所述第一盖板(16)的圆面设置扇形缺口,扇形缺口的大小与第二盖板(15)的扇形区域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盖板(16)的外侧面与调节柄的一端连接,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3)侧壁上开设的通槽;副阻力调节器(20)是由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三盖板(34)、第四盖板(33)构成,所述的第三盖板(34)、第四盖板(33)位于呼吸管(3)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3)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三盖板(34)的中心位置设置一个圆形通孔,第四盖板(33)中设置一个偏心的月牙形通孔,第四盖板(33)的外侧面与另一个调节柄的一端连接,另一个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3)侧壁上开设的通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吸机包括壳体(19),在壳体(19)上的一端插接呼吸管(3),在壳体(19)的另一端插接进气管(8)的前端;进气管(8)的中部下表面连接出气管(9),进气管(8)的后端连接供氧管(35),供氧管(35)的后端连接氧气罐(29);所述的呼吸管(3)的中部插入主阻力调节器(2)、副阻力调节器(20);主阻力调节器(2)包括相互叠放在一起呈圆形的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15),所述的第一盖板(16)、第二盖板(15)位于呼吸管(3)的管道内部且与呼吸管(3)的轴线垂直设置;将第二盖板(15)的圆面等分成三个扇形,每个扇形区域内分布着不同数量的圆孔,所述第一盖板(16)的圆面设置扇形缺口,扇形缺口的大小与第二盖板(15)的扇形区域面积相同,所述第一盖板(16)的外侧面与调节柄的一端连接,调节柄的另一端伸出呼吸管(3)侧壁上开设的通槽;副阻力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玥唐文耀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