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3988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方法。垃圾挤压液的处理分除臭和净化两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即可将垃圾挤压液处理至达标排放,保证出水无臭无味、干净清澈、可循环利用,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本发明专利技术较其他方法具有无毒、环保、投资省、见效快、效率高、稳定性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管理维护方便等优势。这一发明专利技术将填补国内垃圾挤压液微生物处理的空白,实现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垃圾挤压液可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

A refuse transfer station is odorless, without extrusion process of solid waste discharge of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商品消费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垃圾的生产量和排出量也随之增加。为了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城市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方式。由于城市垃圾中无机杂质含量较高,影响垃圾后续的处理,故在垃圾进行填埋、焚烧或者堆肥前往往会对垃圾进行破碎、挤压处理,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节省空间。然而,通过破碎、挤压垃圾产生的垃圾挤压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表现为释放硫化氢、氨、苯、丙酮等多种有害气体,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气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化学需氧量(CODCr)高达几十万mg/L,总磷(TP)500~1000mg/L,氨氮(NH3-N)600~900mg/L,还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重金属等,直接排放势必会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垃圾中转站的垃圾挤压液经清水冲洗后,往往直接排往中转站外的空地或污水管网。若管网未截污,污水会直接排入附近的湖泊、河流,造成湖泊、河流的严重污染,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后续的治理增加了难度。此外,由于转运及运输距离的需求,垃圾中转站多位于市区或紧邻市区,周边人口密集,垃圾中转过程产生的臭味对周边民众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亟需一种安全、高效的方法来解决垃圾转运站垃圾挤压液恶臭扰民、重污染破坏环境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将提供一种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消除垃圾挤压液臭气和净化废水水质的新工艺方法。主要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菌群组成、代谢类型、呼吸类型及作用功能的多样性,在环境中适应能力强能迅速成长为优势菌群,改善水体中的微生态,抑制恶臭物质的生成,高效降解、转化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再结合处理工艺,在短时间内即可将垃圾挤压液处理至达标排放,保证出水无臭无味、干净清澈、可循环利用,确保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本专利技术较其他方法具有无毒、环保、投资省、见效快、效率高、稳定性好、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管理维护方便等优势。这一专利技术将填补国内垃圾挤压液微生物处理的空白,实现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挤压液可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垃圾中转站垃圾挤压液出水量不稳定、质量变化大、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且需同时解决除臭、深度净化水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实现垃圾挤压液出水无臭无味、清澈干净、可循环利用,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极大地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造福居民百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垃圾挤压液通过除油池除油后,调节酸碱度至pH6~7,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MBBR反应池、沉淀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回收送入垃圾压缩车间同垃圾一起压缩,提高固体垃圾的降解效率,实现资源再利用,沉淀池的上清液一部分通过提升泵和喷淋装置用于垃圾压缩车间喷淋除臭,一部分用于冲洗垃圾中转站的地面,剩余部分达标排放,进入污水管网或流入生态塘;所述的第一好氧池在系统运行第一周每天投加一次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量为每吨废水1~100g,以后每周按上述菌剂量投加一次,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第一好氧池中的每一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5cfu/mL;所述的第二好氧池在系统运行时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第二好氧池中的每一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5cfu/mL;所述的MBBR反应池在系统运行时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量为每吨废水1~100g,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MBBR反应池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每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5cfu/mL;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20~80份(重量份,下同)、地衣芽孢杆菌10~25份、酵母菌10~25份、沼泽红假单胞菌20~50份、红球菌3~15份、假单胞菌5~15份、乳酸菌1~5份。