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534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1:21
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属于农业用具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移苗仓(1)包括一侧铰接的两部分半圆仓,移苗仓(1)下部为破入部,破入部上铰接有活动挡板(7);支架(2)与把手(3)的连接处设有操作杠杆(4),操作杠杆(4)的主动端设在所述把手(3)上方,操作杠杆(4)的从动端连接有上连杆(6),上连杆(6)连接滑动设在移苗仓(1)内的连接环(9),连接环(9)通过下连杆(10)连接,所述的活动挡板(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颗粒基质中难以扒开和掩埋根系的问题,使得颗粒基质中作物苗的栽种高效、方便。

A plant seedling apparatus for cultivation of granular subst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
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属于农业用具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水培、基质培等无土栽培方式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基质培的基质多采用陶粒、火上石和砾石等较大的颗粒作为基质,相对于纯水培具有作物生长环境稳定,营养液用量少,促进植株根系发育等优点。在这种颗粒基质的栽培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育苗后移苗的问题。但是在移苗的过程中这些颗粒基质不像土壤那样松散,较难将待移栽苗的根系快速的插入到颗粒基质,这就降低了作物的效率和作物的成活率。目前缺少一种颗粒基质栽培时专用的移苗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高效、方便的进行作物活体移苗的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包括移苗仓、移苗仓上部固定的支架和支架顶端的把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板,所述的装配板的内侧面上开有多个与把手对应插接槽,所述的移苗仓包括一侧铰接的两部分半圆仓,移苗仓下部为破入部,破入部上铰接有活动挡板;支架与把手的连接处设有操作杠杆,操作杠杆的主动端设在所述把手上方,操作杠杆的从动端连接有上连杆,上连杆连接滑动设在移苗仓内的连接环,连接环通过下连杆连接所述的活动挡板,所述的操作杠杆的顶端连接至装配板的外侧面上方设置的横梁。因为颗粒基质栽培的育苗阶段不同于传统土壤育苗,颗粒基质栽培的育苗阶段需要在培养液中培育出水生根系,而不是土壤育苗的土生根。在培养液中的作物苗可以直接取出,无需传统的移苗器那样在土壤中挖取。本栽苗器的移苗仓可以直接打开,这样就能方便的将培养液中取出的作物苗直接放入其中,扣合移苗仓后,抓紧把手和操作杠杆,会使活动挡板封堵在破入部,利用栽苗器破开颗粒基质,松开操作杠杆,活动挡板打开,在这个过程中作物苗上方的连接环也会向下移动,这样作物苗在该推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栽苗器脱离,栽苗器从颗粒基质中取出,而作物苗留在颗粒基质,完成移植。移苗仓可以统一装配在装配板上使用,也可以拆下一个移苗仓单独使用。所述的破入部为移苗仓下端的斜切面,活动挡板为与斜切面的大小对应的椭圆型挡板。以斜切面作为破入部,可以仅将椭圆型挡板设在移苗仓的一个半圆仓上即能简单的实现控制开合。当然活动挡板也可以是可以拼接为一个椭圆的多块挡板组成。所有的活动挡板铰接在与支架固定的半圆仓上。所述的操作杠杆的主动端与把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操作杠杆的从动端与支架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设置可以为活动挡板的打开提供作用力,配合重力,能够更好的保证活动挡板的打开和连接环的下移。保证在提起栽苗器时,作物苗留在颗粒基质中。所述的连接环的环面上设有下压网。下压网在推动作物苗时受力更分散,相对于硬质板面更柔软,不会损伤作物枝叶。所述的移苗仓的上部设有限定连接环移动上限的限位块。限定连接环的行程,进而利用下连杆为活动挡板提供支撑力,防止破入部破入颗粒基质时,将活动挡板变形或者被压入移苗仓内。所述的装配板的外侧面的中部开有斜向连通侧面和顶面的握持孔。所述的横梁的中部设有软垫。所述的把手上设有榫卯,所述的插接槽对应把手设有榫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中颗粒基质栽培专用的栽苗器。因为颗粒基质栽培的育苗阶段不同于传统土壤育苗,颗粒基质栽培的育苗阶段需要在培养液中培育出水生根系(不是土壤育苗的土生根)。在培养液中的作物苗可以直接取出,无需传统的移苗器那样在土壤中挖取。