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压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5243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7:39
一种保压治具,包括上模、下模、连接柱体和弹簧。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配合以形成保压空间。所述下模设有弹簧的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于靠近上模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下模设有位于收纳空间上方且开口旁侧的上壁。所述连接柱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定位于上模上,所述第二端部和连接部收容于收纳空间内,所述连接部能够从开口向外伸出从而部分露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弹簧绕设于连接部上,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模的上壁抵接,弹簧的下端与第二端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保压治具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保压效果好。

Pressure preserving tool

A pressure preserving tool, including the upper die, the lower die, the connecting column and the spring.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cooperated with each other to form a pressure preserving space. Storage space in the lower mold is provided with a spring,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orage space near the upp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the lower die is arranged on the wall in the storage space above and beside the opening.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nd, a second end and connecting the first end and second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first end located on the upper die, the second end part and a connecting part is accommodated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the connecting part can extend outward from the opening to expose the the accommodation space. The spring is wound on the connecting part, the upper end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to the upper wall of the lower die,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pring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and good pressure protec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压治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保压治具。
技术介绍
保压治具,用于产品部件间粘合后的保压。现有技术中的保压治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将产品置于下模中,再将上模与下模扣合成一体来对产品进行保压。使用上述保压治具进行保压的过程中,保压治具的上模和下模需要经常适配来调整扣合量以实现较佳的保压效果,使用较为麻烦;产品保压完之后,需要将上模和下模分开才可取出产品,拆卸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保压治具,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保压效果好。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压治具,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保压空间的上模和下模,还包括连接柱体和弹簧,所述下模设有弹簧的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于靠近上模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下模设有位于收纳空间上方且开口旁侧的上壁,所述连接柱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定位于上模上,所述第二端部和连接部收容于收纳空间内,所述连接部能够从开口向外伸出从而部分露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弹簧绕设于连接部上,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模的上壁抵接,弹簧的下端与第二端部抵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纳空间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的尺寸,第二端部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连接部的横截面的尺寸,而连接部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一端部的横截面的尺寸且小于开口的尺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是螺旋弹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体和弹簧均为一对,对称地分布于保压空间的两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仅具有上模、下模、连接柱体和弹簧四个组成元件,因此结构简单;本技术仅需在产品需要保压时手动拉上模使得上模相对于下模向上移动,当产品放入保压空间且松手后上模、下模即可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将产品置于保压状态,使用方便;本技术的上模、下模恢复初始位置系通过弹簧的弹力释放实现的,因此,保压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保压治具中的弹簧未被压缩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保压治具中的弹簧在压缩状态下的剖视图。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1---保压空间2---上模3---下模31---收纳空间32---开口33---上壁4---连接柱体41---第一端部42---第二端部43---连接部5---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保压治具,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保压空间1的上模2和下模3。所述保压治具还包括连接柱体4和弹簧5,所述下模3设有弹簧5的收纳空间31,所述收纳空间31于靠近上模2的上部设有开口32,所述下模3设有位于收纳空间31上方且开口32旁侧的上壁33。所述连接柱体4具有第一端部41、第二端部42以及连接第一端部41、第二端部42的连接部43,所述第一端部41定位于上模2上,所述第二端部42和连接部43收容于收纳空间31内,所述连接部43能够从开口32向外伸出从而部分露出所述收纳空间31。所述弹簧5绕设于连接部43上,所述弹簧5的上端与下模3的上壁33抵接,弹簧5的下端与第二端部42抵接。所述收纳空间31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42的横截面的尺寸,第二端部42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连接部43的横截面的尺寸,而连接部43的横截面的尺寸大于第一端部41的横截面的尺寸且小于开口32的尺寸,从而保证了连接部43能够从开口32向外伸出,弹簧5能够被压缩而不从下模3内脱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簧5是螺旋弹簧,螺旋弹簧能够被压缩而提供弹性回复力。所述连接柱体4和弹簧5均为一对,对称地分布于保压空间1的两侧。保压空间1两侧分别设置连接柱体4和弹簧5,保证了上模2和下模3的不脱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产品需要保压时,手动拉上模2使得上模2相对于下模3向上移动,上模2和下模3之间的距离增大,产品顺利地放入上模2和下模3之间的保压空间1,此时,弹簧5被压缩;当产品放入保压空间1且松手后,弹簧5的弹力释放,带动上模2相对于下模3向下移动,返回初始位置,从而将产品置于保压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仅具有上模2、下模3、连接柱体4和弹簧5四个组成元件,因此结构简单;本技术仅需在产品需要保压时手动拉上模2使得上模2相对于下模3向上移动,当产品放入保压空间1且松手后上模2、下模3即可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将产品置于保压状态,使用方便;本技术的上模2、下模3恢复初始位置系通过弹簧5的弹力释放实现的,因此,保压效果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保压治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压治具,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保压空间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柱体和弹簧,所述下模设有弹簧的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于靠近上模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下模设有位于收纳空间上方且开口旁侧的上壁,所述连接柱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定位于上模上,所述第二端部和连接部收容于收纳空间内,所述连接部能够从开口向外伸出从而部分露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弹簧绕设于连接部上,所述弹簧的上端与下模的上壁抵接,弹簧的下端与第二端部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压治具,包括相互配合以形成保压空间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柱体和弹簧,所述下模设有弹簧的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于靠近上模的上部设有开口,所述下模设有位于收纳空间上方且开口旁侧的上壁,所述连接柱体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定位于上模上,所述第二端部和连接部收容于收纳空间内,所述连接部能够从开口向外伸出从而部分露出所述收纳空间,所述弹簧绕设于连接部上,所述弹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东桂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尚实豪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