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213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5:34
一种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其要点在于它由夹具体、芯轴、拉杆和涨簧构成,涨簧为中空的管体,两端沿轴向分别设计有多条涨槽,涨簧两端头的内表面为喇叭口,夹具体从后端进入涨簧,其外表面有与涨簧后喇叭口相配合的斜面,芯轴为台阶柱形,前端为与涨簧前喇叭口相配合的锥形体,尾端设计有与拉杆相配合的螺纹孔,芯轴的尾端从涨簧前端进入夹具体的通孔中与拉杆固定连接,在涨簧的中部设计有固定孔,夹具体开有长孔、芯轴上设计有长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径夹紧,夹紧力均匀,涨簧采用双内锥,定位精度高,精加工零件外圆重要表面时装夹快捷,对零件的内孔起支撑夹紧作用,增加零件的刚性,保证同轴度要求,提高了加工效率,合格率较高。

Special fixture for machining the outer circle of sleev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所属
本技术涉及套筒类加工外圆的领域,尤其涉及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
技术介绍
套筒类零件在机械加工中极为常见,在军工生产也有广泛应用,军工生产套筒类零件(如弹壳等),为了减轻重量,常以薄壁件的形式存在,这类零件外圆的精加工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普通的夹紧工具,容易造成工件变形。为了保证产品的性能可靠,这类零件粗糙度和形位公差都要求较高,普通的加工方法(例如用三爪和顶尖一夹一顶或两顶尖双顶)要么加工效率低,要么合格率不高,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使用的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其要点在于它由夹具体、芯轴、拉杆和涨簧构成,涨簧为中空的管体,两端沿轴向分别设计有多条涨槽,涨簧两端头的内表面为喇叭口,夹具体中心为与芯轴相配合的通孔,夹具体从后端进入涨簧,其外表面有与涨簧后喇叭口相配合的斜面,芯轴为台阶柱形,前端为与涨簧前喇叭口相配合的锥形体,尾端设计有与拉杆相配合的螺纹孔,芯轴的尾端从涨簧前端进入夹具体的通孔中与拉杆固定连接,在涨簧的中部设计有固定孔,在与涨簧固定孔相对应的夹具体开有长孔、芯轴上设计有长槽。涨簧两端分别设计有2-12条涨槽。涨槽的数量越多,弹性越好,但刚性下降。涨簧两端分别设计有8条涨槽。涨簧外径65-80mm时我们选择8条。涨簧涨槽的末端加工有圆孔,涨槽与圆孔连通,涨槽与圆孔具有相同的中心线,圆孔的直径大于涨槽的宽度。涨簧圆孔的直径为涨槽宽度的2倍。涨簧两端的涨槽在径向上相错开。本技术夹具采用径夹紧夹紧力均匀,涨簧采用双内锥,定位精度高,精加工零件外圆重要表面时装夹快捷,使用时套入待加工零件的内孔,通过夹具体、芯轴、涨簧、拉杆等实现套筒类零件内孔两端的涨紧,对其起支撑夹紧作用,增加待加工零件的刚性,从而保证套筒类零件圆柱某些重要部位的同轴度要求,提高了加工效率,有效解决套筒类零件外圆精加工批量生产的要求,实现该零件精车外圆大批量生产要求,能保证套筒类零件的形位公差要求,零件加工合格率较高,该夹具加工的零件合格率都在99.9%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待加工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涨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夹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芯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B-B剖面图其中:1内六角螺钉2夹具体21斜面22通孔23长孔3涨簧31涨槽32后喇叭口33前喇叭口34固定孔35圆孔4圆柱头螺钉5芯轴51锥形体52螺纹孔53长槽6拉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视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所列举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如图1-7所示,一种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它由夹具体2、芯轴5、拉杆6和涨簧3构成,涨簧为中空的管体,两端沿轴向分别设计有2-12条涨槽31,本申请中涨簧外径65-80mm,我们选择8条,涨槽的末端加工有圆孔35,涨槽与圆孔连通,涨槽与圆孔具有相同的中心线,圆孔的直径大于涨槽的宽度。涨簧圆孔的直径为涨槽宽度的2倍,图中涨簧两端的涨槽中心轴相同,也可涨簧两端的涨槽在径向上相错开,涨簧两端头的内表面为内小外大的喇叭口。夹具体2中心为与芯轴5相配合的通孔22,夹具体从后端进入涨簧,其外表面有与涨簧后喇叭口32相配合的斜面21,在斜面21的导向下,后喇叭口32涨开,涨紧零件后端内孔。芯轴5为台阶柱形,前端为与涨簧前喇叭口33相配合的锥形体51,在锥形体51斜表面的导向下,前喇叭口33涨开,涨紧零件前端内孔;尾端设计有与拉杆6相配合的螺纹孔52,芯轴的尾端从涨簧前端进入夹具体的通孔中与拉杆固定连接,在涨簧的中部设计有固定孔34,在与涨簧固定孔相对应的夹具体开有长孔23、芯轴上设计有长槽53。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将涨簧套入夹具体,再插入芯轴5,使涨簧的中部的固定孔34、夹具体的长孔23与芯轴上的长槽53相对应,锁紧圆柱头螺钉4将涨簧、夹具体、芯轴径向定位,将拉杆6与芯轴固定,夹具体通过内六角螺钉1固定在车床主轴上,涨簧3固定在夹具体上,通过拉杆6往左拉动芯轴5和涨簧3往左运动,在夹具体和芯轴锥面的作用下,使涨簧两端先后涨开,涨紧工件两端内孔,工件加工完毕后,通过拉杆6向右运动,依靠圆柱头螺钉4带动涨簧3向右运动,使涨簧两端松开,完成套筒类外圆的精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夹具体(2)、芯轴(5)、拉杆(6)和涨簧(3)构成,涨簧为中空的管体,两端沿轴向分别设计有多条涨槽(31),涨簧两端头的内表面为喇叭口,夹具体(2)中心为与芯轴(5)相配合的通孔(22),夹具体从后端进入涨簧,其外表面有与涨簧后喇叭口(32)相配合的斜面(21),芯轴(5)为台阶柱形,前端为与涨簧前喇叭口(33)相配合的锥形体(51),尾端设计有与拉杆(6)相配合的螺纹孔(52),芯轴的尾端从涨簧前端进入夹具体的通孔中与拉杆固定连接,在涨簧的中部设计有固定孔(34),在与涨簧固定孔相对应的夹具体开有长孔(23)、芯轴上设计有长槽(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套筒类零件外圆的专用夹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夹具体(2)、芯轴(5)、拉杆(6)和涨簧(3)构成,涨簧为中空的管体,两端沿轴向分别设计有多条涨槽(31),涨簧两端头的内表面为喇叭口,夹具体(2)中心为与芯轴(5)相配合的通孔(22),夹具体从后端进入涨簧,其外表面有与涨簧后喇叭口(32)相配合的斜面(21),芯轴(5)为台阶柱形,前端为与涨簧前喇叭口(33)相配合的锥形体(51),尾端设计有与拉杆(6)相配合的螺纹孔(52),芯轴的尾端从涨簧前端进入夹具体的通孔中与拉杆固定连接,在涨簧的中部设计有固定孔(34),在与涨簧固定孔相对应的夹具体开有长孔(23)、芯轴上设计有长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宏汤子鑫陈首见王兴明阮炜文段东海涂华文黄金祥梁路遥陈声辉唐香龙宋有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兵工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