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87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包括外轮和内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颖的滚轮机构,利用科学的外形和结构方便行李箱能在泥泞或者光滑的地表环境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泛用性强,能适用于各种类型拉杆行李箱,并且耐磨耐损,生产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箱配件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颖的行李箱滚轮机构。
技术介绍
如今人们出行携带衣物或是日用品往往会选择移动便捷且容量较大的拉杆行李箱,由拉杆和滚轮构成的组合机构能使人们的出行更加快捷便利。其中的滚轮装置自然成了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款适用于行李箱移动的滚轮机构,需要有耐磨抗压的强度,也需要保证与行李箱牢固地连接,并且维持行李箱的安稳前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滚轮机构多是极易损坏,而且容易和行李箱直接脱离的类似产品,长时间使用后滚轮的磨损会相当,还会导致两个滚轮的高低不平促使行李箱移动颠簸,失去平衡,滚轮本身的摩擦力不够,容易在光滑路面打滑。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颖耐磨的行李箱滚轮机构,解决了行李箱滚轮磨损严重,滚轮在光滑路面打滑,长久使用使行李箱失去平稳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包括外轮和内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一,圆形通孔一外围开有八个大通孔,八个所述大通孔绕着外轮中心均匀地围成一圈,大通孔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0毫米,不小于7毫米,外轮上表面和下表面边缘分别设有十八个均匀分布的梯形凹槽,上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和下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排列相互错开,每个梯形凹槽的上底宽度不大于15毫米,下底宽度不大于30毫米,每相邻的两个梯形凹槽之间的形成一个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尺寸和梯形凹槽相同,内轮固定在外轮中心的圆形通孔一内,内轮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二,内轮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有一圈凸起的圆环,所述圆环固定在圆形通孔二的四周。进一步地,所述外轮由钢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内轮由铝合金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大通孔和梯形凹槽之间存在一圈环形平面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平面区域外围存在越靠近外轮边缘高度越小的弧形曲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梯形凹槽都开在弧形曲面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耐磨抗震,能使行李箱在地面上移动时稳定迅速,一直保持箱体的平衡,固定的外形和结构能使生产更为方便,能与不同类型的行李箱相配合,适应庞大的市场需求,本技术设置了八个大通孔,在减少材料降低重量的同时,也使滚轮中心的内轮稳定地固定在中央,保持整个行李箱在移动时的平稳不颠簸,八个通孔是所能设置通孔的最大值,既极限地减少了轮子的重量,也确保了滚轮整体结构的稳固,设置了十八个梯形凹槽,大大增加了抓地力和摩擦力,同样减少了滚轮重量和材料消耗,十八个已是可设置凹槽的极限,过多数量会导致滚轮运动受损程度加剧,过少数量又会起不到加大摩擦的效果,梯形凹槽大小的限定能防止较大的石子或者硬物卡在滚轮上,损坏滚轮,内轮设置的凸起圆环是为了和行李箱连接时更好地配合,防止滚轮在滚动时直接与行李箱脱离,也方便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款式的行李箱,加大兼容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地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轮,2、内轮,3、圆形通孔一,4、大通孔,5、梯形凹槽,6、圆形通孔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考附图,本技术提供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包括外轮1和内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1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一3,圆形通孔一3外围开有八个大通孔4,八个所述半圆形4通孔绕着外轮1中心均匀地围成一圈,这八个大通孔4减轻了整个滚轮的重量也减少了制造的成本,并且为滚轮中心提供了一个相对坚固稳定的支撑结构,大通孔4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0毫米,不小于7毫米,间隔宽度的限制能使保证滚轮内部结构的牢固和稳定,外轮1上表面和下表面边缘分别设有十八个均匀分布的梯形凹槽5,上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5和下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5排列相互错开,上下表面相互错开的梯形凹槽5能够增加滚轮滚动表面的摩擦力和抓地力,便于滚轮在一些光滑或是泥泞的路面继续工作,每个梯形凹槽5的上底宽度不大于15毫米,下底宽度不大于30毫米,限制梯形凹槽5的大小能防止滚轮运动中凹槽中卡入影响行李箱平衡的石子,每相邻的两个梯形凹槽5之间的形成一个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尺寸和梯形凹槽5相同,凹陷处和凸出处宽度相同能保证滚轮的磨损较为平均,不会产生凸出的地方受冲击断裂的情况,内轮2固定在外轮1中心的圆形通孔一3内,内轮2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二6,内轮2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有一圈凸起的圆环,所述圆环固定在圆形通孔二6的四周,内轮2的结构能更好地与行李箱契合连接,使整个滚轮能带动拉杆行李箱更好地向前运动。所述外轮1由钢材料制成,钢材料不易形变,而且加工便捷,高强度的钢抗磨耐压能力也很出众。所述内轮2由铝合金制成,内轮2起到和行李箱箱体的连接作用,在工作时常常受到较大的压力和冲击,需要使用铝合金材质来保证内轮2的坚固。所述大通孔4和梯形凹槽5之间存在一圈环形平面区域,这圈环形区域是滚轮滚动区域和内部支撑区域的分界线。所述环形平面区域外围存在越靠近外轮1边缘高度越小的弧形曲面,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梯形凹槽5都开在弧形曲面上,形成的弧形曲面能使滚轮的磨损降到最低,贴合地面的同时还能使十八个梯形凹槽5发挥更大的作用。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技术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包括外轮(1)和内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1)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一(3),圆形通孔一(3)外围开有八个相同的大通孔(4),八个所述大通孔(4)绕着外轮(1)中心均匀地围成一圈,大通孔(4)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0毫米,不小于7毫米,外轮(1)上表面和下表面边缘分别设有十八个均匀分布的梯形凹槽(5),上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5)和下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5)排列相互错开,每个梯形凹槽(5)的上底宽度不大于15毫米,下底宽度不大于30毫米,每相邻的两个梯形凹槽(5)之间形成一个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尺寸和梯形凹槽(5)相同,内轮(2)固定在外轮(1)中心的圆形通孔一(3)内,内轮(2)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二(6),内轮(2)上表面和下表面各设有一圈凸起的圆环,所述圆环固定在圆形通孔二(6)的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的滚轮机构,包括外轮(1)和内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1)中心开有圆形通孔一(3),圆形通孔一(3)外围开有八个相同的大通孔(4),八个所述大通孔(4)绕着外轮(1)中心均匀地围成一圈,大通孔(4)之间的间隔不大于10毫米,不小于7毫米,外轮(1)上表面和下表面边缘分别设有十八个均匀分布的梯形凹槽(5),上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5)和下表面十八个梯形凹槽(5)排列相互错开,每个梯形凹槽(5)的上底宽度不大于15毫米,下底宽度不大于30毫米,每相邻的两个梯形凹槽(5)之间形成一个梯形凸起,梯形凸起的尺寸和梯形凹槽(5)相同,内轮(2)固定在外轮(1)中心的圆形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邹平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市开尔喷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