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970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其包括小腿夹持部分、脚底承托部分、弹性连接部分以及弹性调节部分,其中,该弹性连接部分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该弹性连接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借助该弹性连接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够改变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的夹角角度,该弹性调节部分一端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上,该弹性调节部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该脚底承托部分上,该弹性调节部分能够从侧面牵引该小腿夹持部分以及该脚底承托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矫形器,特别是指一种对踝足进行矫形的矫形器。
技术介绍
从患者佩戴矫形器自身感觉上讲,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有一部分人足下垂、足内翻已经形成,他的足跟往往不能穿到传统踝足矫形器足跟的相应位置,而是压在矫形器的后壁上,从而在患者足跟产生较大的压力,造成局部红肿、淤青,甚至破溃。也有些足下垂、足内翻比较严重的患者,在穿戴传统踝足矫形器时,会在外踝、足舟骨等骨突出的部位造成局部卡压、疼痛,因此患者佩戴依从性差。从佩戴矫形器效果上讲,对于脑卒中较早期的患者,大多数患者患侧肢体功能尚处于弛缓期,这时候对于足内翻、足下垂的预防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传统踝足矫形器往往将踝关节角度固定在90°角,不能作出相应调整,这时候这样的矫形器是根本起不到预防足下垂、足内翻作用的;另一方面,对于足下垂、足内翻已经形成的患者,传统矫形器对踝关节起不到背伸方向的牵拉作用,走路时需要代偿性的将患侧腿抬得更高,仍然是足尖和组外侧先着地,这样就起不到对病理性偏瘫步态的纠正作用,因此治疗效果不佳,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其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实现了佩戴舒适,更好的纠正足下垂、内翻的双重作用,而此就是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其包括小腿夹持部分、脚底承托部分、弹性连接部分以及弹性调节部分,其中,该弹性连接部分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该弹性连接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借助该弹性连接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够改变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的夹角角度,该弹性调节部分一端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上,该弹性调节部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该脚底承托部分上,该弹性调节部分能够从侧面牵引该小腿夹持部分以及该脚底承托部分。该小腿夹持部分包括直立板以及两个侧板,两个该侧板对称设置在该直立板两侧,借助该直立板以及两个该侧板围绕形成一小腿腔,该脚底承托部分包括底板以及两个侧面板,两个该侧面板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借助该底板以及两个该侧面板围绕形成一脚足腔,该小腿腔与该脚足腔相连通,该弹性连接部分连接在该直立板与该底板之间,该直立板与该底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该弹性调节部分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的该侧板与该脚底承托部分的该侧面板之间,该弹性调节部分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带体,其中,该第一弹簧以及该第二弹簧分别挂设在该带体两端部,该带体的两端部上分别开设置有若干带体孔,在该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侧板档位孔,在该侧面板上开设有若干侧面板档位孔,该第一弹簧以及该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档位挂钩以及带体挂钩,其中,该第一弹簧的该档位挂钩挂设在该侧板档位孔中,该第一弹簧的该带体挂钩挂设在该带体孔中,该第二弹簧的该档位挂钩挂设在该侧面板档位孔中,该第二弹簧的该带体挂钩挂设在该带体孔中,通过上述的结构使该弹性调节部分的整体长度可以调整,方便人们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踝关节后侧小腿夹板与足托连接处,使用新型特质材料,既有较强的韧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为踝关节提供了一定的屈伸范围,保证了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增加了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改进后的动态型矫形器,由于足跟部连接处具有韧性和弹性,而前侧两条弹簧带不仅具有弹性,还可以调节长度,对于脑卒中患侧肢体处于弛缓期的患者,可以将踝关节调整到适当背伸角度,起到预防足下垂、足内翻的作用;对于足下垂、足内翻已经形成的患者,将两侧的固定带改为使用弹簧连接,可以将踝关节外侧的长度相对收紧,踝内侧的长度相对稍放松,起到纠正足外翻的作用,同时,由于弹簧的牵拉作用,对胫内侧、后侧肌群的异常张力起到拮抗作用,相应的弥补了胫前肌、胫外侧肌群力量的不足,使踝关节处于稍背伸状态,纠正足下垂,保证了步行时足跟先着地的正常生理性步态。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动态型踝足矫形器,有效的克服了传统踝足矫形器的不足,使踝关节的屈伸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的纠正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的紊乱,起到纠正足下垂、足下垂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其主要涉及医疗器械
