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431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21:35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电池模块(10)具备:单电池(20),其具有铠装体(21),铠装体(21)由两片层压膜(22a、22b)构成,并包括容纳发电要素的容纳部(23)以及形成在容纳部(23)的周围的密封部(27);以及保持件(30),其具有框状的基部(31)以及伸出部(32),基部(31)配置在密封部(27)上,伸出部(32)从基部(31)伸出到容纳部(23)上,并且在从形成在容纳部(23)的相互大致垂直的侧面部(24)与主面部(25)之间的曲面部(26)分离的位置按压主面部(25)。单电池(20)经由保持件(30)堆叠有多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池模块
本公开涉及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经由保持件堆叠了多个单电池的电池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堆叠多个所谓层压型电池而成的电池模块,其中,用保持件夹持形成在电池铠装体的发电要素容纳部的周围的密封部,从而束缚各电池。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905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像专利文献1的电池模块那样仅在电池铠装体的密封部夹持各单电池的情况下,特别是,存在对堆叠了各单电池的方向的耐振动性、耐冲击性变差这样的问题。因此,还可考虑按压电池铠装体的发电要素容纳部来固定各单电池的方法,但是发电要素容纳部与密封部相比刚性低,而且体积会根据充放电而变化,因此若不经心地按压容纳部,则铠装体有可能破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公开涉及的电池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单电池和保持件,单电池具有铠装体,铠装体由两片层压膜构成,并且包括容纳发电要素的容纳部以及形成在容纳部的周围的密封部,保持件具有框状的基部以及伸出部,基部配置在密封部上,伸出部从基部伸出到容纳部上,并在从形成在容纳部的相互大致垂直的侧面部与主面部之间的曲面部分离的位置按压主面部,单电池经由保持件堆叠有多个。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涉及的电池模块,能够在不使各单电池的铠装体损伤的情况下稳定地维持堆叠了各单电池的状态。本公开涉及的电池模块与以往的模块相比,耐振动性、耐冲击性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图7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进行详细说明。在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参照的附图是示意性地记载的附图,在附图中描绘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有时与实物不同。具体的尺寸比率等应参考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大致**”这样的记载,若以大致垂直为例进行说明,则是指当然包括完全垂直的情况,还包括认为实质上垂直的情况。以下,参照图1~图3对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0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电池模块10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电池模块10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以下,将单电池20被堆叠的方向(层叠方向)作为“上下方向α”。此外,设层压膜22a相对于层压膜22b配置在“上”方。而且,作为表示方向的术语而使用“前后方向β”、“横向γ”。如图1所示,电池模块10具备多个单电池20和多个保持件30。单电池20是具有由两片层压膜22a、22b构成的铠装体21的所谓层压型电池。单电池20的优选的一个例子为锂离子电池,作为发电要素而具有电极体和非水电解质。电极体可以是隔着隔离件交替地层叠有多个正极以及负极的层叠型、隔着隔离件卷绕了正极以及负极的卷绕型中的任一种。非水电解质包含非水溶剂和溶解于非水溶剂的电解质盐。非水电解质并不限定于液体电解质,也可以是使用了凝胶状聚合物等的固体电解质。电解质盐优选为锂盐。电池模块10具备经由保持件30堆叠了多个单电池20的电池层叠体11。电池层叠体11例如由单电池20和保持件30交替地层叠而成。保持件30介于各单电池20之间,维持堆叠了多个单电池20的状态(即,电池层叠体11的构造),特别是,提高电池层叠体11对上下方向α的耐振动性、耐冲击性。电池模块10也可以仅由电池层叠体11构成,但是,一般具备容纳电池层叠体11的模块壳体1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构成电池层叠体11的各保持件30彼此未被固定,例如通过容纳到模块壳体12内,从而束缚前后方向β以及横向γ的运动。此外,各保持件30也可以使用未图示的紧固构件相互固定。例如,也可以在相邻配置的各保持件30设置相互嵌合的连结部。