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7150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24
搭载于吸尘吸的送风装置具备: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旋转驱动叶轮的马达;在内部收纳马达的马达外壳;配置于比马达外壳靠径向外方的筒部件;以及收纳叶轮的叶轮壳体。在马达外壳的外侧面与筒部件的内侧面之间构成间隙。在马达外壳的外侧面和筒部件的内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设有多个朝向另一方的侧面突出的静叶片。多个静叶片在马达外壳的径向外方沿周向排列并构成多个气流通路。多个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突起部从静叶片的朝向径向的面突出,并与另一方的侧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具有多个静叶片的送风装置,且被搭载于吸尘器等。例如,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12-67615号公报的电动送风机具备马达部、离心风扇、扩散器、以及风扇壳体。离心风扇利用马达部进行旋转驱动。扩散器具有配置于离心风扇的周围的多个静叶片。风扇壳体具有吸气口,且覆盖扩散器。另外,为了使静叶片与风扇壳体之间的间隙狭窄,在风扇壳体设有凸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12-676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12-67615号公报的电动送风机因为具有凸部与静叶片的端部之间的间隙,所以在静叶片间流动的气流的送风效率会下降。另外,特别是在使树脂器件彼此结合的情况下,由于部件尺寸的误差、装配误差等,难以使凸部和静叶片的端部抵接。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状况,目的在于有效地抑制气流的送风效率的降低。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送风装置具备: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旋转驱动上述叶轮的马达;在内部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外壳;配置于比上述马达外壳靠径向外方的筒部件;以及收纳上述叶轮的叶轮壳体。在上述马达外壳的外侧面与上述筒部件的内侧面之间构成间隙。在上述马达外壳的上述外侧面和上述筒部件的上述内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设有多个朝向另一方的侧面突出的静叶片。多个上述静叶片在上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方沿周向排列并构成多个气流通路。多个上述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上述突起部从上述静叶片的朝向径向外方的面突出,并与上述另一方的侧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吸尘器搭载上述送风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送风装置,能够有效地抑制气流的送风效率的降低。另外,能够提供具有这样的送风装置的吸尘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送风装置的构成例的概要纵剖视图。图2A是外部外壳的上方立体图。图2B是外部外壳的俯视图。图2C是外部外壳的下方立体图。图3是表示马达与外部外壳之间的间隙的构成例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上部外壳的上方立体图。图5是上部外壳的俯视图。图6是上部外壳的侧视图。图7是上部外壳的下方立体图。图8是上部外壳的仰视图。图9是表示具有突出部的静叶片的构成例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从轴向观察上部外壳嵌入外部外壳前的静叶片的剖视图。图11是从轴向观察上部外壳嵌入外部外壳后的静叶片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具有突出部的静叶片的其它构成例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搭载送风装置的吸尘器的一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关于送风装置100具备的马达2,将转子21的旋转轴(参照图1的轴211)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而且,在轴向上,将从电路基板6朝向叶轮1的方向简称为“上方”,将从叶轮1朝向电路基板6的方向简称为“下方”。另外,在各结构单元的表面,将朝向轴向上方的面简称为上表面,将朝向轴向下方的面简称为下表面。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以轴向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轴向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而且,在径向上,将朝向旋转轴的方向简称为“内方”,将远离旋转轴的方向简称为“外方”。而且,在各结构单元的表面,将朝向径向内方的侧面简称为“内侧面”,将朝向径向外方的侧面简称为“外侧面”。另外,关于具备马达2的装置或设备,在本说明书中,将送风装置100送出的气流F流动的方向成为送风方向。另外,在送风方向上,将从上游朝向下游的方向简称为“前方”,将从下游朝向上游的方向简称为“后方”。同样地,例如在后述的叶轮1等的“旋转方向”上,将从上游朝向下游的方向简称为“前方”,将从下游朝向上游的方向简称为“后方”。此外,以上所说明的方向及面的称呼并非表示实际的装入设备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及方向等。<1.