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147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22
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密闭地密封的壳体(3)以及驱动单元(6);其中,驱动单元(6)布置在壳体(3)的内部,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支承地连接在壳体(3)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2)上;其中,设有第一支承元件(5)和第二支承元件(7);其中,两个支承元件(5、7)中的一个与驱动单元(6)相连,并且两个支承元件(7、5)中的另一个与支承区域(2)相连。为了有效地消音,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规定,第一支承元件(5)设计为套筒形并且具有内壁(8),并且其中,第二支承元件(7)具有栓形部段(9),其中,栓形部段(9)至少分段地容纳在第一支承元件(5)中,由此构成相叠区域(10),在相叠区域(10)中在第二支承元件(7)的栓形部段(9)和第一支承元件(5)的内壁(8)之间构造有间隙(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制冷剂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密闭地密封的壳体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用于循环地压缩制冷剂的活塞气缸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气缸单元的电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支承地连接在壳体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上、优选壳体底部上;其中,设有第一支承元件和第二支承元件;其中,两个支承元件中的一个与驱动单元相连,并且两个支承元件中的另一个与支承区域相连;其中,第一支承元件和/或第二支承元件被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包围,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设计为套筒形并且具有内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具有栓形部段,其中,所述栓形部段至少分段地容纳在第一支承元件中,由此构成相叠区域,在所述相叠区域中在第二支承元件的栓形部段和第一支承元件的内壁之间构造有间隙。
技术介绍
在制冷剂压缩机中,制冷剂压缩机具有布置在密闭地密封的壳体中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具有活塞气缸单元和配设用于驱动活塞气缸单元的电机,驱动单元通常通过弹簧支承地连在壳体上。这种支承的意义和目的是减少驱动单元的偏移或振动,以避免或减少振动和随之而来的干扰的噪音。尤其在起动过程和关机过程时驱动单元出现特别强烈的偏移。为了限制在起动过程和关机过程时的偏移,使用压力弹簧用于支承,按照现有技术压力弹簧压装在圆锥形的弹簧销上。以此在弹簧沿横向偏移大时通过弹簧圈向弹簧销上的贴靠实现渐进的弹簧特性曲线。然而该解决方案仅适合于具有相对较低的横向应力的压力弹簧,因为在横向力或偏移很大时(如主要在具有外转子电机的转速调节的压缩机发生的那样),单个弹簧圈会跳过弹簧销。因此一方面发生在弹簧特性曲线中力的下降,这导致更大的偏移。另一方面通过在弹簧圈跳过时猛地去负荷产生高频的振动(“弹簧碰撞声”),这在声学上有负面影响。附加地产生具有多个负荷变换的高应力幅度,这降低了弹簧的疲劳强度。因此承受这种应力的压力弹簧必须以相对于由驱动单元的重力造成的静态应力的大于10的安全系数设计,然而这对减振有负面影响并且以此被不期望的噪声产生影响。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其避免了上述缺点。尤其应通过制冷剂压缩机的驱动单元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支承实现特别有效的消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思是,通过支承元件的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案使得压力弹簧和/或拉力弹簧本身去负荷,以实现明显更有利的声学构造。按照本专利技术,这通过一种支承元件实现,所述支承元件具有栓形部段,该栓形部段至少分段地容纳在另外的支承元件的套筒形的部段中。因为两个支承元件中的一个与驱动单元相连,并且两个支承元件中的另一个与制冷剂压缩机的壳体的支承区域相连,所以驱动单元沿所有横向(并且基本不仅沿一个横向或者沿少数几个横向)的偏移都被限制,并且弹簧本身去负荷。在此,每个横向都横置、优选垂直于轴向,所述轴向由所述栓形部段的纵向延伸得出。所述压力弹簧和/或拉力弹簧因此不必再相对于静态载荷以最大为10或者更多的系数过度设计。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案中,弹簧的最大载荷仅通过一个支承元件的栓形部段在另一个支承元件的套筒形的部段中的间隙以及通过弹簧的横向刚度确定。还要强调的是,在此重要的是在两个支承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弹簧的横向刚度越小,则最大的可能的载荷就也越小。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对弹簧附近的偏移的限制还使得制造公差的影响也很小。相应地在一种制冷剂压缩机中,所述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密闭地密封的壳体以及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具有用于循环地压缩制冷剂的活塞气缸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气缸单元的电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支承地连接在壳体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上、优选壳体底部上;其中,设有第一支承元件和第二支承元件;其中,两个支承元件中的一个与驱动单元相连,并且两个支承元件中的另一个与支承区域相连;其中,第一支承元件和/或第二支承元件被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包围,按照本专利技术规定,所述第一支承元件设计为套筒形并且具有内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具有栓形部段,其中,所述栓形部段至少分段地容纳在第一支承元件中,由此构成相叠区域,在所述相叠区域中在第二支承元件的栓形部段和第一支承元件的内壁之间构造有间隙。此外,由此也实现了空间利用的改进,相比于从现有技术已知的制冷剂压缩机实现壳体体积的减小(通常减小约0.15l)。另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在驱动单元的支承以及整个制冷剂压缩机的疲劳强度方面没有缺点。第一支承元件尤其可以与驱动单元相连,并且第二支承元件尤其可以与支承区域相连。为了实现减振而允许驱动单元一定程度的偏移和同时对于支承的机械稳定性实现期望的偏移限制,所述间隙的尺寸很重要。在此尤其在沿径向观察,所述内壁直接布置在栓形部段后时,径向的间隙宽度可以与内壁的直径有关。在也能想到的其他变型设计方案中,弹簧元件布置在内壁和栓形部段之间。所述间隙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径向的间隙宽度,以在容纳弹簧元件之外还能允许横向运动。