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11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窗户,其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性,还能够提升产品外观的美感,能够节约产品的制造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的水密性,该复合材料窗户包括:合成树脂型材,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从而形成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金属型材,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并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从而形成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材料窗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窗户,更加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性,还能够提升外观的美感,能够节约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水密性的复合材料窗户。
技术介绍
建筑物的内外部设有各种窗户,用于限制出入以及进行采光。此时,根据开闭方式,窗户可以分为横推式、铰链式或固定式,其中,横推式窗户是设置在住宅的起居室以及阳台等处的中大型窗的主流。另一方面,在过去窗户的窗框以及窗扇框架一般由木材形成。但是,木材的成型等操作繁琐,难以进行大量生产。为了解决这样的木材窗户的问题,最近由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等合成树脂型材或者铝等金属型材制造窗户。由合成树脂型材制造的窗户即合成树脂窗户,或由金属型材制造的窗户即金属窗户通过挤压工艺比较简单地成型,因此与木材窗户相比易于进行大量生产。此时,合成树脂窗户除了易于进行大量生产之外,还具有价格低廉,隔热性优秀的优点,但是存在颜色等单调的问题。并且,金属窗户除了易于大量生产之外,具有通过多种颜色以及固有的质感呈现美丽外观的优点,但是存在产品成本相当高,而且隔热性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混用合成树脂部和金属部的复合材料窗户等,如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18913号(公告日:2008.04.04)所公开。但是,现有的大部分复合材料窗户的问题在于,制造繁琐,如合成树脂部与金属部的结合过程需要相当多的时间等,因此生产性低,而且合成树脂部以及金属部上产生缝隙,无法呈现想要的外观美感,并且制造成本相当高,水密性低。出于上述的理由,在该领域中试图开发一种容易制造,还能够提升外观美感,能够节约制造成本,能够提高水密性的复合材料窗户,但是至今未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现状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窗户,以解决因复合材料窗户的制造繁琐而降低生产性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窗户,以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窗户的制造成本相当高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窗户,以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窗户的水密性差的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窗户,以解决现有的复合材料窗户的外观美感低的问题。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包括:合成树脂型材,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从而形成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金属型材,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并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从而形成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通过将设置在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一面的突起部插入到设置在所述金属型材的一面的槽部,从而结合所述金属型材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在所述金属型材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后,使某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与另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倾斜端部相抵接并进行熔接,以便相互结合成直角,并且使某一个所述金属型材与另一个所述金属型材的倾斜端部相抵接并通过螺钉紧固,以便相互结合成直角。所述合成树脂型材可以由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形成。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倾斜端部比所述金属型材的倾斜端部突出2.0mm-7.0mm。所述突起部沿着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所述突起部隔着间隔形成为一对。所述金属型材可以由铝形成。所述金属型材可以配置在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的室内侧。所述金属型材可以配置在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的室内侧以及室外侧。所述金属型材在内部两侧具备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的支撑片。所述金属型材的倾斜端部在下端具备凹陷部。所述槽部沿着所述金属型材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所述槽部隔着对应于所述突起部的间隔而形成为一对。所述槽部具备上翼以及下翼。隔着间隔紧固一对所述螺钉。所述螺钉螺合在所述金属型材内部两侧的支撑片上。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形成横推式单开窗、横推式双开窗、铰链式窗、固定式窗中的一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随着将合成树脂型材的突起部插入到金属型材的槽部,合成树脂型材与金属型材结合为一体,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合成树脂型材与金属型材的结合所需的时间等,因此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仅将金属型材用在露出于外部的部位,从而尽量减少了使用量,具有美丽外观的同时,还能够节约制造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将合成树脂型材与金属型材结合为一体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合成树脂型材的熔接,从而顺利地阻断水从外部流入,因此能够提高产品的水密性。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金属型材配置在室内侧以及室外侧的状态的例示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合成树脂型材的立体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金属型材的立体图。图5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合成树脂型材与金属型材的结合的例示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合成树脂型材的熔接的例示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合成树脂型材的熔接的另一例示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中的金属型材之间的结合的例示图。附图标记10:合成树脂型材11:突起部12:倾斜端部20:金属型材21:槽部21a:翼22:螺钉23:支撑片24:倾斜端部25:凹陷部100:窗框200:窗扇框架300:热板A:复合材料窗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复合材料窗户A包括合成树脂型材10和金属型材20。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从而形成窗框100以及窗扇框架200.这样的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可以由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形成。通过由聚氯乙烯形成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在材料特性方面,窗框100以及窗扇框架200不仅具有稳定的耐久性,还具备隔热性。并且,某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和另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倾斜端部12相抵接并熔接,从而相互结合成直角。由于某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和另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倾斜端部12相抵接并熔接而相互结合成直角,随着重复该操作,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并且防止水通过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结合部位流入。此时,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倾斜端部12通过以45°角切割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端部而形成,并且分别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两端。另一方面,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一面具备突起部11。由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具备所述突起部11,随着将所述突起部11插入到下面说明的所述金属型材20的槽部21,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和所述金属型材20相互结合。此时,所述突起部11沿着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由于所述突起部11沿着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随着将所述突起部11插入到沿着所述金属型材2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的所述槽部21,简单且牢固地结合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与所述金属型材20。其中,优选,所述突起部11隔着间隔形成为一对。由于所述突起部11形成为一对,与形成单个所述突起部11的情况相比,所述合成树脂型材和所述金属型材20之间的结合力倍增。并且,优选,所述合成树脂型材10的倾斜端部12比所述金属型材20的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复合材料窗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材料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树脂型材,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从而形成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金属型材,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并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从而形成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通过将设置在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一面的突起部插入到设置在所述金属型材的一面的槽部,从而结合所述金属型材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在所述金属型材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后,使某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与另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倾斜端部相抵接并进行熔接,以便相互结合成直角,并且,使某一个所述金属型材与另一个所述金属型材的倾斜端部相抵接并通过螺钉紧固,以便相互结合成直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8 KR 10-2015-01499581.一种复合材料窗户,其特征在于,包括:合成树脂型材,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从而形成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金属型材,被组装成四边形框架形式,并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从而形成所述窗框以及窗扇框架,通过将设置在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一面的突起部插入到设置在所述金属型材的一面的槽部,从而结合所述金属型材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在所述金属型材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结合后,使某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与另一个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倾斜端部相抵接并进行熔接,以便相互结合成直角,并且,使某一个所述金属型材与另一个所述金属型材的倾斜端部相抵接并通过螺钉紧固,以便相互结合成直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由聚氯乙烯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倾斜端部比所述金属型材的倾斜端部突出2.0mm-7.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沿着所述合成树脂型材的长度方向形成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部隔着间隔形成为一对。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永三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华奥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