本栽苗器的移苗仓可以直接打开,这样就能方便的将培养液中取出的作物苗直接放入其中,扣合移苗仓后,抓紧把手和操作杠杆,会使活动挡板封堵在破入部,利用栽苗器破开颗粒基质,松开操作杠杆,活动挡板打开,在这个过程中作物苗上方的连接环也会向下移动,这样作物苗在该推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栽苗器脱离,栽苗器从颗粒基质中取出,而作物苗留在颗粒基质,完成移植。克服了颗粒基质中难以扒开和掩埋根系的问题,使得颗粒基质中作物苗的栽种高效、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的装配板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的移苗仓主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的移苗仓左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的移苗仓打开状态示意图。其中,1、移苗仓2、支架3、把手4、操作杠杆5、复位弹簧6、上连杆7、活动挡板8、卡扣9、连接环10、下连杆11、装配板12、握持孔13、横梁14、软垫15、插接槽。具体实施方式图1~5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5:本技术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包括移苗仓1、支架2、把手3、操作杠杆4、活动挡板7和装配板11,装配板11的内侧面上开有多个与把手3对应插接槽15,把手3上设有榫卯,插接槽15对应把手3设有榫孔,装配板11的外侧面的中部开有斜向连通侧面和顶面的握持孔12;移苗仓1上部固定支架2、支架2顶端固定把手3,移苗仓1包括一侧铰接的两部分半圆仓,两半圆仓的另一侧通过卡扣8固定,移苗仓1下端的斜切面作为破入部,斜切面形成的椭圆的上半侧上铰接有活动挡板7,活动挡板7为与斜切面的大小对应的一片椭圆型挡板;操作杠杆4的支点设在支架2与把手3的连接处,操作杠杆4的主动端设在所述把手3上方,操作杠杆4的主动端与把手3间设有复位弹簧;参照附图3:操作杠杆4的从动端连接有上连杆6,上连杆6连接滑动设在移苗仓1内的连接环9,连接环9通过下连杆10连接活动挡板7,连接环9的环面上设有下压网,移苗仓1的上部设有限定连接环9移动上限的限位块,操作杠杆4的顶端连接至装配板11的外侧面上方设置的横梁13,横梁13的中部设有软垫14。其他实施方式:基本结构和连接关系同上述附图1~5所示。不同的是操作杠杆4的从动端与支架2间还设有复位弹簧;活动挡板7由三块可以拼接为与破入部斜切面的大小对应的椭圆的挡板组成,三块挡板均与破入部斜切面形成的椭圆的上半侧铰接。使用方式:打开卡扣8从而移苗仓1打开,将作物苗从培养液中取出,保持根系在破入部一侧,枝叶在连接环9一侧放入移苗仓1其中,扣合移苗仓1,利用卡扣固定,握紧操作杠杆4使活动挡板7封堵在破入部外,利用把手3提起栽苗器,利用栽苗器的破入部破开颗粒基质,松开操作杠杆4,在提起栽苗器的过程中活动挡板7打开,在这个过程中作物苗上方的连接环9也在推力和重力作用下会向下移动,作物苗在该推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栽苗器脱离,栽苗器从颗粒基质中取出,而作物苗留在颗粒基质,完成移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包括移苗仓(1)、移苗仓(1)上部固定的支架(2)和支架(2)顶端的把手(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板(11),所述的装配板(11)的内侧面上开有多个与把手(3)对应插接槽(15),所述的移苗仓(1)包括一侧铰接的两部分半圆仓,移苗仓(1)下部为破入部,破入部上铰接有活动挡板(7);支架(2)与把手(3)的连接处设有操作杠杆(4),操作杠杆(4)的主动端设在所述把手(3)上方,操作杠杆(4)的从动端连接有上连杆(6),上连杆(6)连接滑动设在移苗仓(1)内的连接环(9),连接环(9)通过下连杆(10)连接所述的活动挡板(7),所述的操作杠杆(4)的顶端连接至装配板(11)的外侧面上方设置的横梁(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包括移苗仓(1)、移苗仓(1)上部固定的支架(2)和支架(2)顶端的把手(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配板(11),所述的装配板(11)的内侧面上开有多个与把手(3)对应插接槽(15),所述的移苗仓(1)包括一侧铰接的两部分半圆仓,移苗仓(1)下部为破入部,破入部上铰接有活动挡板(7);支架(2)与把手(3)的连接处设有操作杠杆(4),操作杠杆(4)的主动端设在所述把手(3)上方,操作杠杆(4)的从动端连接有上连杆(6),上连杆(6)连接滑动设在移苗仓(1)内的连接环(9),连接环(9)通过下连杆(10)连接所述的活动挡板(7),所述的操作杠杆(4)的顶端连接至装配板(11)的外侧面上方设置的横梁(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颗粒基质栽培用栽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入部为移苗仓(1)下端的斜切面,活动挡板(7)为与斜切面的大小对应的椭圆型挡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峰齐贵黄爱玲曹继春陈昱利翟乃家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