以上所述菌株的有效菌浓度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105~1011cfu/g、地衣芽胞杆菌105~1011cfu/g、酵母菌105~1011cfu/g、沼泽红假单胞菌105~1011cfu/g、红球菌105~1011cfu/g、假单胞菌105~1011cfu/g、乳酸菌105~1011cfu/g。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30份、地衣芽孢杆菌20份、酵母菌10份、沼泽红假单胞菌20份、红球菌5份、假单胞菌10份和乳酸菌5份;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CCTCCM202045)、地衣芽孢杆菌(CGMCC12448)、酵母菌(CCTCCM2011094)、沼泽红假单胞菌(CGMCC10802)、红球菌(CGMCC8943)、假单胞菌(CGMCC12460)和乳酸菌(CGMCC10436)。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除油池的材质是不锈钢,隔板长度根据处理量设计,水力停留时间1.2~2.0h。以上所述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两个好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6~48h。以上所述的的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的MBBR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36h,生物填料选用比重接近于水的优质共聚材料,例如LEVAPOR载体、PE鲍尔环、聚氨酯海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挤压液的高效处理工艺,该工艺采用氧化池——MBBR反应池——生态塘组合工艺,结合复合微生物菌剂,实现臭气、高浓度垃圾挤压液的高效除臭、净化,进而达到排放要求,从而实现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1)垃圾挤压液成分复杂,单一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是无法实现除臭甚至是净化水质至达标排放的。本专利技术利用氧化池、MBBR反应池和生态塘多位一体的综合处理系统,兼顾好氧池高效除臭,MBBR反应池集好氧、兼性好氧和厌氧于一体的高效生物氧化、脱氮和除磷能力,以及复合微生物的生物强化能力和生态塘的深度净化能力。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见效快、效率高、稳定性好、管理维护方便等优点。(2)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红球菌、假单胞菌和乳酸菌,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大的生长代谢能力和各菌种之间的相互协同作用短时间内高效去除挤压液的臭气,同时对挤压液各种污染成分分解、代谢、转化。(3)MBBR反应池通过比表面积大、比重接近于水易于随水自由运动的生物填料,大量吸附水体中的微生物,再利用填料载体独有的溶解氧梯度,每个载体上形成好氧区、兼性好氧区和厌氧区,即每个载体都是一个微型反应器,使反应池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以及脱磷、吸磷的能力,系统的生物氧化、脱氮和除磷能力大大提高。根据进水负荷,可灵活选择填料的填充率,是处理进水量不稳定的垃圾挤压液的最佳选择,并可达到兼顾高效和远期扩大处理规模而无需增大池容的要求。(4)本工艺采用了上清液喷淋除臭系统,大幅减少了废水排放,实现废水回用;上清液含有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能有效抑制整个垃圾转运站的臭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垃圾挤压液通过除油池除油后,调节酸碱度至pH6~7,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MBBR反应池,沉淀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回收送入垃圾压缩车间同垃圾一起压缩,沉淀池的上清液一部分通过提升泵和喷淋装置用于垃圾压缩车间喷淋除臭,一部分用于冲洗垃圾转运站的地面,剩余部分达标排放,进入污水管网或流入生态塘;所述的第一好氧池在系统运行第一周每天投加一次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量为每吨废水1~100g,以后每周按上述菌剂量投加一次,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第一好氧池中的每一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转运站无臭、无固废排放的挤压液处理工艺,包括下述步骤:垃圾挤压液通过除油池除油后,调节酸碱度至pH6~7,然后依次进入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MBBR反应池,沉淀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回收送入垃圾压缩车间同垃圾一起压缩,沉淀池的上清液一部分通过提升泵和喷淋装置用于垃圾压缩车间喷淋除臭,一部分用于冲洗垃圾转运站的地面,剩余部分达标排放,进入污水管网或流入生态塘;所述的第一好氧池在系统运行第一周每天投加一次复合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添加量为每吨废水1~100g,以后每周按上述菌剂量投加一次,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第一好氧池中的每一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5cfu/mL;所述的第二好氧池在系统运行时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第二好氧池中的每一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5cfu/mL;所述的MBBR反应池在系统运行时投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保持在系统运行过程中,MBBR反应池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的每种菌剂浓度均不低于105cfu/mL;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20~80份、地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军赵永顺雷静齐畅单梅王大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新禹智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