送风装置的概要结构>首先,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送风装置100的结构例的概要纵剖视图。此外,图1的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虚线表示马达2的旋转轴。如图1所示,送风装置100具备叶轮1、内转子型的马达2、马达外壳3、外部外壳4、叶轮壳体5、以及电路基板6。叶轮1是具有多个叶片部件11的叶轮。叶轮1设于马达2的上部。叶轮1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马达2旋转驱动叶轮1。此外,马达2的结构后面进行详细叙述。马达外壳3将马达2收纳于内部。马达外壳3具有上部外壳31和下部外壳32。上部外壳31的下端与上下部外壳32的上端接触,使用螺钉或铆钉等部件(省略图示)接合。此外,上部外壳31的结构将于后文进行详细叙述。下部外壳32具有筒部321、盖部322、以及轴承保持部323。筒部321从盖部322的径向的周缘伸向轴向上方。盖部322具有中央开口322a。中央开口322a设于盖部322的中央部分。轴承保持部323嵌于中央开口322a内,并保持马达2的轴承24b。另外,轴承保持部323具有供马达2的轴211穿通的开口323a。筒部321及盖部322分别是相同的部件的一部分,但与轴承保持部323是不同的部件。但是,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筒部321及盖部322也可以是相互不同的部件。另外,轴承保持部323也可以是与筒部321及盖部322中至少一方相同的部件的一部分。外部外壳4是在轴向上伸长的筒部件。外部外壳4配置于比马达外壳3靠径向外方。图2A~图2C分别是表示外部外壳4的构成例的上方立体图、俯视图、以及下方立体图。在轴向上,外部外壳4的上端及下端开放。外部外壳4在内侧面4a具有六个保持部41。另外,从周向观察到的内侧面4a的沿轴向的形状向径向内方弯曲。例如,如图1所示,外部外壳4的径向上的厚度在与后述的静叶片7的下部对置的部分最厚。叶轮壳体5收纳叶轮1。叶轮壳体5设于外部外壳4的上部,且覆盖外部外壳4的上端的开口。叶轮壳体5具有设于叶轮1的轴向上方的开口部51。电路基板6是使用了环氧等树脂材料的基板。在电路基板6的下表面装配电子器件61。电子器件61包括马达2的电源电路及控制电路等,经由配线62与马达2(特别是后述的定子22等)电连接。在送风装置100中,在马达外壳3与外部外壳4之间构成间隙G。具体而言,在马达外壳3的外侧面3a与外部外壳4的内侧面4a之间构成间隙G。更具体而言,间隙G构成于后述的上部外壳31的外侧面31a及下部外壳32的外侧面32a与外部外壳4的内侧面4a之间。在轴向上,间隙G的上端及下端开放。因此,在间隙G的上端及下端能够流通气流F。送风装置100利用马达2旋转驱动叶轮1,产生经过开口部51而从叶轮壳体5的外部流入内部的气流F。气流F被旋转的叶片部件11向叶轮1的径向外方送出,被叶轮壳体5的内面引导至间隙G的上端。流入间隙G的气流F经过后述的多个静叶片7间的通风路P而流向轴向下方,从间隙G的下端排出至外部。图3是表示马达外壳3与外部外壳4之间的间隙G的构造例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间隙G的上端的第一径向宽度WH比通路中成为径向宽度最小的第二径向宽度WM宽。更详细地叙述,马达外壳3与外部外壳4之间的间隙G的上端的通风路P的第一径向宽度WH比通风路P中成为径向宽度最小的第二径向宽度WM宽。通风路P的径向宽度从间隙G的上端随着朝向轴向下方而逐渐变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旋转驱动上述叶轮的马达;在内部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外壳;配置于比上述马达外壳靠径向外方的筒部件;以及收纳上述叶轮的叶轮壳体,在上述马达外壳的外侧面与上述筒部件的内侧面之间构成间隙,在上述马达外壳的上述外侧面和上述筒部件的上述内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设有多个朝向另一方的侧面突出的静叶片,多个上述静叶片在上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方沿周向排列并构成多个气流通路,多个上述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上述突起部在径向上从上述静叶片的朝向上述另一方的侧面的面突出,并与上述另一方的侧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以在上下方向上伸长的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叶轮;旋转驱动上述叶轮的马达;在内部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外壳;配置于比上述马达外壳靠径向外方的筒部件;以及收纳上述叶轮的叶轮壳体,在上述马达外壳的外侧面与上述筒部件的内侧面之间构成间隙,在上述马达外壳的上述外侧面和上述筒部件的上述内侧面中的一方的侧面设有多个朝向另一方的侧面突出的静叶片,多个上述静叶片在上述马达外壳的径向外方沿周向排列并构成多个气流通路,多个上述静叶片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突起部,上述突起部在径向上从上述静叶片的朝向上述另一方的侧面的面突出,并与上述另一方的侧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沿上述通路从上方向下方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突起部与上述另一方的侧面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间隙的上端的第一径向宽度比在上述通路中径向宽度成为最小的第二径向宽度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比上述静叶片的下端靠轴向下方,上述间隙的径向宽度成为最大的第三径向宽度比上述第二径向宽度宽。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泽田知良福岛真智子吉松春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