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783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升降机构,被升降机构所牵引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料仓,位于车架两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控制系统;料仓的侧部形成出料斗,并在料仓的底部设有活动开闭出料斗的仓门,出料斗的侧部设有用于探测饲料的第三红外传感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电磁气缸,通过电磁气缸驱动出料板作往复运动,以控制饲料从料仓向出料斗的输送。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可有效防止了饲料的浪费现象,并实现了对养殖家禽的养殖大棚中的饲料槽进行全自动的饲料投喂,及自动巡航与路径规划,提高了饲料投放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
本技术涉及农业装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家禽饲养业的饲料投喂中多采用人工投喂,投料人员需要背着饲料或者推着盛有饲料的手推车在养殖大棚中来回穿梭以进行人工投料。这种传统的饲料投喂方式存在劳动强度大、饲料投放量无法精确控制的缺陷,因此不利于大规模养殖场所的饲料投放。公开号为CN1066889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家禽调料装置”,其采用可移动的车厢及旋转投料的方式进行自动投料。虽然该现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向家禽的饲料槽中投放饲料的效果,但是其依然存在自动化水平较低的问题。尤其是,其无法对饲料槽中的剩余的饲料量进行判断并自适应的调整饲料的投放量,从而导致饲料在投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浪费。同时,该现有技术也无法应付养殖大棚中复杂的地形的限制,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用于自动投放饲料的移动式装置无法实现自动巡航的功能,且无法对移动式装置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纠偏与寻迹。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对家禽养殖的养殖大棚中进行饲料自动投放的可移动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用以实现对养殖家禽的养殖大棚中的饲料槽进行全自动的饲料投喂,降低饲料在投放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并实现自动巡航与路径规划,以提高饲料投放效率,并节约人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包括:车架,设置于车架上的升降机构,被升降机构所牵引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料仓,位于车架两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与第二红外传感器,以及设置于车架上的控制系统;所述料仓的侧部形成出料斗,并在料仓的底部设有活动开闭出料斗的仓门,所述出料斗的侧部设有用于探测饲料的第三红外传感器;所述料仓的底部设置有电磁气缸,通过电磁气缸驱动出料斗作往复运动,以控制饲料从料仓向出料斗的输送;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电池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第二红外传感器、第三红外传感器及电磁气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框架、安装在框架侧部的直线导轨、用于夹持料仓的托架、电机、传动螺杆、与传动螺杆配合的传动螺母、与传动螺母连接的连接器;所述电机与传动螺杆之间轴向转配联轴器与制动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轴向贯穿制动器并与传动螺杆呈一体式连接,所述料仓的侧面安装有两排垂直设置并与直线导轨咬合的滑块以及至少一个与滑块连接的牵引架,所述连接器与牵引架连接,所述传动螺杆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传动螺母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料仓在直线导轨的导引下实现上下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轴器包括:膜片联轴器、轮胎式联轴器、梅花联轴器或者鼓形齿式联轴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者步进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料仓的底部形成斜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为PLC或者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所示出的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可根据第三红外传感器探测饲料槽中的剩余饲料,控制器向电磁开关发送使能信号,以实现出料斗的打开与闭合的时间,从而对向饲料槽中输送的饲料量进行精确控制,有效防止了饲料的浪费现象;同时,实现了对养殖家禽的养殖大棚中的饲料槽进行全自动的饲料投喂,及自动巡航与路径规划,提高了饲料投放效率,并节约了人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的主视图;图2为图1所示出的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中的料仓的侧视图;图3为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图1至图3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包括:车架29,设置于车架29上的升降机构,被升降机构所牵引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料仓14,位于车架29两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以及设置于车架29上的控制系统15。