此外,也可以设置配置在电池层叠体11的上下方向α上的两侧并以夹着该层叠体的状态相互连结的一对端板。模块壳体12具有底壁部13和竖立设置在底壁部13上的侧壁部14,在壳体内设置有能够容纳电池层叠体11的空间。在模块壳体12形成有侧壁部14的一部分伸出到外侧的凸部15。凸部15形成从单电池20引出的正极引线28以及负极引线29的容纳空间。此外,在模块壳体12形成有用于在产生内部短路等异常时对从单电池20释放的气体进行排出的开口部16。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前后方向β上并列地形成有凸部15和开口部16。另外,模块壳体12优选具有未图示的盖体。如上所述,单电池20具有由两片层压膜22a、22b构成的铠装体21。关于层压膜22a、22b,优选使用在金属层的两面形成了树脂层的膜,一方的树脂层优选由能够热压接的树脂构成。金属层例如是铝的薄膜层,具有防止水分等透过的功能。铠装体21包括容纳上述的发电要素的容纳部23以及形成在容纳部23的周围的密封部27。在本实施方式中,层压膜22a成型为杯形状,在该膜形成有扁平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容纳部23。容纳部23例如对层压膜22a进行拉伸加工而形成,使得向与对置配置的层压膜22b相反侧凸出。层压膜22b大致平坦,形成单电池20的下表面。密封部27例如将层压膜22a、22b的周缘部彼此进行热压接而形成,对容纳发电要素的容纳部23的内部空间进行密闭。容纳部23具有相互大致垂直的侧面部24和主面部25。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部24相对于密封部27大致垂直地形成,沿着上下方向α。主面部25相对于侧面部24(上下方向α)大致垂直地形成,形成单电池20的上表面。主面部25与形成单电池20的下表面的层压膜22b大致平行地配置,构成在前后方向β上长长地延伸的大致长方形。在容纳部23中,在侧面部24与主面部25之间形成有曲面部26。曲面部26朝向容纳部23的外侧弯曲,设置为包围主面部25的周围。容纳部23优选像上述那样通过拉伸加工来形成,曲面部26与主面部25相比强度低。单电池20具有像上述那样从铠装体21引出的正极引线28以及负极引线29(以下,将它们统称为“极板引线”)。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各极板引线从铠装体21的长边方向一端引出。各极板引线均为大致平坦的板状体,在密封部27与层压膜22a、22b接合,通过密封部27而从各膜之间引出到铠装体21的外部。正极引线28和负极引线29分别在上下方向α上并列配置,例如,使用未图示的汇流条串联地连接。各极板引线以及汇流条等容纳到模块壳体12的凸部15。构成单电池20的正极例如由正极集电体和形成在该集电体上的正极复合材料层构成。关于正极集电体,能够使用铝等在正极的电位范围稳定的金属的箔、将该金属配置在表层的膜等。正极引线28与正极集电体电连接。正极复合材料层优选除了正极活性物质以外还包含导电材料以及粘结材料,并形成在集电体的两面。关于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使用含锂复合氧化物。作为优选的复合氧化物的一个例子,可举出Ni-Co-Mn系、Ni-Co-Al系的含锂复合氧化物。构成单电池20的负极例如由负极集电体和形成在该集电体上的负极复合材料层构成。关于负极集电体,能够使用铜等在负极的电位范围稳定的金属的箔、将该金属配置在表层的膜等。负极引线29与负极集电体电连接。负极复合材料层优选除了负极活性物质以外还包含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池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块,具备:单电池,其具有铠装体,所述铠装体由两片层压膜构成,并且包括容纳发电要素的容纳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周围的密封部;和保持件,其具有框状的基部以及伸出部,所述基部配置在所述密封部上,所述伸出部从所述基部伸出到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在从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相互大致垂直的侧面部与主面部之间的曲面部分离的位置按压所述主面部,所述单电池经由所述保持件堆叠有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30 JP 2015-1927101.一种电池模块,具备:单电池,其具有铠装体,所述铠装体由两片层压膜构成,并且包括容纳发电要素的容纳部以及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周围的密封部;和保持件,其具有框状的基部以及伸出部,所述基部配置在所述密封部上,所述伸出部从所述基部伸出到所述容纳部上,并且在从形成在所述容纳部的相互大致垂直的侧面部与主面部之间的曲面部分离的位置按压所述主面部,所述单电池经由所述保持件堆叠有多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块,所述保持件的所述伸出部与所述容纳部的与所述曲面部相邻的所述主面部的边缘部中的至少沿着所述主面部的对置的两个边的边缘部抵接,并且在相邻配置的两个所述单电池之间形成间隙。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崎裕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