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501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其包括公压容器,公压容器的内部管腔分为容纳电机定、转子的电机腔和容纳叶轮的泵腔体,构成电机转子的主轴延伸到泵腔体内并与叶轮连接;泵腔体内位于叶轮的下端设有一隔热挡圈,泵腔体的内壁上敷设有一陶瓷层;叶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部,叶轮的外表面上涂设有一耐磨层;泵腔体内位于叶轮的下端设有一迷宫,泵腔体内位于迷宫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公压容器上位于电机腔与泵腔体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减缓热传导的环形限制部,电机腔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主轴的轴颈轴承,电机腔的侧壁连通有一冷却辅助装置,电机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阻隔杂质进入电机腔内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过滤部上设有一导流孔。

A new type of high efficiency water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
技术介绍
炉水泵主要是回收锅炉启动初期排出的热水、汽水混合物、饱和蒸汽及过热度不足的过热蒸汽,在省煤器和水冷壁之间打循环,来实现工质和热量的回收;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炉水泵结构简单、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具有较高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的新型高效炉水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其包括公压容器,公压容器的内部管腔分为容纳电机定、转子的电机腔和容纳叶轮的泵腔体,构成电机转子的主轴延伸到泵腔体内并与叶轮连接;泵腔体内位于叶轮的下端设有一隔热挡圈,泵腔体的内壁上敷设有一陶瓷层;叶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部,叶轮的外表面上涂设有一耐磨层;泵腔体内位于叶轮的下端设有一迷宫,泵腔体内位于迷宫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公压容器上位于电机腔与泵腔体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减缓热传导的环形限制部,电机腔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主轴的轴颈轴承,电机腔的侧壁连通有一冷却辅助装置,电机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阻隔杂质进入电机腔内的第二过滤部,第二过滤部上设有一导流孔。进一步地,叶轮进水口的端面上通过螺钉固定有一耐磨环。进一步地,耐磨环的断面呈“L”型,耐磨环的水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固定螺钉的沉孔。进一步地,叶轮为开式叶轮,叶轮上的相邻两个叶片之间设置有加强筋。进一步地,位于电机腔内的主轴上设置有推力盘辅助叶轮,推力盘辅助叶轮的上端面直径大于下端面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新型高效炉水泵结构新颖,隔热挡圈的设置用于减少泵腔体内位于叶轮的下方由于对流和热传导而产生的热流,避免其对叶轮的运转造成影响,且提高了叶轮的使用寿命;陶瓷层的设置提高了泵腔体内壁的整体高耐磨性能,耐磨层的设置降低了叶轮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水的侵蚀,增加了叶轮的耐磨性;凹部的设置,使得耐磨层的镀设更加的牢固稳定,进而提高了炉水泵的工作效率;在迷宫的作用下限制了沉积物进入电机腔的现象,微量杂质经过迷宫时,又可被过滤部过滤;在迷宫和过滤部的配合作用下,有效地防止了杂质进入电机腔的现象;冷却辅助装置的装置用于维持电机腔内的低温,经冷却后的水流进入电机腔内前经第二过滤部进行过滤,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杂质进入电机腔内的情况,确保了电机腔内的良好环境,提高了炉水泵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高效炉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电机腔;2、泵腔体;3、主轴;4、叶轮;5、隔热挡圈;6、陶瓷层;7、凹部;8、耐磨层;9、迷宫;10、第一过滤部;11、环形限制部;12、轴颈轴承;13、冷却辅助装置;14、第二过滤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示例”等等的引用表明如此描述的实施例或示例可以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但并非每个实施例或示例都必然包括特定特征、结构、特性、性质、元素或限度。