,本技术适用于脑卒中、腓总神经损伤、骨折等引起的足内翻、足下垂患者。本技术的该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在普通踝足矫形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配置双侧弹性装置及足跟部位屈伸装置。该踝足矫形器与普通矫形器不同之处在于,1、足后跟部位为特殊弹性材料制成,使踝关节具有一定的屈伸功能;2、踝足双侧连接带改为弹簧装置,依据患者足下垂、内翻情况,可适当调整弹簧长度。本技术作用于足内翻、足下垂患者踝关节,其能够拮抗小腿后、内侧、足底部等屈肌肌群张力,如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趾屈肌、比目鱼肌、蚓状肌、趾短屈肌等,增强胫前肌收缩力量,恢复正常行走时足跟先着地的生理状态,纠正足尖、足外侧先着地的病态。本技术包括普通踝足矫形器的足托、小腿夹板等结构,同时在组后跟上踝关节部位采用有一定弹性的硬塑胶材料连接小腿夹板与足托之间,将矫形器两侧的布绷带改为弹簧,与小腿夹板和足托相连接处的布带采用有孔的皮带或帆布带,在弹簧两头设置两个挂钩,连接在两端的有孔皮带之间。所述的特制弹性硬塑料连接予足托予小腿夹板之间,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既可以增加佩戴时的舒适感,以克服患者对佩戴踝足矫形器的抵触情绪,又可以使脚踝可以发挥正常关节的屈伸功能,纠正患者异常步态。所述的弹簧的两端,一端固定于小腿夹板上,另一端可根据患者情况挂在皮带相应的孔里,脚踝的两侧使用同样的两条弹簧及皮带连接装置,根据需要调整弹簧长度。本技术在踝关节后侧小腿夹板与足托连接处,使用新型特质材料,既有较强的韧性,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为踝关节提供了一定的屈伸范围,保证了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增加了佩戴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佩戴踝足矫形器的依从性。另一方面,改进后的动态型矫形器,由于足跟部连接处具有韧性和弹性,而前侧两条弹簧带不仅具有弹性,还可以调节长度,对于脑卒中患侧肢体处于弛缓期的患者,可以将踝关节调整到适当背伸角度,起到预防足下垂、足内翻的作用;对于足下垂、足内翻已经形成的患者,将两侧的固定带改为使用弹簧连接,可以将踝关节外侧的长度相对收紧,踝内侧的长度相对稍放松,起到纠正足外翻的作用,同时,由于弹簧的牵拉作用,对胫内侧、后侧肌群的异常张力起到拮抗作用,相应的弥补了胫前肌、胫外侧肌群力量的不足,使踝关节处于稍背伸状态,纠正足下垂,保证了步行时足跟先着地的正常生理性步态。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动态型踝足矫形器,有效的克服了传统踝足矫形器的不足,使踝关节的屈伸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的纠正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的紊乱,起到纠正足下垂、足下垂的作用。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夹持部分、脚底承托部分、弹性连接部分以及弹性调节部分,其中,该弹性连接部分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该弹性连接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借助该弹性连接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够改变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的夹角角度,该弹性调节部分一端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上,该弹性调节部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该脚底承托部分上,该小腿夹持部分包括直立板以及两个侧板,两个该侧板对称设置在该直立板两侧,借助该直立板以及两个该侧板围绕形成一小腿腔,该脚底承托部分包括底板以及两个侧面板,两个该侧面板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借助该底板以及两个该侧面板围绕形成一脚足腔,该小腿腔与该脚足腔相连通,该弹性连接部分连接在该直立板与该底板之间,该直立板与该底板之间的夹角为直角,该弹性调节部分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的该侧板与该脚底承托部分的该侧面板之间,该弹性调节部分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以及带体,其中,该第一弹簧以及该第二弹簧分别挂设在该带体两端部,该带体的两端部上分别开设置有若干带体孔,在该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侧板档位孔,在该侧面板上开设有若干侧面板档位孔,该第一弹簧以及该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档位挂钩以及带体挂钩,其中,该第一弹簧的该档位挂钩挂设在该侧板档位孔中,该第一弹簧的该带体挂钩挂设在该带体孔中,该第二弹簧的该档位挂钩挂设在该侧面板档位孔中,该第二弹簧的该带体挂钩挂设在该带体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型踝足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腿夹持部分、脚底承托部分、弹性连接部分以及弹性调节部分,其中,该弹性连接部分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该弹性连接部分由弹性材料制成,借助该弹性连接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够改变该小腿夹持部分与该脚底承托部分之间的夹角角度,该弹性调节部分一端连接在该小腿夹持部分上,该弹性调节部分的另外一端连接在该脚底承托部分上,该小腿夹持部分包括直立板以及两个侧板,两个该侧板对称设置在该直立板两侧,借助该直立板以及两个该侧板围绕形成一小腿腔,该脚底承托部分包括底板以及两个侧面板,两个该侧面板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借助该底板以及两个该侧面板围绕形成一脚足腔,该小腿腔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华王玉龙肖鹏曾小利李浅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