按照大量实验的结果,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间隙占有所述内壁的直径的20%至60%、优选30%至50%、尤其35%至45%。为了实现弹簧元件特别简单和省空间的固定,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一支承元件至少分段地与所述弹簧元件摩擦接合地相连。为了一方面实现弹簧元件与第一支承元件的特别稳定的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为了简化支承或制冷剂压缩机的组装,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弹簧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上的夹紧套之间夹紧。为了得到机械式特别稳定的第二支承元件,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栓形部段由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形成,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二端部部段具有相较于所述栓形部段更大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栓形部段和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一体式地构造。特别优选的是,整个第二支承元件一体式地构造。在驱动装置偏移时会发生第二支承元件的部分与第一支承元件相接触,所述部分不位于栓形部段上。为了在此情况中排除两个支承元件的卡钩和为了实现两个支承元件相对滑动,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二支承元件具有过渡部段,所述过渡部段布置在所述栓形部段和所述第二端部部段之间,在所述过渡部段中的直径从栓形部段区域内的最小值优选圆锥形地单调地增大至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二端部部段的区域内的最大值。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二端部部段的相比于栓形部段更大的直径提供了一种把弹簧元件固定在第二支承元件上的简单的可能性,优选的方式是,把弹簧元件向第二端部部段上牵拉并且基于自身的弹性或内应力压向第二端部部段。因此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二端部部段摩擦接合地与所述弹簧元件相连。为了沿轴向、优选沿弹簧元件的压力方向也限制驱动单元的偏移,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二支承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通过优选平坦的、用于与第二止挡面接触的第一止挡面被在轴向上限制。为了能以设计上特别简单的方式实现第二止挡面,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第二止挡面由所述第一支承元件或者驱动单元构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制冷剂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密闭地密封的壳体(3)以及驱动单元(6),所述驱动单元(6)具有用于循环地压缩制冷剂的活塞气缸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气缸单元的电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6)布置在壳体(3)的内部,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支承地连接在壳体(3)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2)上、优选壳体底部(4)上;其中,设有第一支承元件(5)和第二支承元件(7);其中,两个支承元件(5、7)中的一个与驱动单元(6)相连,并且两个支承元件(7、5)中的另一个与支承区域(2)相连;其中,第一支承元件(5)和/或第二支承元件(7)被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22)包围,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设计为套筒形并且具有内壁(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7)具有栓形部段(9),其中,所述栓形部段(9)至少分段地容纳在第一支承元件(5)中,由此构成相叠区域(10),在所述相叠区域(10)中在第二支承元件(7)的栓形部段(9)和第一支承元件(5)的内壁(8)之间构造有间隙(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的内壁(8)和/或栓形部段(9)至少分段地设有粘弹性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2 AT GM50095/20151.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密闭地密封的壳体(3)以及驱动单元(6),所述驱动单元(6)具有用于循环地压缩制冷剂的活塞气缸单元和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气缸单元的电机;其中,所述驱动单元(6)布置在壳体(3)的内部,并且借助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支承地连接在壳体(3)的至少一个支承区域(2)上、优选壳体底部(4)上;其中,设有第一支承元件(5)和第二支承元件(7);其中,两个支承元件(5、7)中的一个与驱动单元(6)相连,并且两个支承元件(7、5)中的另一个与支承区域(2)相连;其中,第一支承元件(5)和/或第二支承元件(7)被至少一个弹簧元件(1、22)包围,其中,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设计为套筒形并且具有内壁(8),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支承元件(7)具有栓形部段(9),其中,所述栓形部段(9)至少分段地容纳在第一支承元件(5)中,由此构成相叠区域(10),在所述相叠区域(10)中在第二支承元件(7)的栓形部段(9)和第一支承元件(5)的内壁(8)之间构造有间隙(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的内壁(8)和/或栓形部段(9)至少分段地设有粘弹性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11)占有所述内壁(8)的直径的20%至60%、优选30%至50%、尤其35%至45%。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至少分段地与所述弹簧元件(1)摩擦接合地相连。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的第一端部部段(12)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和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承元件(5)上的夹紧套(13)之间夹紧。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形部段(9)由所述第二支承元件(7)的第一端部部段(14)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雷施
申请(专利权)人:思科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