车架29的下方设置有车轮19,车轮19内置有与控制系统15电性连接的无刷电机(未示出),控制系统15通过其内置的电池(参图3所示)为车轮19中的无刷电机输出直流电,以驱动车轮19转动,从而驱动该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执行前后及左右移动。结合图1与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料仓14的侧部形成出料斗141,并在料仓14的底部设有活动开闭出料斗141的仓门22,所述出料斗141的侧部设有用于探测饲料的第三红外传感器18。具体的,通过该红外传感器18可实时检测饲料槽200中的饲料201的数量。如果该饲料槽200中的饲料201不足时,饲料201就会与饲料槽200形成不同的颜色,以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强度的原理,向控制系统15中的控制器140发送数据。控制器150可向电磁开关21发送使能信号并确定电磁开关21驱动仓门22打开的时间。此时,料仓14中的饲料100就会通过该出料斗141向饲料槽200进行饲料投放操作。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料仓14的底部设置有电磁气缸21,通过电磁气缸21驱动出料斗141作往复运动,以控制饲料100从料仓14向出料斗141的输送。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系统15包括电池151与控制器150,所述控制器150电性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16、第二红外传感器17、第三红外传感器18及电磁气缸2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分别设置在车架29的前后方,并均用寻迹。在实际使用中,可在养殖大棚的养鸡网架之间的地面上预先画出一条条黑线,并将黑线所形成的轨迹作为该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在饲料投喂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上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通过红外探测法,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强度的原理,在该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行走的过程中,通过上述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不断地向地面发生红外线,当被地面上所规划的黑线进行反射后被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所接收,并将信号发生至控制器150中,并通过控制器150对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的行走轨迹进行修正,以确保料仓14的出料斗141时钟位于饲料槽200的正上方,防止饲料在投喂过程中出现撒漏,减少饲料在投放过程中的浪费。升降机构包括:框架20、安装在框架20侧部的直线导轨13、用于夹持料仓14的托架10、电机1、传动螺杆3、与传动螺杆3配合的传动螺母12、与传动螺母12连接的连接器9。电机1与传动螺杆3之间轴向转配联轴器2与制动器8,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111轴向贯穿制动器8并与传动螺杆3呈一体式连接,所述料仓14的侧面安装有两排垂直设置并与直线导轨13咬合的滑块11以及至少一个与滑块11连接的牵引架6,所述连接器9与牵引架6连接,所述传动螺杆3在电机1的驱动下旋转,以带动传动螺母12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料仓14在直线导轨13的导引下实现上下运动。具体的,该联轴器2包括:膜片联轴器、轮胎式联轴器、梅花联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29),设置于车架(29)上的升降机构,被升降机构所牵引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料仓(14),位于车架(29)两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以及设置于车架(29)上的控制系统(15);所述料仓(14)的侧部形成出料斗(141),并在料仓(14)的底部设有活动开闭出料斗(141)的仓门(22),所述出料斗(141)的侧部设有用于探测饲料的第三红外传感器(18);所述料仓(14)的底部设置有电磁气缸(21),通过电磁气缸(21)驱动出料斗(141)作往复运动,以控制饲料从料仓(14)向出料斗(141)的输送;所述控制系统(15)包括电池(151)与控制器(150),所述控制器(150)电性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16)、第二红外传感器(17)、第三红外传感器(18)及电磁气缸(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29),设置于车架(29)上的升降机构,被升降机构所牵引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料仓(14),位于车架(29)两端的第一红外传感器(16)与第二红外传感器(17),以及设置于车架(29)上的控制系统(15);所述料仓(14)的侧部形成出料斗(141),并在料仓(14)的底部设有活动开闭出料斗(141)的仓门(22),所述出料斗(141)的侧部设有用于探测饲料的第三红外传感器(18);所述料仓(14)的底部设置有电磁气缸(21),通过电磁气缸(21)驱动出料斗(141)作往复运动,以控制饲料从料仓(14)向出料斗(141)的输送;所述控制系统(15)包括电池(151)与控制器(150),所述控制器(150)电性连接第一红外传感器(16)、第二红外传感器(17)、第三红外传感器(18)及电磁气缸(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饲料投喂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框架(20)、安装在框架(20)侧部的直线导轨(13)、用于夹持料仓(14)的托架(10)、电机(1)、传动螺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轰烈杨春花徐平平李莎潘辰梅叶亮王树军徐威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太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