另外,重复使用短语“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有可能是指代相同实施例,但并非必然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如图1所示,该新型高效炉水泵包括公压容器,公压容器的内部管腔分为容纳电机定、转子的电机腔1和容纳叶轮4的泵腔体2,构成电机转子的主轴3延伸到泵腔体2内并与叶轮4连接;泵腔体2内位于叶轮4的下端设有一隔热挡圈5,泵腔体2的内壁上敷设有一陶瓷层6;叶轮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部7,叶轮4的外表面上涂设有一耐磨层8。在具体实施中,隔热挡圈5的设置用于减少泵腔体2内位于叶轮4的下方由于对流和热传导而产生的热流,避免其对叶轮4的运转造成影响,且提高了叶轮4的使用寿命;陶瓷层6的设置提高了泵腔体2内壁的整体高耐磨性能,耐磨层8的设置降低了叶轮4在使用过程中所受到的水的侵蚀,增加了叶轮4的耐磨性;凹部7的设置,使得耐磨层8的镀设更加的牢固稳定,进而提高了炉水泵的工作效率。泵腔体2内位于叶轮4的下端设有一迷宫9,泵腔体2内位于迷宫9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10;公压容器上位于电机腔1与泵腔体2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减缓热传导的环形限制部11,电机腔1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主轴3的轴颈轴承12,电机腔1的侧壁连通有一冷却辅助装置13,电机腔1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阻隔杂质进入电机腔1内的第二过滤部14,第二过滤部14上设有一导流孔。在具体实施中,在迷宫9的作用下限制了沉积物进入电机腔1的现象,微量杂质经过迷宫9时,又可被过滤部过滤;在迷宫9和过滤部的配合作用下,有效地防止了杂质进入电机腔1的现象;冷却辅助装置13的装置用于维持电机腔1内的低温,经冷却后的水流进入电机腔1内前经第二过滤部14进行过滤,进一步有效地防止杂质进入电机腔1内的情况,确保了电机腔1内的良好环境,提高了炉水泵的使用效率。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叶轮4进水口的端面上通过螺钉固定有一耐磨环,对叶轮4进水口的端面进行了保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耐磨环的断面呈“L”型,耐磨环的水平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用于固定螺钉的沉孔;在具体实施中,耐磨环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叶轮4进水口的端面上,能够保护叶轮4,防止杂质冲蚀叶轮4端面而产生局部磨损,使叶轮4过早失效;且耐磨环磨损后,通过更换耐磨环即可维持叶轮4的正常运转,避免了频繁的更换叶轮4,延长了叶轮4的使用寿命。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叶轮4为开式叶轮4,叶轮4上的相邻两个叶片之间设置有加强筋,用于提高相邻两个叶片之间的连接强度。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位于电机腔1内的主轴3上设置有推力盘辅助叶轮4,推力盘辅助叶轮4的上端面直径大于下端面直径。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使显而易见的,本文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压容器,所述公压容器的内部管腔分为容纳电机定、转子的电机腔和容纳叶轮的泵腔体,构成电机转子的主轴延伸到泵腔体内并与叶轮连接;所述泵腔体内位于所述叶轮的下端设有一隔热挡圈,所述泵腔体的内壁上敷设有一陶瓷层;所述叶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部,所述叶轮的外表面上涂设有一耐磨层;所述泵腔体内位于所述叶轮的下端设有一迷宫,所述泵腔体内位于所述迷宫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所述公压容器上位于所述电机腔与泵腔体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减缓热传导的环形限制部,所述电机腔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主轴的轴颈轴承,所述电机腔的侧壁连通有一冷却辅助装置,所述电机腔的下部设置有用于阻隔杂质进入电机腔内的第二过滤部,所述第二过滤部上设有一导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炉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公压容器,所述公压容器的内部管腔分为容纳电机定、转子的电机腔和容纳叶轮的泵腔体,构成电机转子的主轴延伸到泵腔体内并与叶轮连接;所述泵腔体内位于所述叶轮的下端设有一隔热挡圈,所述泵腔体的内壁上敷设有一陶瓷层;所述叶轮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凹部,所述叶轮的外表面上涂设有一耐磨层;所述泵腔体内位于所述叶轮的下端设有一迷宫,所述泵腔体内位于所述迷宫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过滤部;所述公压容器上位于所述电机腔与泵腔体之间设置有一用于减缓热传导的环形限制部,所述电机腔的上下端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主轴的轴颈轴承,所述电机腔的侧壁连通有一冷却辅助装置,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成姚荣祥周巧霞张晓燕陈林丁孟良黄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